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凡人是怎么样得道的 > 第135章 人皆圣贤

第135章 人皆圣贤

    万法归一习性成,今明色空本同性。

    人皆圣贤大道振,仁爱无界人伦兴。

    颜静翻来覆去睡不着,又轻声问秦正:“我得道了也还是跟你不同,说明得道也有不同的境界呀。”

    秦正道:“得道当然有不同境界,有的人只是得所有道中一道。有的人是通过得一道,而上升到贯通所有的道。有的人得道更多是明其中的原理,刚刚入门,但是要真正掌握道的全部,还是有很大距离的。所以我当初明白习性道,还需要这么多年的实践和验证。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道大是大道法则,道小是道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细到极致,比如准确到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真的圆满是圆融无障碍。自己得的道是不是正确的,也要验证,就像某个人提出地球是圆的,他沿着一个方向走,从起点绕着地球走了一圈还能回到原来这个地方,说明他的理论是成立的。比如,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后来得到大家的验证这个理论就是成立的。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

    颜静想了一会说道:“道小到极致就是心中有数。”

    秦正道:“《大学》里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说的就是这个。道就是大数据,大数据即是道。比如你妈不认识字,不懂什么是大数据,但是她知道什么时候播种、插秧、施肥、收割,她就是掌握种田这个大数据和道的人。”

    颜静笑道:“那么这样说来,很多人都是得道者了?”

    秦正道:“是呀,大数据和道并不深奥和复杂,只是不明白的人觉得神秘而已。六祖说的‘道不离人,离人非道’。气功有气功之道,医学医学之道,很多人都在各个行业掌握其中的道,不要把想得那么高深。”

    颜静道:“这样说的话,其实很多人掌握多种道了,但很多人隐世去寻道,那就是说其实道被某些人神秘化了。得道者也并非无所不能,也不是得道就一日飞仙。”

    秦正道:“对呀,比如你妈懂得种田之道,只是她不知道怎么说而已。我之前跟你妈妈说大数据,用种田来打比喻,她一下子就懂了。”

    颜静问:“那就是说每个行业的人追寻自己所在行业的道,找到道就能做得更好,做到极致,就能得圆满的道。”

    秦正道:“对呀,道并不神秘,道就在生活中,道就在工作中,就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迷是众生觉是佛呀。”

    颜静笑道:“这样说来,我们一直在道中,一直在身上。懂了又能怎么样呢?还不是得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做事。”

    秦正笑道:“越懂的人越勤恳,更有毅力,更懂得按好习性去坚持做事做人。睡觉吧,过了养生睡觉时间点了。”

    随着越深入的解读,秦正逐步掀开《道德经》的神秘面纱,他更加认为《道德经》真是千古奇书,这书中每一章都根本不是故弄玄虚,而是一位洞察天机的老者对后人的谆谆教诲,把道系统化地对后人倾囊相授。《道德经》是大道之学,是一本哲学,是一本方法论,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统领宇宙万事万物。老子是一位谦虚的智者,他说道的理论‘甚易知,甚易行’,他说的道理都是有出处的,‘言有宗,事有君’。

    有一天上班的时候,颜静问:“你之前跟秦淮说让我们要争运,争气,但《道德经》说不争,你怎么解释不争?”

    秦正道:“《道德经》讲的是大争,不是不争,如‘为无为则无所不为’,‘不争而善胜’争的是大利益,而不是蝇头小利;‘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也说明了是大争。《孙子兵法》也有说‘无智名,无勇功’,‘胜于易胜者’。只是这样大争,不是喊打喊杀的争,不是自以为积极的争,而是按大道办事的不争而争。我们之前做股票就经常是为了蝇头小利而买卖,还有是自认为资金小而寻求捷径,但道是一不是二,大争也是一不是二,所以我们要争,不再按小争来做。要按‘动善时’,有符合系统的才做,不符合的就等。伟人说过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我们不要小争,一定要按道办事,大争其道。道家争道得道,佛家争心成佛,儒家争仁义成圣,三者终极目标都是一样的,只是称呼不同。”

