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831章 第一个诺贝尔奖(第三更,求订阅)

第831章 第一个诺贝尔奖(第三更,求订阅)

    有时候,有些事情是突如其来的。

    就在张文光着手准备论文的时候,从古晋慈济医院的打来的求助电话,让他陷入了犹豫之中。

    现在怎么办?

    是否进行这次手术呢?

    尽管已经取得了动物试验的成功,但是这可是在人体上进行手术。

    也就是人体试验!

    进行这样的试验有把握吗?

    犹豫不决的张文光自然找到了陆军医院的高层。

    “如果有机会拯救病人,那么医院对于这次手术是支持的,但是必须要告诉病人手术的风险。”

    医院高层的回答,给手术铺平了道路。

    绿灯已亮,医院开始如火如荼进行移植手术的准备。随即病人通过救护车从古晋送到了长安。

    但真正困难的并非是技术问题,而是这项手术背后所代表的道德问题──他们即将要从一个健康的人身上摘取一枚新鲜的器官,放进另一个病人的身体里。

    十多年前,纳粹才利用集中营人犯进行活体实验,这算不算是类似的罪行?

    尤其是这些,对于南洋收容纳粹的指责之声,一直都没有断过。这会不会成为其他人指责南洋的把柄?

    而且当事人的态度也很重要,他真的理解“失去一枚肾脏”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吗?

    作为医生的张文光也不知道失去一枚肾脏代表着什么意义。

    尽管已经有数据证明失去一枚肾脏对生活并无太大影响,但数据很薄弱。

    “我们是真的两个肾都需要,还是第二个只是用来备用?”

    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未知数。

    最后,医疗团队只能向准备捐赠的孙志喻说出一切实情,表明医院的立场,他们既不赞成、也不反对这次手术,甚至强调:

    “孙先生,事实上,我们甚至都无法保证这到底有没有用。”

    面对医生的坦白,孙志喻也陷入了深深的挣扎之中,但他知道自己的肾脏是自己兄弟活下来的唯一希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在离开了医生办公室后,孙志喻又一次来到了病房里,病床上饱受尿毒症侵害的孙志和,这会已经知道了哥哥要干什么,对自己的兄弟狂吼道:

    “滚出去!你滚回家去!哥,你滚回去……”

    一声“哥”让孙志喻的泪水流了下来,在这一瞬间,他下定了决心,

    “老三,大哥在这里。而且我会留下来,一直陪着你。”

    这是他的兄弟,无论如何都要救他!

    9月23日上午,8点15分。

    长安,陆军总院,一切准备就绪。

    六楼手术室内,医生们身穿无菌手术服,戴着口罩和手套,他们的眼神专注而坚定。

    环视着众人,张文光深呼吸了一口气,下令道。

    “开始手术。”

    约瑟夫教授,他同样也是泌尿科主任,亲自从孙志喻的体内摘除一枚新鲜的肾脏,这枚肾脏立刻送到隔壁的手术室中进行移植。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竞赛,在被摘除的那瞬间,这枚肾脏就没有新鲜的氧气与营养维持运作,医疗团队必须用最快的速度将之移植到患者体内,没有任何一丝犯错的空间。

    上午10点10分,医疗团队开始进行移植手术,张文光已经在之前多次动物实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熟悉了整项流程。肾脏移植到下腹部,输尿管接到膀胱。

    作为陆军总院最出色的外科医生,整场手术在一小时二十二分之后就结束了,接下来就是验证的时间了。

    当张文光将血管的夹子取下、血液流进被移植的肾脏时,整个手术室中鸦雀无声,手术室里有许多人暗自紧握双掌,祈求神与命运能够对这两人微笑。

    最后,当肾脏开始排出干净清澈的黄色尿液时,整个手术室响起了欢呼声。一名参与手术的医生,在一旁说道:

    “我真的从来都没想过,人有一天会如此的渴望看见尿液。”

    两个小时后,两兄弟先后醒了过来。

    接下来就是服用抑制排斥反应的药物,尽管巯嘌呤在猩猩的身上试验很成功,但是在人身上呢?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张文光一直呆在医院里,每天都会对孙志和进行几次检查,

    在医护人员们的精心照料下,患者迅速地恢复了,预料之中的器官排斥也被药物成功的抑制,在短短的一周内,孙志和的胃口变大、脸色也恢复红润,先前的那些侵略性行为也消失了。病人基本上完全康复了,而这也标志着手术是成功的。

    他们终于真正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器官移植手术。

    9月30日,长安的多家报纸刊登了《张文光博士完成世界第一例器官移植手术》新闻,报纸上不仅刊登了照片,而且还用长篇的文字报道了这一创举。

    但是在民间引起的反响似乎并不大,因为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的意义。

    似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一开创性的医学进步,将会改变的很多人的生活,在未来会有数以百万计的病人因此而存活下来。当然也会有不知道多少权贵富人,因此活的更久,活的更好,甚至还会出现人体器官黑市等等罪恶。

    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值得一提的医学进步,而且注定是要载重史册的。

    “这可是值得一个诺贝尔奖发明啊!”

    看着《长安晚报》上的新闻,李毅安惊讶道,在惊讶的同时他认真的翻看着这一报道,甚至不愿意错过一个字。

    从报道中可以看到,张文光的团体不仅创造性的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人体器官移植手术,而且还研究出抗排斥药物,正是通过服用药物抑制了器官在病人体内的排斥作用。

    “啧啧,真没有想到,真没有想到……”

    接连用两个“真没有想到”之后,李毅安所看到的并不仅仅只是器官移植在未来可以救多少人,毕竟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不仅能救人,还能害人,毕竟,为了活命,富人和权贵们是不惜一切的,他们可以换上几个心脏,也可以把全身能换的器官都换上一遍。

    除此之外,李毅安还看到了诺贝尔奖——在另一个世界,美国医生哈默,正是因为在“人体器官和细胞移植的研究”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而这个手术的完成势必也会带来一个诺贝尔奖。尽管会是在几十年之后。但是,好事不怕迟到。

    “这是南洋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诺贝尔奖!”

    李毅安自言自语道。

    尽管在过去的几年中,南洋已经得到了两个诺贝尔奖——汤秀树的物理学奖和沙兹发明链霉素获得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是前者是日裔,汤川秀树的研究成果是在日本取得的,而沙兹是美裔,他的研究成果大都是在美国取得。

    可是这一次呢?

    这一次是真正属于南洋人自己的科学创举!

    不仅发明人本身就是唐人,而且他还是在南洋接受的医学教育,这也意味着这个诺贝尔奖对南洋的含金量——标志着南洋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不仅可以培养出人才,而且还能够培养出世界第一流的人才。

    “真没想到啊!”

    看着报纸上的新闻,李毅安忍不住感慨到。

    “这可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啊。”

    收获一个诺贝尔奖!

    这样的收获多多益善!

    想到这,李毅安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因为他自己也注定将会成为诺贝尔奖得主。毕竟,集成电路就是他发明的。

    作为集成电路这一构想的发明人,将来肯定是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

    只不过还要再等……再等多少年来着?

    想道属于自己的诺贝尔奖,李毅安脸上的笑容变得越发的灿烂起来了。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政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是那个政客曾经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

    将来这肯定是能够写入历史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