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知青岁月之赤脚兽医 > 第十四节赤脚兽医初次接诊

第十四节赤脚兽医初次接诊

    见站长合上药箱,抬眼看了下室内外学员,嘴中说着:“人齐了?”抬脚走出大门时,回头对李医生、顾医生说:“我带学员们到教室去待命,如有接诊任务,你们叫小张过来通知,她年轻,腿脚快。”

    陈站长话音刚落,李医生、顾医生还未作回答,诊室门口来了一辆自行车,车上下来一位约四十岁的中年男社员,对着诊室:“我要请兽医。”

    陈站长一看有社员要求兽医出诊,马上停止了脚步,招呼着学员们不要走了。

    陈站长问求诊的社员:“家里牲畜生病了?”

    “我家里养着的一头母猪,20天前产下苗猪十一头。母猪奶水足,苗猪长得好好的,不知怎么回事,昨天下午开始,苗猪拉稀粪。”

    “粪便是什么颜色?臭味厉害吗?”

    “是灰白色的稀粪,不仅臭,还有腥味。”

    陈站长招呼李医生:“李医生,这个病可能是白痢,你带着学员们走一趟吧!”

    “哪个大队的?”

    “燕东大队,三小队的。”

    “我们请李医生出诊,李医生要带着一帮学员一起去。他们是大队赤脚兽医培训班的学员,你不介意吧?”

    “师傅带徒弟,应该的,能有什么想法。”

    这时李冬平,燕东大队的大队赤脚兽医也走过来与这位社员打了个招呼:“三哥,苗猪生病了?”

    “喔,李东平,你也在学习,今后我家猪生病,就找你啦。”

    “三哥,我刚开始学习,还没有那本事独立行医,过半年以后,看行不。”

    李医生带着我们一帮学员随三哥走了。

    李家塘大桥南桥堍右拐的公路上,十几辆自行车沿着明嘉线向东驰去。燕东大队就在燕王公社东面,明嘉线两侧,就是2公里的路程。第3生产队在明嘉线北侧,靠李家塘南岸,车队左拐右转进了村。三哥家在村西头,刚进村口,只见面向西长五十米左右,高至七米左右一面山墙,山墙前有宽十米左右的场地,既是人走的大道,又是村民日常晾晒谷物,被褥之地;山墙下面有几扇条石砌成的宅门儿。有学员说:“好气派的一片院落。”

    李东平说:“解放前这里是王姓的地主大院,弟兄几个分家后,逐渐扩建成现在规模的大宅院。”

    三哥让大家把自行车停在大门外的空地上,带着我们朝山墙中间的一扇门走去。三哥推开门,感觉从门内蹿出一股凉风,直扑脸面,让一路骑车过来,身体已出汗的学员们感到一阵凉快。抬眼望去,门内是一条十五米长的夹弄,夹弄两侧是房屋。在较大的宅院中,因建筑设计的作用,建筑群内会形成特有的冬暖夏凉的气候环境,老人们把这股气流称之为“弄堂风、蹿堂风”。在风口停留时间过长易得病,一旦风寒入骨成病,还不太好治。

    三哥走到夹弄底推开后门,就有一般臭味扑鼻而来。我们跟三哥走出宅院,步下台阶,只见距三哥家后门几米处有一猪舍,旁边还有一个半开放式旱厕。

    老母猪听见人声,哼哼地叫着,以为主人来给它喂食了。

    母猪圈舍比一般肉猪的圈舍要大一些,栅栏前有能站四至五个人的空间。学员们靠近圈舍,探头看着。圈舍里的光线被遮住了,圈舍里侧有些看不清。

    李医生让学员们退后,他独自向前观察。一会儿,他后退几步,让我们学员依次向前观看,并提示大家:“仔细观察地下仔猪的粪便颜色,嗅一下是什么味道。”

    李医生等所有学员上前观察过后问大家:“哪一个学员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味儿?”

    学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举手回答的。

    “既然没人主动说,那我就点名了,点到谁,谁就必须回答。”

    李医生也不等大家表态,抬手就指向我,俗话说,熟人好宰,李医生大概也只叫得上我的名字,“易一文,你说。”

    就在李医生刚才让学员依次进圈舍观察仔猪粪便的时候,我有意识地退在后边,从挎包中拿出昨天发的学习材料,翻阅李医生在讲述仔猪常见疾病及诊断中,拉痢、腹泻为主要的疾病,其中有关仔猪白痢的章节。我在进圈舍观察时,仔猪的状况与学习材料内容进行对比,所以,当李医生要求我发言时,我不慌不忙地把我看到的仔猪拉稀症状一一说来。

    我说:“一、这些仔猪精神状态较差。按常理,仔猪们应该挤着,抢着围着母猪的**拼命抢奶吃,但好几头仔猪却在圈舍内转悠,偶然到母猪的**上吃一口;有几头仔猪根本就不吃奶;我发现有一头仔猪在圈舍边呕吐,吐出的是白色的奶。二、仔猪的粪便是灰白色。三、仔猪粪便的形状是浆状。”