    颜静说道:“那其实大争就是为无为了。”

    秦正道:“对的。为无为方能无所不为。无所不为,可不是乱作为,是得按道来做事,按我们的系统道来做股票。‘无为’是道,无为而治是按道而治理。要大争就要理解‘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就会明白《礼记》大同篇里的天下为公和大同天下,就会明白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路带一路,这就是大争。”

    颜静道:“为无为,这让我想起顺其自然这个词,以前我以为顺其自然是放任自流,但后来才明白其实顺其自然,这个‘自然’在《道德经》里是道、规律,顺其自然就是顺应道、规律来做事。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规律,做不同是事情有不同的方法。比如现在的年轻人结婚需要有钱有房子,那就是当前的道,顺应这个当前的道就容易结婚,赚不到钱就难结婚。当然了,我希望将来很多人不需要买房才结婚,是因为爱而结婚,结婚后一起奋斗、过好小日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人类的婚姻总是向美好的方向发展的。”

    秦正道:“道太多了,我们做产品,涉及很多道的,包含起名字、产品成分、产品定位、包装设计、广告营销、管理、销售方法、销售渠道、售后,等待都各有其道。要做好产品,这些道就不能不去认真去研究。目前的话没那么多资金启动,你们还是把精力放在日常工作和我们已经掌握道的股市上。”

    八月天气炎热,元万里周五上广城,他怕热,但偏偏这天很热,晚上住大厅的折叠竹床,挺难入睡的。秦正因为牛皮癣所以都不开空调的,所以房间里的空调也没开,不过夫妻俩习惯了,倒是没什么。

    第二天秦淮过来之后,秦正跟他和元万里说道:“你们要买本《道德经》,以后每天要看一看,读一读。今天我先给你们讲一下,大概说一下,以及解读难理解的一些章节,其他的你们回去慢慢参照解读,不明白的就问我。”

    秦淮俩人点头说好,俩人马上上网先找电子版的来看。

    秦正给他们讲了第一章后,说道:“其实道就是共性,是普遍性,道是很简单的,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比如毛爷爷的道就矛盾法则,即是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这个矛盾、对立和统一,在《道德经》的第二章就有相通的说法,你们打开看看。我都可以背诵出来了。”

    秦正朗声背诵起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他背完说道:“这些都是容易理解的,大多数人解读都是正确的了。因为有美和丑对比,大家就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因为有恶的存在,就知道什么是善。有和无相生,难和易互相对立和产生。长和短放在一起比较就显现出来他们的特质。高和下互相对立,也互相依存。恒也,就是永恒的,也是真理,也是道,也是常,而现在也变成常识了。我们之所以求快,是因为担心没有符合系统股,错过了行情。但事实证明,有股市就有我们系统股出现,这是常识,也是必然会出现的道。”

    元万里道:“是的,每次忍不住出手之后就有符合系统的股出现了。只能怪自己忍不住提早出手了。”

    秦正笑道:“对了,这就是自己要认识和改正的地方,烦恼即菩提呀。不过有了系统参照,心里的魔障总会扫清的,心也会沉淀下来。无论如何,有了系统,你们都不会迷路,总能找到回家的路。系统就相当于心中的灯塔。”

    秦正接着说:“这第二章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很重要的,‘无为’就是道,是有为,按照道来做事,定下利于成长和成功的规矩,创造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功到自然成。定下不利于成长和违反道而受到的惩罚和戒律。一个人不断成长,完善,直到成为他人的榜样,成了圣人;圣人和普通人的行为不同,就有了对比,就有了差异化。大家就知道按照道来做事效果好,不然就变差,大家就会跟着榜样去模仿和学习。学习和模仿能力,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圣人把规则教给大家,营造出好的环境,从心灵和日常见闻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好的环境对人非常重要,比如,周围的人都是赌徒,小孩子和大人都容易学习赌钱,周围的人都言谈真理按真理做事,那么大人小孩都能近朱者赤,古代孟母三迁就是明白这些道理。

