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老祖宗们帮我写论文 > 第六十一章:一切安好的朱标,新的问题引起新的思考!

第六十一章:一切安好的朱标,新的问题引起新的思考!

    此时永乐时期的姚广孝更加像一个老僧一样,神态自如。

    情绪没有一点儿波澜。

    皇位上的朱棣就这么安静的、坦然的听完了自己登基之路。原本说到朱标的时候,自己的情绪也有许些波动,但终归还是过去了。

    毕竟人不能一辈子都活在过去,不然大明没法走,百姓也更加没法走。

    如今天幕的到来已经是上天赐予全华夏最好的礼物了,只要真心从天幕里好好总结,好好学习,有朝一日大明或者其他朝代等,都可以所向披靡!

    只不过,老朱棣倒是心里给无数个小朱棣默哀,逼近自己这个登基之路,从礼、法制度上哪一点都不符合老朱家的要求。

    但终究还是没有办法,你都要想方设法杀我了,我肯定不能视若无物呀,该干还是得干,管你是不是我的侄子!

    对于大哥的恩情,等老子死了,在那边还给他,可是你这个小小朱允炆就想来夺你叔叔的命,那就得掂量掂量了。

    不管再来几次,不管历史如何重演,朱棣心里不会后悔。

    这皇位我也能坐!

    大不了,每天上朝前,先给父亲的画像磕头认错也不是不行!

    。。。。。。。。

    而朱元璋那边也是火急火燎的来到了朱标的府上,都这个时候了,就不考虑让朱标自己到皇宫里来,不过在路上,其实朱元璋有点小心思。

    那就是让朱标住到皇宫里来,如果以后有什么疾病,或者一些政策等方面的问题,都是挺方便的,不想搞得每天都是如此,跑来跑去。

    万一把我好大儿的精气神给跑没了呢!

    到了之后。

    朱元璋没有让人搀扶,三步并作两步的从车上跳下来,原本已经太医了先行出发了,所以这次就带了几个宦官和侍卫。

    都这时候了,朱元璋可就不管他们能否追得上了,直接起跑。

    沿路那些府邸的仆从们都是惊慌失措的,看清来人后,都是立马下跪迎接天子,虽然脑袋是低着头,但是大家心里都是有杆秤。

    只是没有想到原来传说中,皇帝爱护主人真是爱到骨子里了!

    吃瓜的同时,更多还有开心!

    毕竟这侍奉未来的皇上,以后不得飞黄腾达啊!简直了!

    就在他们还在意淫的同时,朱元璋已经到了会客殿里,看着此时被太医抓着的朱标,并且太医还全身上下摸来摸去,朱元璋不由眉头舒展了很多。

    太医谨慎是对的,绝对不能放过任何疾病!

    反观朱标还是一如既往的像一个乖乖仔,只不过都这么大,被父亲这么盯着,多少有点不自在,于是开口道:

    “父皇,您能不能别这么看着我呀?”

    朱元璋抱怨道:“你没听到天幕都说了嘛?你虽然以后会死于风寒,但是连神仙都不相信你死的如此简单,所以还是要谨慎一点为好!”

    “父皇您是不是听错了?神仙明明说的是史书没怎么记载,只是草草的写了风寒而已,万一真的是呢?所有也没有必要大写特写才是。毕竟我又不是皇上!”

    朱标一脸无奈,可是心里还是很暖的,毕竟自己基本上可以得到来自父亲百分之九十的关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没有怎么抱怨。

    知足就好!

    朱标其实看的蛮开,人活一辈子,有爱我的人,有我爱的人就足够了,都挺好!

    良久。

    太医松开了朱标的手,然后转身向朱元璋请安后说道:

    “陛下,如今天子没有什么疾病在身,身体还算不错。不过眼圈有点发黑,以及面色没有往日的神采,所以还需要提醒太子殿下少熬夜,及时的休养生息才是!”

    朱元璋闻言点点头,心里一个大石头可算落地了,于是看都没看一旁跪下请安的大臣们,只是轻轻说道:“别跪着来,起来吧。”

    “谢陛下!”

    众人起身后稀稀疏疏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并且还有一些人小声嘀咕,说这太子以后会不会寿命可以延长,然后真的当上皇上!

    一些人也是不置可否,毕竟如今已经知道了太子的死因,那么本就爱护有加的朱元璋肯定会不容许出差错,一旦有误,肯定是要大开杀戒的!

    朱元璋就这么看着朱标,可是那炙热的延伸看着朱标很舒服,于是朱标握拳轻咳两声,然后抱拳给父亲请安后,将朱元璋迎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着。

    朱元璋也没有客气,既然都来了,后面毕竟还有四个问题,所以就干脆在这里听算了。

    而朱标将父亲安顿好后,就错身回到了大臣们的队伍中,只不过他离朱元璋是最近的。

    一时间原本还算是热热闹闹的会客殿,因为朱元璋的到来,鸦雀无声。

    。。。。。。。。

    “好了,至此朱元璋的问题基本回答完毕,毕竟问题的核心就是朱棣怎么当的皇帝嘛,而中间一些人和事情其实可以省略一点。

    但是大致上的历史走向,已经原因背景还是不能够的,所以会有点虎头蛇尾,但是没有关系。

    后面还有一些关键的人物以及事件,都是发生在靖难之役的,到时候这个历史事件会变得更加的丰富,也更加的有趣。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第二个问题,是来自杨坚的,我们隋朝的开国皇帝,只不过他的问题我还挺惊讶的,别人都是关心自己朝代的走向问题。

    他倒好,给了我一个惊喜,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分封与郡县!”

    杨坚听闻自己的问题上榜后,虽然知道打赏之物没有退回,但居然是第二名还是多少有点喜悦的,只是不知道这个评判标准是如何?

    不然明天或者下次可以上独孤皇后提问,那样大隋的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心里想的倒是挺远,只不过还好没有分心,一下子就回过神。

    什么记录官啊之类的东西,早就准备好了。毕竟隋朝也是大一统,很多问题也是接踵而来。

    尤其是区域的管理,虽然看了很多史书,已经和大臣们分析,很多时候还是绕回了原始问题,那就是分封和郡县,可是分封和郡县很多问题自己也是没有搞懂。

    于是只好请求天幕帮忙解答一二。具体能到什么地步,一切就真的是听天由命了!

    。。。。。。

    “其实吧,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难,为什么呢?

    那就是因为分封底下最本质的血亲屏藩其实就是双刃剑,不说我,连你自己有知道,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八王之乱,其实本质还是分封。最后搞来搞去,又是春秋战国。

    只不过多了五胡乱华。

    但是呢,秦汉又是距离分封距离最近的大一统朝代,所以它所带来的双刃剑中的弊,就深有体会,具体有多深,那就不知道了。

    只是,一个拥有如此庞大的王朝,又没有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学技术,单单就靠郡县制度,其实还是非常难的。

    所以说很多时候当你想要维护中央集权又想兼顾那些所谓的血缘的时候,那么郡县又和分封的两制融合或者并存就成为了必然!

    所以如何把握又成为了新的问题!”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