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832章 让吞金兽下金蛋(第四更,求订阅)

第832章 让吞金兽下金蛋(第四更,求订阅)

    五四年10月,似乎是极其平静月份,世界范围内没什么大事发生。似乎没有什么大事儿值得记入历史的。

    顶多也就是联邦德国加入了北约。

    除此之外,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片平静。

    平静……

    对于小破球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10月5日,南洋航空工业公司制造的研制的C707四发动机大型喷气式客机,进行了第一次跨海飞行。与C717的冒险不同,C707的试飞则显得有些保守。

    保守是有原因的——去年12月13日,一架由BOAC运营的德哈维兰DH106型彗星飞机在地中海厄尔巴岛附近8000米的高空突然解体并坠海,机上35人无一幸免。仅在三个月后3月17日,南非航空一架从罗马起飞的彗星飞机在西西里岛北部几乎以同样的方式在巡航高度解体,机上21人全部遇难。两起惨烈的事故导致所有在役彗星飞机被无限期停飞。

    甚至就连同已经运行了快两年的717都受到了牵连——因为其试飞不充分,而倍受外界指导,当然还有世界范围内对喷气式飞机的怀疑,毕竟在此之前还没有什么飞机会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接连发生机毁人亡的事故。

    以至于受到彗星客机的牵连717客机也停飞了一个月,在进行各方面的检查之后,才开始恢复飞行。

    于是C707的试飞自然要更加的充分。毕竟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怀疑喷气式客机是否可靠。

    “可惜了!”

    坐在车上,看着C707客机在完成第一次跨海远程航行后,测算出来的航程,李毅安颇为可惜的说道。

    “航程居然只有7200公里,实在是可惜了一点……”

    7200公里的航程,如果仅仅只用来飞大西洋航线的话,是绝对够用的,无论是从伦敦到纽约,还是巴黎到纽约,都可以满足需要,可对南洋来说,就有点高不成低不就了。因为从南洋直飞美国的需要12000公里的航程。换句话来说,乘坐707客机往返南美之间,仍然需要从夏威夷中转。

    同样,直飞英国也不行,距离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还是要继续再接再厉,研制大飞机啊!”

    感慨着直飞道路的艰难,李毅安的心里更多的是欣慰,毕竟,无论是从717到707的成功,意味着南洋已经在大飞机领域闯出了自己的一条路。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就会投入运营,而波音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的喷气式飞机,目前还没有开始试飞,也就是说,至少在明后两年,C707都是没有任何对手的。”

    人生无敌最寂寞啊!

    当然这种无敌也正是南洋所需要的,只有如此,才能够抓住目前的这个机会,在世界民航市场内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成为未来民用航空标准的制定者。

    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错过就不在了,还好现在这个机遇期,已经被紧紧的抓住了。

    “大飞机啊……属于我们了……”

    感慨之中,车队继续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着,与几年前相比,现在的高速公路上汽车已经越来越多,看着不时从车队旁边超车驶过的汽车,李毅安自言自语道。

    “也许,再过几年,就可以考虑一下拓宽高速了。”

    这是必然的,毕竟,南洋的高速公路是环岛高速,如果不时进行拓宽,伴随着汽车数量的激增,高速公路必定会发生拥堵现象。

    还好,在修建高速的时候,就已经预留了拓宽用地。

    “再等等吧,等将来经济危机时,用高速公路再拉一波。”

    在汽车行驶时,李毅安偶尔会把目光投向远处的高速铁路工地,现在南洋的高速铁路已经全面铺开两年了,与环岛高速一样,高速铁路同样也是环岛高铁。

    目前西海岸高速铁路基本已经完工。按照工程计划,预计在五九年,也就是在奥运会之前,完成全部工程。

    几个小时后,车队通过检查站,进入了万户角,与过去的保密不同,现在伴随“向太空进军”的号角吹响,万户角也随之解密,进入了世人的视线之中。

    今天,李毅安之所以会来到这里,是因为,今天是万户五型火箭的第三次试飞。

    虽然明知道很有可能会失败,但是李毅安还是来了,他希望通过自己人的支持,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南洋会继续坚定不移的向太空进军。

    相比于苏俄的发射场,万户角发射场应该说是全世界最好的发射场,几乎就在赤道上,纬度越低的发射场更能利用地球的自转,就能节省更多燃料,提高有效载荷。而赤道发射场就是最优解。

    虽然南洋有赤道发射场的优势。但是航天事业,并不仅仅只需要发射场。它需要投入相关力量也是世人难以想象。

    比如苏俄在推进航天事业的时,就动辄以举国之力推进,他们的太空计划动用了多大的人力物力,是一个永远无法算清楚的糊涂账。

    但是美国的倒可以拿来量化一下。

    以著名的“阿波罗计划”来说,从1960年到1973年,美国为“阿波罗计划”投资了258亿美元,那可是“美金”的时代。在其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两万家企业、两百多所大学和八十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三十万人。

    这样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让现在的南洋如何相比?

    其实仔细想想,美国会在“太空竞赛”中后来居上,也是理所当然的,有这样的国力支持,即便是开局时苏联的领先一步,那追赶上苏俄也只是时间问题。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烧钱的竞赛南洋是肯定追不上的。

    并不仅仅只是南洋,事实上,作为曾经的霸主,英国在冷战早期也曾试图维持大英帝国的体面,弄了一系列涵盖各个方面的计划,大多数都是无果而终,原因就在于没钱。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用在国家上同样也是如此。

    相比于英国,南洋最大的优势,就是官方拥有大量国有资产收益,固然是可以投入的资金比英国强得多,但是也不可能不顾及民生,一味的投入航天之中。

    况且,南洋一直以来最引以为傲的就是民生水平。

    所以,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去达成相同的目标,就成了南洋太空计划必须要完成的事情,同样也是李毅安所需要考虑的事情。

    就这个时代来说,航空事业是一个投资大回报小的行业,事实上,在马斯克进入航天业之前,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太空计划都是亏本的,包括并不限于“阿波罗计划”,哪怕是从宏观上来说,“阿波罗计划”取得了许多宝贵的数据和实验材料,培养了大批科学工作者,为完成计划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开发的多项技术找到了其他用途,阿波罗计划的成果还在精神上鼓舞了许多人——并不局限于美国人。

    但是,这个计划还是亏本的,虽然人类科技进步于计划中受益匪浅,但是因为投资太大,最后连美帝都支撑不住,最终在73年,也就是“阿波罗十三”失败之后,很快的就结束了这一计划,因为太贵了,送三个人去一趟月球的钱差不多够采购一整套齐装满员的航母编队了。

    如此庞大的开支,哪怕就是美帝那边也是撑不住啊。

    同样,有着体制优势的苏俄同样也撑不住,就像苏俄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项目,虽然飞船的造价花费了14亿卢布,但但是整个项目却花了200亿卢布,差不多相当于苏俄国民生产总值的1%,这样的高投入,没有谁能支撑得了啊。

    “任何高投入,低产出的行业,都是无法持续的……”

    在车队进入万户角,朝着发射场驶去时,李毅安在心里暗自思讨着,如何把这个行业从“吞金兽”变成一个会下金蛋的大白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