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老祖宗们帮我写论文 > 第五十八章:藩王到底是好还是坏!远离政治中心真的靠谱?

第五十八章:藩王到底是好还是坏!远离政治中心真的靠谱?

    朱元璋在听完秦明的话时,心里的那种不安感就越来越强烈,感觉朱棣当上皇帝这件事情的发展,也跟自己的猜测逐渐吻合。

    可心里还是觉得不得劲。

    朱棣当皇帝的这事情本就匪夷所思,不管从朱标的威信,以及朝中大臣的支持力度,还有朱棣本身对他哥哥的态度下。

    在自己死后,太子肯定是顺利继位的。

    不管从哪种方面去思考问题,朱元璋死活找不到朱棣反朱标的理由,而且夺权这个事情也不是那么的让人支持。

    而削藩这事情,是昨晚朱元璋夜不能寐后得出的答案,可是削藩朱标真的能作出来?首先朱标的性子就不允许他这个事情。

    不屑是主要原因,其次就是兄弟姊妹们是对他非常尊敬的,基本上朱标跟每一位兄弟都能相处的不错。所以昨晚自己和马皇后商量彻夜,也不能够得出答案。

    可第二天天幕如期出现后,他对这个事情最终的答案就非常的渴望,所以为了寻求真相,将自己压箱底的东西都拿了出来,不求第一。

    能够进前五就行,只要将问题问出来了,那么很多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此时朱元璋身边没有任何人,他就这么孤独将自己关在寝宫里,毕竟天幕永远只有一个画面,那就是秦明自己,所以很多东西去听就行了。

    看什么的?都是鬼扯!

    就在朱元璋胡思乱想之际,秦明的声音出现了:

    “首先感谢朱元璋打赏的礼物,也感谢各位爱戴,今天五个问题已经都对号入座了,所以被退回礼物的人不用灰心,不用放弃,咱们明天继续。

    好,首先来看我们朱元璋的问题,那就是朱棣是怎么夺取的皇位!

    说真的,这个题目非常简单,可是简单的问题下,却涵盖这很多的遗憾,以及心酸!

    就让我们用朱棣的登基之路,开启今天的历史直播!”

    小朱棣那边今天没有去找自己的哥哥,而是乖乖待在自己家里,静静的听今天的故事,可还没来得摆放吃食,以及整理好座位。

    今天的故事就已经传到他的耳里,而这次的故事主人公也真是他自己。

    他愣神的拿着坐垫,然后就这么呆滞地看着天幕,心里也是无语的很,怎么今天开场就是我父亲啊,太下头了吧。

    还有就是怎么就对登基的事情如此耿耿于怀!

    以至于靠打赏提问还拿了个第一名啊!真是无奈!

    但既然是自己那就听听吧,反正也不损失什么!

    反观朱标那边,今天依旧是门庭若市,很多人都来做客他家,哪怕明知道未来是朱棣当皇帝,但他们相信,一旦朱元璋真的断绝了这条路。

    那么皇帝之位就还是朱标的,毕竟两人在朱元璋的心里还是相差太多太多。

    不是朱棣一朝一夕就能改变了。

    而被众人拥护在中间的朱标倒也没有多少情绪波动,就只是背着手看着天幕,等待它接下来的叙述。

    一切即将开始,靖难之役也在秦明的诉说下拉开帷幕!

    。。。。。。。

    “我们昨天说了,明太祖为了中央集权做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所带来的后果,也导致了明朝后期一些皇帝也好,大臣也罢都或多或少有些影响。

    而朱棣登基这个事情,就是明太祖为了巩固地方的统治,分封24个儿子和一个从孙为王。而这些藩封或在腹里,亦或者边境。

    都是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还因为一些人的年纪关系,在他在位期间受封的诸王中只有20人就藩。

    而这些藩王光每户王食就有万石,辖军三护卫,拥兵都有19000人左右。

    其实在元朝覆灭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些残余势力,北元。毕竟明太祖时期,都城在遥远的南边,所以北边也是经常骚扰不断,时常出没于边塞下,对明的国土以及百姓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而到了晚年的朱元璋又对功臣宿将很不信任,那怎么办呢!

    前面也说过,那就是让他的几个儿子,几个被封到临近北边的,并且还有才能的儿子来抵御,以及主持军务。

    比如朱棣当时就有10万人,而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而我们的太祖对燕王和晋王都是给予重任,屡次都派他二人带兵出塞,建城屯田。并且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听到这个部分,朱元璋的心里也是莫名的感到骄傲,看见没!老子的儿子完全不输给你李渊的天策上将,并且有可能更加勇猛也说不定。

    可一想到李世民的话,他的脸一时间也是变得难看的要死了!

    因为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也是历历在目的!感觉跟自己家的朱棣没啥差别。

    不由重力一叹,心里苦的要死!

    。。。。。。。

    “为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是他朱元璋的原话,这一个做法其实就是摆明了让那些藩王们,基本就从政治上断绝了他们摄政的道路。

    可是这种避免诸王分裂割据,然而这样的变通并未达此目的。

    你们就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异族或者其他们人不断来犯,而有兵权的将军所向披靡,那么这个人在城池也好,兵营也罢都具有极高的威信!”

    李靖,白起等人都是直点头,特别认可秦明这段话,很多时候,尤其是乱世时,很多皇帝的话都没有那些带兵作战的将军们好使!

    毕竟都是一起经历过生死战场的同伴,开玩笑!这就叫背靠背!

    一时间很多朝代,很多上过战场带过兵,打过胜仗的将军们都不由自主地抬头挺胸了!就是傲气。

    可唯独这个宋,就多少有点沉默寡言了!

    就晦气的很!

    。。。。。。。

    “而在洪武九年的时候,山西导训叶伯巨上书给朱元璋就说,要他以汉、晋诸王之乱的历史教训为戒,采用强干弱枝的原则处理藩封和皇权之间的关系。

    防止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的悲剧发生。

    当北边的藩王握有兵权,并且随着势力的膨胀,必然构成对中央政权的威胁。

    而叶伯巨的一番话,这一颇有长远目光的忧虑并没有引起我们明太祖的重视。

    根据既定事实,大家已经都知道了,朱元璋的不重视,到他死后还是让他尝到了苦果,其实没有别的,他朱元璋说白就是想要嫡长子这一脉传承下去。

    从自己到朱标,从朱标到朱允炆。

    可是谁知道在他在位期间,我们的完美太子朱标却早逝了呢!”

    早逝!

    这一词从秦明的嘴巴里蹦出来,朱元璋就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

    什么削藩不重视,都是狗屁!

    一切的一切,说白了就是朱标死了,而朱允炆又哪里是他叔叔的对手呢!

    所以朱棣能当上皇帝或许真的就顺理成章了。

    只是朱允炆到底做到了何种地步,能让朱棣揭竿而起呢?说反就反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