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老祖宗们帮我写论文 > 第九十一章:屡战屡败的革命军,真的能赢吗?

第九十一章:屡战屡败的革命军,真的能赢吗?

    过去的历史,你可以当作故事听一听,也能当作经验看一看,唯独不能不尊重他。

    尽管口述的文字是十分苍白的,在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或许都不能想象当时的痛苦,百姓也是,亦或者优秀的历史学家。

    就好比辛亥革命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在同盟会成立后,以为孙文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积极联络会党和新军,不断发动武装起义。虽然暂时不能动摇清朝之根基,但头疼还是可以的。

    并且还是相当头疼,1906年秋冬时期,他们发布了华夏同盟会革命方略,规定了起义方针、政策及相关事宜,发布了军政府宣言,阐述了四纲和三序。

    基本都成为了各地革命党人共同遵守的经典性文献。好了,人够了,思想也够了,那就准备起义吧。

    1906年12月,湖南与江西交界的浏阳、醴陵、萍乡地区首先爆发了号称革命军的大规模会党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萍浏醴起义使革命党人精神振奋。

    可是与之而来的确实清政府的大兴党狱,湖北日知会首领被捕,湖南负责人禹之谟被捕等等,黄兴因此而转向协同孙文经营华南。

    从1907年5月至1908年4月,在孙文领导下,同盟会在沿海有6次起义,不过都失败了。根本原因在于革命党人缺乏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进行长期艰苦战斗的决心。

    就此,革命派的人一路磕磕碰碰的来到了广州,好的是仍然坚持武装斗争,坏的是下面的人绝对希望渺茫了。1909年秋,黄兴等在香港设立领导机关,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

    让赵声等人在广东新军发展革命组织,准备次年2月24日元宵节前后发动,但消息又又走漏了,地方官吏加强了戒备,下令收缴新军的枪支弹药。

    所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革命党人不得不提前发动,倪映典于1910年2月12日率新军千余人在广州城郊起义。而清军方很快做出反应,倪映典牺牲,起义军伤亡百余人,因为子弹缺乏而失败。

    当时每人不过七颗!”

    学生们如今是很佩服秦明老师的记忆力,感觉他居然可以顺着时间线条理清晰地给顺下来,并且还带有自己主观地看法。

    妈的,换做自己铁定做不到,怪不得别人是历史博士。

    大家如今都是历史专业,或多或少对初高中历史进行了课外拓展,可是拓着拓着,你就会发现近代史真的很难,没别的,太详细了!

    不像古代史,没有文献就只能干着急,比如朱允炆的死。

    。。。。。。。。

    “广州起义的失败,同盟会的人出现了很悲观失望的情绪,正规军都亦是如此,那我们这些不是正规的呢?清朝太厉害了,打不过,我觉得当时他们应该对清政府产生了恐惧。

    你想,一个腐朽不堪的政府,一个不得民心的政府,一个克扣军饷的政府。这种政府居然都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简直不要太匪夷所思。

    那么问题来了,真的是因为清军太强所以才输的吗?未必吧!

    失败后,部分革命党人丧失了信心,连黄兴也准备从事暗杀活动。从兴中会到同盟会,组织了七八个暗杀团,策划过50起以上的暗杀活动。

    1910年汪精卫入京谋炸摄政王载沣,则属失败之余为了泄愤。还别说,这汉奸居然有如此胆识!简直匪夷所思!可他自己逃过刺杀了没呢?”

    秦明的调侃,让底下的学生们都笑了,并不是很幽默,甚至还有点嘲讽的意思。

    但谁都能听出来,后面汪精卫干的那些劳什子事情,是多么操蛋。《秦土协定》一辈子都绕不过去的东西,仅对于他来说。

    而此时在广州的孙文却懵了,啥?汉奸?汪精卫是汉奸?这。。。

    短短几句话,就把孙文干懵逼了,这种感觉就类似于,隆裕太后是同盟会的成员。

    EMMMMM。。。。。。CPU都要烧掉了。

    。。。。。。。

    “尽管很多刺杀都是失败告终,但孙文还是没有放弃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他由美洲到达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集黄兴、赵声等举行会议。

    哦对了,至此,我给你们布置一個课外作业,看一下2011年的那版辛亥革命,我觉得还挺不错的。不用读后感,看就行了。”

    “呼!”

    真的疯批,看似来了一个同年龄会好很多,没想到他布置作业起来,也是不择手段!

    所幸,这会这个《辛亥革命》的电脑没有观后感,怎么有点劫后余生的感觉啊!

    。。。。。。。。

    “孙文在说服了大批革命党人后,继续商定在广州发动起义的计划,由孙文在海外负责筹饷,黄兴等人先后返回香港,组织统筹部。

    1911年4月8日,决定分十路进攻广州,从香港派800人至广州发难,于13日正式起义。就在此时,温生才在咨议局门前击毙了广州将军孚琦,后牺牲。

    这次刺杀让广州方面忐忑不安,三思过后采取了严加防守,另一方面,革命党因饷械均未及时运到,只能延期,不过当他们得知广州部分新军将于5月退伍,此时起义刻不容缓!

    4月23日,黄兴到广州主持起义,但太多秘密机关被破坏,只能在准备尚未就绪、联系未及周密的情况下,临时决定27日晚举事,从原来的十路变成了四路。具体过程自己去了解。

    最后结果就是张鸣岐跑了,革命军多人牺牲,起义惨重失败,黄兴、朱执信等人负伤退回香港。事后,牺牲的革命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广州红花,后称黄花岗。

    因此,这次起义也称为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的失败,让同盟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丧失大量优秀干部,领导力量大为削弱。不过这次起义让清政府方面大受打击,基本是两败俱伤。也为半年后的武昌起义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其实失败是有原因的,因为内部不合。虽然很统一,但不一致也增加了很多内耗。原华兴会的宋教仁等就对孙文的专断作风表示不满,黄兴因军旗、国旗问题和孙文发生争执。

    1907年6月,北一辉次郎等几个加入同盟会的日本无政府主义者挑动下,由章炳麟等人发起了倒孙的风潮,改为黄兴为总理,不过因黄兴严厉拒绝而作罢。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09年9月,陶成章、李燮和等起草了孙文罪状,捏造种种罪名,要求罢免孙文的总理职务,倒孙的风又吹响了。没办法,只能被迫反击,但关系缺破裂了。

    1910年2月,以章炳麟为会长,陶成章为副会长的光复会在此重建,公开与同盟会分庭抗礼。

    不过,就在民主革命运动的寻发发展,各地百姓也是揭竿而起,可清朝统治者也觉得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于是宣布预备立宪!”

    就在立宪刚刚说完,悠扬的下课铃声就响了。

    秦明没法,但下课了,就不拖堂。遗憾就是,后面的武昌起义等只能下节课说了!

    同样遗憾的还有那边的孙文等人,妈的,听的热血沸腾的,居然没有了?

    只不过这个铃声好像上次也听到过,记得学生的下课声音?

    哎,没办法,那就下课吧,只好明天再听了。

    其实,今天的收获是非常大的,因为孙文知道了,前面的路该怎么走了!

    秦明的有一句话很关键,那就是清朝亡于辛亥革命!

    这就够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