    颜静道:“那我可以理解为家庭环境是好的,有智慧的家长言传身教,定下好的规矩,那么就容易长者慈晚辈孝。大人是爱学习的,那么小孩也是认真学习的。学校的校规、校风是利于人学习的,那么学生就能认真学习。经济环境是稳定的、公平的、那么大家都愿意投身进去良性竞争。”

    秦正道:“你说关于学校方面的,道理是好的,也是理想的,必须有好的班主任和好的老师才能执行,因为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归根结底是由人去执行的。办教育的人要懂教育,做班主任一定要懂管理,做老师一定要懂教学。”

    颜静道:“如果人人都明白道,都知道违反道的反面走向,知道违反大道会有恶果,就会好很多了。”

    秦淮问:“如何才是懂管理,如何才是懂教育?如何才是懂教学?”

    秦正道:“管理不外是‘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建立一支核心团队,强调为将之道‘智、信、仁、勇、严’,懂业务熟业务。教育,第一条要确立人人平等,有平等教育权,叫有教无类;第二条是因材施教;第三条懂得教育心理学,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里需求,等等。懂教学?这是教学专业的,要懂如何从浅入深,引导学生爱好学习,培养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志向和斗志,当然了,最好能做到好的模式系统化教育。哈佛大学用的模式教育,就是利用当前最先进模式系统化教育。就像我教你们的股票模式教育,很快学会,然后就自己开始实践,做到熟能生巧。”

    颜静道:“那么模式教育就是不言之教了?”

    秦正道:“是呀,不言之教包含太多太多模式了。书法有书法的模式,建筑有建筑的模式,画画有画画的模式,学功夫有功夫的模式……等等,都是选择最优秀的模式学习。要拜师的传承教育几乎都是模式教育。”

    元万里道:“传承教育就像你教我们几个学做股票一样。”

    秦正点头,接着说:“第三章也是容易让人误解的,如何‘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婆,你学过的了,你说一下。”

    颜静道:“‘不尚贤,使民不争’,尚圣,是因为人才少,如果人人都是圣人,或者通过教化让人人都知道如何成为圣人,掌握道的本质,那就不用尚贤和争了,各司其职就行了。‘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当大家都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何必去偷去抢。‘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道德精神和物质都有了,都丰富了,心怎么会乱呢?”

    秦正点头道:“对的,就是这个意思。圣人治理天下,就要让民众‘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话意思是让民众有对正道和理想的追求,吃得饱穿得暖,‘弱其志’不是让民众没有志向,是教他们如何实现志向。弱在《道德经》里是柔弱胜刚强的意思。有理想有追求,有吃有穿,有方法,也要有一个好身体,‘强其骨’也包含身体好和有骨气的意思。毛爷爷说的‘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对应这个意思。你们年轻身体还好,但是要注意不要熬夜、不乱吃东西伤身,平时锻炼一下身体。”

    颜静想了想,问道:“老子的思想太伟大了,他不仅希望上位者能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且希望普通人也有成为圣贤之心。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成为圣贤吧?”

    秦正道:“因为没有成为圣贤的方法,所以很多人没有成为圣贤的想法。《道德经》揭示了成为圣贤的方法,就是目前成为圣贤最经典的模式。有人成功了,自然更多人追求成为圣贤,越多人成功就会成为一股风气,就会带动无数人。毛爷爷有一首诗写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就是希望老百姓都是圣贤。”

    颜静道:“老子希望人人掌握道和德成为圣贤,而释迦牟尼佛也希望人成佛,孔子取仁,孟子取义,曾子说‘止于至善’,这都是有大爱的人。”

    秦正道:“如何成为圣贤是有方法的,曾子在《大学》就说了完整的成仁成圣的方法。六祖也说‘迷是众生,觉是佛’,在家修行,家庭和睦,孝敬父母,和睦乡里,爱国爱民也是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