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九阳神雕 > 第25章白衣僧,红葫芦

第25章白衣僧,红葫芦

    秦卿取了九阳真经便背着行囊闲庭信步一路下山而去,丝毫没有什么心虚之感。

    连觉远都没练九阳真经,自己可以说是第一个知道世上还有如此旷世内功心法的。

    也可能觉远看过,只当是什么汉文注解而已并没有放在心上。

    这里面大篇幅阐述的是阴阳之道,阴到极盛,便渐转衰,少阳暗生,阴渐衰而阳渐盛,阴阳互补,互生互济,少阳生于老阴,少阴生于老阳。

    后面的运功路线其实更像是强身健体的养生法门。

    就拿全真大道歌来说吧,丹阳子马钰教郭靖两年还是三年来着。明知指点修炼了那么久内功也只是力气大了,没有武功招式,郭靖并不会运用。说白了就是光升级,没学技能……

    等到觉远啥时候能练九阳真经,就他一天看的经书,藏经阁里一屋子典籍,猴年马月才能轮到看《楞伽经》

    秦卿目前下一步打算就是找一个山沟子人迹罕至那些,先苟一段时间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

    入深山修身养性,出古洞四海扬名!

    至于为啥不回陆家庄,牵扯太大。自己修炼了肯定内功一日千里,身怀九阳真经。

    万一被什么邪魔外道盯上,自己又实力不济当什么活经书咋办…所以目前打算只能苟。

    双锏就只能放在陆家庄里,索性也丢不了…等自己九阳神功修炼到一定程度回来再取也是不迟…目前就这个打算。

    一路慢悠悠的走到山下镇子,取回了存放在店家那里的那一把长剑直奔登封县城而去。

    秦卿不知道的是自己被人跟踪了,身后远远吊着一位白衣僧人

    看那僧人脚步轻盈迅捷,走路尘土不起,足下一点轻松飘到树梢上,孱弱的树枝竟然能够承受的一个人的重量。

    僧人背手而立,俨然是神华内敛了或者用返璞归真更合适一些……

    登封县城破败的城墙上三三两两的站着几个身穿皮甲七倒八歪的士兵。城门口还有四个靠着长枪百无聊赖的……

    百姓在城门口,进进出出,推板车的,担柴火的,赶着牛车拉木炭的,推着单车贩枣子的,城门口支起铁锅煮羊杂碎叫卖的……

    秦卿背着行囊走进登封县城,自己连着吃了十天的宿食。也不是不能接受吃素,不过有条件吃肉为啥不吃。犒劳犒劳自己的五脏庙……

    这个时期的店一般都挂幌来招揽客人这是种古老的习俗了。

    酒幌,亦称酒旗、酒望、酒帘、青旗、等。作为一种最古老的广告形式,酒幌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宋人有沽酒者,悬帜甚高。”帜就是酒幌。酒幌这一特殊的广告形式来传播商品信息了。

    这幌儿看着简单,其实内涵丰富,它是饭店的标志……

    挂幌,表示饭店正在营业。摘幌了,表示打烊了。

    幌儿的数量可以代表餐馆的档次,一个幌儿,表示只有大众小吃的苍蝇馆子。

    两个幌子,那必须有各种炒菜,酒类也须齐全,面积不能太小,属于中档次的餐馆。

    四个幌子,那就是技术一流,设施豪华,可以包办酒席,举办宴会,配有高水平厨师属于高档饭店。这登封别看是个不咋地的小县城。

    地方交通还可以东有汴京西有洛阳两座大城虽然说这些年兵荒马乱的该流动还是流动的所以这小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找一家馆子吃饭是不成问题的。

    一般江湖绿林去的都是一个幌子的小馆子,里边多少嘈杂不堪,多数提着朴刀的莽汉一进来大叫小二给爷爷切二斤肉在筛一壶酒来,顺便把马喂了…这场面在这种馆子常见…

    进了一家酒楼挂着两个幌子,里面食客不多,秦卿背着一把长剑一进门。

    就有眼尖的小二来伺候,一般带家伙的都得小心伺候,迎来送往多了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

    找了一个靠近大街的角落坐下,自己不远处就是一楼矮栅栏,吩咐小二烫了一壶酒,随便上几个小菜,再来一碗羊肉泡馍就齐活。

    自顾自的掰着馍往羊肉汤里泡,端起小碗喝着浊酒。这种多数饮的就是酿造酒也就是米酒…价格便宜当水喝不二之选。

    此时店里进来一位白衣僧人,容仪如玉,明净柔和,一出场便是神俊非凡,非池中之物。

    腰间跨着一个红皮大葫芦,在身上没有破坏这一副美感,反而多了一丝仙气……

    这老僧看表面样子该是五六十岁,面上胡须确实不多很干净。

    小二见到这僧人也是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带着一股子贵气,行礼:“这位师傅,小店素斋也是做得了,这就吩咐厨房切莫用炒过荤腥的锅,免得恶的大师请修。”

    这僧人看了一眼小二,和煦一笑:“施主且去忙吧……”

    秦卿看了一眼这白衣僧人,心道这人倒不像是僧,气质而是像一个教书的先生,很有文化那种。也没放在心上自顾自用勺子吃着羊肉泡馍…

    等在抬起头来确是看见这位僧人在看自己,看的只发毛莫不是各种桥段里一些神神秘秘的人上来就跟主角说道,你最近印堂发黑有血光之灾,牢狱之灾啥的?

