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833章 南洋的太空优势(第一更,求订阅)

第833章 南洋的太空优势(第一更,求订阅)

    “这可真是一头吞金兽啊!”

    终于,来到了发射场,看着高耸入云的万户五型火箭,李毅安的心里默默想到。

    尽管火箭看起来很壮观,但李毅安很清楚,它背后的代价——350万元!

    这只是一枚火箭的成本,事实上,在过去的八年中,南洋为整个“夸父计划”也就是涵盖了导弹在内的“太空计划”,投入了超过4亿元。

    而南洋的航空母舰建造计划,也不过才投入这么多,那可是两艘航空母舰!

    这么一笔开支对于南洋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美苏太空争霸的过程中,尽管牵涉到国家荣誉,但是资金短缺一直困扰着两个国家。苏俄如此,美国同样也是如此。

    那么将来南洋呢?

    “不能争霸啊,争霸是要花钱的,要想办法,让它下金蛋啊!”

    李毅安的心里这么想着,双目却注视着这枚火箭。

    虽然现在它是一头吞金兽,但正是这头吞金兽把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蓝星的头等超级大国拖入科技竞赛的赛道,从而促成了人类科技大飞跃——在短短三十年内取得的科技进步,甚至超过人类几千年来的总和。

    不得不说,只要敢砸钱,科学进步的速度是惊人的。这也是表面上亏本的“太空竞赛”,为什么依然让世界各国趋之若鹜,竞相投资的原因。

    因为它确实会促进各国的科技发展。而这种科技发展往往是没有办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而这同样也是李毅安会选择加入这场竞赛的原因。

    当然,在未来南洋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类似欧洲的那种——竞而不赛。

    即非必要不争第一,只争技术。也就是通过对太空技术的研究,来提升自己自身的科学水平。

    尽管并不知道这个第一的桂冠会花落家,但李毅安现在可以确定的是——苏俄的人造卫星发射,应该迫在眉睫了。

    毕竟,另一个世界,苏俄发射洲际导弹之后没多久,他们就把人造卫星送上了太空,当年科罗廖夫把人造卫星与洲际导弹捆绑在了一起,两个项目实际上是作为一个项目来完成的。

    如果苏俄提前三年发射了人造卫星,那么对美国的刺激可能远远超过另一个世界。也就标志着太空争夺就进入白热化阶段。

    可能等不到肯尼迪上台,艾森豪威尔就会进行全国动员和苏联拼“登月”了。脑洞大开最拿得出手的开脑洞项目,也就没有了。

    不过,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相比全人类的科技进步。

    就看苏联那边,什么时候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激发起美国上下的战斗意识了。

    只要一想到,美国苏俄两国被自己引入太空赛道,李毅安难免就是一阵得意。

    “都已经是个小破球的,成天还把那么多钱用在原子弹上,人类进步靠的不是打打杀杀,是科技创新啊!把钱花在刀刃上多好……”

    心里吐槽着,已经进入发射场的李毅安,面对在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表达了他对航天事业的支持和勉励,

    “……政府以及企业,计划在未来的5年内拿出来了三十亿元,作为对“太空计划”的支持,而众所周知,我们的“夸父计划”并不仅仅只是进入太空,而是利用太空为人类服务,发射人造卫星,只是整个计划的第一次,下一步,我们还会把人类送入太空,甚至向着月球,向着火星,以及遥远的深空发起挑战……未来还会有众多的人才涌入和数以千百计的企业加入其中……”

    在6号发射架下,在巨大的“万户五型火箭”的下方,李毅安向科研人员们灌输了一番鸡汤,对他们报以鼓励,并且给他们绘制出一个美好的,人类征服太空的愿景。

    论画大饼,李毅安还是非常擅长的,毕竟,在另一个世界,马斯克一次次画大饼的视频,他可是看过不止一次,那家伙可会画大饼了。

    至于他三十亿元的拨款,其中70%属于政府拨款,30%则来自北婆罗洲公司在内数十家民间企业的资金支持,当然,他们也是项目承包商,可以直接利用太空计划中研发的相关技术。

    三十亿南元和美国数百亿刀勒的投入显然是不能相比,但这个数字已经是天文数字了,足够南洋打造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了,

    从这也能看出来,太空事业绝对是一头吞金兽。他所需要的资金是是惊人,而更可怕的是你这边是烧了这么多钱。到最后你会发现一点就是——需要烧更多的钱。

    只有烧更多的钱才有可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但是这种回报还不是百分之百的。只是有回报的可能。这就是太空计划最让人头痛的地方——你永远不知道需要花多少钱才是个头。

    或者说,无论花多少钱,可能不过只是一个开始。毕竟,宇宙实在是太过浩瀚,投资永远也看不到尽头。

    而就目前来说,南洋对太空计划的支持力度,绝对是远超过美国和苏俄,不过这也就是现在。

    “应该等到苏俄打脸之后,美国人才愤发图强吧。”

    想到还在拍电影的冯·布劳恩,李毅安不由得直摇头,论人才,谁能比得上美国,他们拥有的并不仅仅只是冯·布劳恩,而是几乎整个V2导弹团队。

    南洋才得到多少人才?

    尤金·格桑擅长的是火箭发动机,至于负责火箭整体设计的格特罗普博士,他是V2导弹制导系统的总设计师……

    相比美国,南洋就是拾到了一点残羹剩饭而已。

    而美国呢?

    基本上是直接打包拿走,可结果,却把人才一直闲置着。但他不是美国人,也没义务提醒他们,当然了,美国人的反应还是很快的,等到被苏俄骑脸输出之后,他们就会知耻而后勇,然后把航天领域视为一个事关国家荣誉与未来的赛道。

    这同样也是李毅安希望看到的,毕竟,只有美国和苏俄把“太空竞赛”与国家荣誉甚至国家的安全与未来,互相关联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才会源源不断的在太空竞赛中投入资金。

    也只有如此,全世界才能够从太空竞赛推动的科技发展中受益,别说不说,婴儿的尿不湿,那可都是太空科技,一开始那也是专门为航天员研制的。

    “这个太空科技,也可以搞一搞嘛!”

    想到尿不湿的“含金量”,李毅安立即动起了心思。毕竟面对这个吞金兽,但凡是能够收回一定投资的项目,都要充分的利用起来。

    这当然也是南洋的优势了,至少知道那些太空科技已经该用在在什么地方,应该如何推广应用。

    其实,相比于,美国和苏俄这两个战后世界唯二的超级大国,南洋方面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就是李毅安制定的详细“太空计划”实施方案,这个方案真的非常清晰可行,能不可行嘛,毕竟美国和苏联花费了上千亿试错成本试出来的。

    至于其他优势,真没有……也不能这么说,至少现在万户五型火箭,就是南洋的优势。

    注视着那枚巨大的万户五型火箭,它的外型看起来和后世的CZ五型火箭有些类似,其实,李毅安就是按照它的样子绘制的草图给出的创意。

    科罗廖夫虽然剽窃了,但最后的模样还是历史上R7的样子,但南洋还是保持了CZ5火箭的外形,只是看起来更秀气一些。也就是芯级没有那么粗。

    “嗯,优势在我啊!”

    凝视着远处的这枚火箭,李毅安自言自语道。

    其实,他非常清楚,南洋最大的优势就是他自己。

    就是自己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给予这个时代一定的启示。

    只不过,便是如此,仍然无法改变太空计划是个吞金兽的现实。

    “好吧,那就慢慢的烧钱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