    李医生听我这么一讲,非常满意,表扬我:“易一文,观察得很到位,这是白痢典型的症状。你们各位学员刚才在观察时,观察的结果与易一文讲的是不是差不多,自我对比一下。”

    “下面我说一下,怎样治疗仔猪的白痢。大家把昨日的学习材料拿出来,我们可根据学习材料提供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仔猪白痢,应采取抗菌、止泻、助消化和补液综合治疗。”

    李医生拿着一份名单,点着新建大队名下赤脚兽医姓名,叫着:“王建新,你来说一下抗菌治疗的用药。”

    王建新说:“有二种药物可供选用:一是选用‘痢菌净’,按仔猪每公斤体重每次10-15mg口服,每日2次,连用2-3天。二是选用‘硫酸庆大霉素’,按仔猪每公斤体重每次5-10mg口服,每日2次,连用2-3天。”

    李医生又指着名单:“双桥大队陈云林,你来说一下,有关给仔猪补液的内容。”

    “口服葡萄糖生理盐水和多种维生素。具体配方:1000ml水中加20g葡萄糖,氯化钠1.5g,碳酸氢钠25g。”陈云林看着学习材料内容读着。

    “各位学员,今天治疗仔猪白痢就按学习材料的方案进行。有十一头仔猪,工作量较大,好在人多,大家一起动手练习一下。现在我们先到门外把工作服和鞋换上。”

    学员们换装结束又集中到圈舍前时,李医生说:“治疗第一步是抗菌,我示范一下。”

    李医生从药箱中拿出硫酸庆大霉素,用小砂轮在瓶颈处划一下、一敲,去掉瓶盖,把药水吸入针筒,然后让三哥从圈舍中抓过一头仔猪,李医生把针筒对着仔猪的口,慢慢地把药水推进了仔猪的口中。

    “都看见了吗?”

    “都看见了。”

    “大家二人一组,先把药品准备好,一人抓猪,一人灌药。”

    李医生说着话,把药品、小砂轮、针筒发给大家。学员二人一组开始了治疗操作。李医生观察着各组学员的操作,口中不时说着:“手上轻一点,不要捏伤了小猪,不要错、漏灌了药品;推针筒时慢一些,当心呛到小猪。”

    学员们在李医生指导下平生第一次,按治疗方案开始了给仔猪的治疗。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员们笨手笨脚,注意力高度集中,心情紧张到抓小猪的手有些颤抖。这么热的天,人不动也出汗,我竟然感觉不到热;恶臭味,身边嗡嗡飞舞的苍蝇、蚊子好像都不存在。

    当学员们就着三哥打来的井水,洗脸、洗手,换下装备后才感觉到近2个小时,双手捧着仔猪,半蹲、半站、弯腰的姿势,这个“腰”有些受不了。刚洗干净的双手,顾不得还滴着水,就伸向腰部捶了起来。

    李医生看到学员们在揉腰捶背,忍不住笑着说:“累了吧,这活儿不好干。今天你们是第一次,慢慢会习惯的。”

    “平时出诊,如碰到给仔猪治病,我找个小方凳坐着,然后让社员帮忙抓猪,两人相互配合,一头又一头地操作着。一窝仔猪一次治疗需要几个小时才能结束。”

    “各位学员,今天上午这个治疗工作结束了。大家记住:今后在行医中,如碰到仔猪发生‘拉痢’、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不管是黄痢、红痢、白痢,只是用药上稍有区别,操作程序基本相同。

    李医生告诉三哥:“仔猪白痢治疗的疗程2-3天,每天2次用药,所以今天下午3点以后,我们再来喂一次药,明天早晚各一次,你要在家等我们过来喂药。如2天后,仔猪恢复吃奶,不拉稀了,治疗工作结束。第3天早晨,我们请你大队赤脚兽医李东平先到你这里看一下,仔猪已痊愈,没事了,最好。如果还有情况,让李东平再到站里通知我们,你就在家等着。”

    三哥听了李医生的话,连说:“好,好,辛苦各位了。”

    此时,三哥媳妇也收工回家了,看见一大帮人围在自家圈舍旁,为仔猪治病忙着。放下农具,赶忙从井中拉起一个大西瓜,切开后,放入脸盆,端了过来,请大伙儿吃瓜。

    三哥拿着一块瓜吃着:“这瓜甜,一早就‘冰’在井里了。”

    学员们没动,看了一下李医生。

    “三哥好意,你们就吃吧。”确实,事儿忙完了,诱人的西瓜在眼前,学员们这才感觉喉咙在冒烟,真的渴了。拿起西瓜吃起来,口中说着:“这瓜真好,沙瓤的……”

    李医生和学员们从三哥家后门再次进入夹弄,一股凉风迎面吹来,顿时神清气爽,空气中的臭味也没有了。大热天的,家中有这样一条夹弄真好,墙院内外温差明显。不过,15米的夹弄实在太短了,没走几步已到大门。推开大门,热浪依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