    秦卿不知道的是这个白衣僧人从少林寺悄悄跟一路了。自己现在武功低微没有察觉

    秦卿看到白衣僧人在看自己,于是点头示意……

    白衣僧人看到眼前秦卿的正脸,却是一个半大孩子。

    面上呆着稚嫩但是目光中透露一股子锐意,这个懵懂年纪少有,就不像一个孩子。眼睛是心灵窗户做不得假的……非寻常之少年。

    不过这少年人,内力不深,胜在精纯不杂,中正平和。

    到了他的眼界就秦卿这小娃根脚一眼就能看出来。

    跟三十多年前在嵩山上遇到的王重阳一个路子,该是全真教的心法。

    这时候,白衣僧人说道:“这位小友可否一叙?”

    秦卿有些愕然,果然来找我,不会真有啥血光之灾,印堂发黑啥的?

    嘴上答应不满:“相逢即是一段缘法,不知大师有何赐教?”

    白衣僧人,走了过去,坐下。

    秦卿:“晚辈秦卿,不知道大师法号?”

    这白衣僧人:“贫僧广弘……”

    秦卿其实是个半吊子武侠爱好者,脑子过了一遍没有这一号人物放下心来。

    白衣僧人笑道:“我观小友一身内力精纯,中正平和,莫非小友是终南全真门下?”

    秦卿:“不瞒大师,我非全真弟子。

    却是一日偶然间接触全真大道歌,于是照着医书穴位,一一对照,练了起来。

    不想真有效果,该是小子的机缘…踏上修行。

    不对…我并未运气,大师怎么看出我的根脚?莫非大师也懂的修炼内力之法……”

    白衣僧人:“全真心法,中正平和,乃是尚可的筑基内功,修炼上几十年功力,厚积薄发,全身内力就会绵绵不绝……

    不过小友你还真敢练,好在是全真的心法入门,这种练气之法收效不高好在安全稳健。练不出什么问题……

    要是换一门功法,小友不止其中凶险修习内功无人指点,以致走火入魔,比比皆是,轻则落得半身不遂,重则一命呜呼……”

    秦卿却没有害怕:“哈哈我还是福缘深厚,如果我当时得到不是这门练气法而是其他我也会毫不犹豫修行……

    若是练第一脚都不敢迈出,还谈和修行,瞻前顾后,不如不修!”

    白衣僧人:“哈哈,不愧是少年,该有此心情。”

    秦卿:“哈哈,广弘大师不也是从少年过来的嘛。想必大师也是很早炼气不也是不也是这么一辈子么。

    长听人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想来是能强身健体,疾病不生?

    白衣僧人有些追忆:“我年轻时候出身武学世家,我自幼喜欢读书却是不喜练武。

    那时总觉得,争强斗狠不是君子所为,机缘巧合之下还是走上了这条路……”

    秦卿把半碗浊酒一饮而尽:“哈哈,大师还是此道与您有缘,既然是修行,堪称一句同道中人。

    无关乎,修的是佛,是道,还是武,当的一句道友。

    天道五十,大衍四九,人遁其一,截取一线生机,予人去争取一条路……”

    白衣僧人:“你还知道这一句话?看来小友也是学识渊博……呵呵。”

    秦卿:“哈哈,今日高兴,岂能喝浊酒。

    小二!

    上两坛子山西汾酒来…”

    小二上来一脸为难道:“这……”

    白衣僧人:“无妨,贫僧不忌酒的。”

    小二:“好……”

    秦卿:“大师不忌酒?倒是不多也不是没有……如此甚好。

    昔年听闻,杭州六合寺里有一位独臂僧,年轻时能连饮十八碗。

    天生神力一对铁拳在景阳冈打死一头吊睛白额大虫不敢比昔年英雄,当连饮十七碗……”

    白衣僧人也来了兴趣:“哈哈哈,你能饮十七碗。你能饮一碗,贫僧就陪你一碗酒,如何?”

    秦卿:“好啊,今日尽兴就是…”

    此时小二搬上来两坛子山西的汾酒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位爷,这两坛子酒不便宜,打开了您看能不能?”

    秦卿也不废话,扔了一根蒜条金来:“剩下的,找给我便是,休的聒噪!”

    小二麻利的收起金子,打开酒坛黄泥纸封坛。

    汾酒的香气闻起来的味道是清香型纯正、诸味协调、余味爽净。

    秦卿倒了一碗:“大师请……!”

    酒液莹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香绵、甜润、醇厚、爽洌……

    这种酒倒是还好,碗也不是很大,自己身体承受力也就十几碗那个量……主要是度数不高不上头

    秦卿说着端起一碗酒来,咕嘟咕嘟的便喝了下去。

    白衣僧人见这个小娃竟喝得这般豪,说道:“好爽快。”

    端起碗来,也是喝干碗中酒,跟着便又斟了两碗。

    秦卿敢这么喝完全是身体能扛,面色不改。眼前这白衣僧喝酒跟喝水一样,一点效果不起

    白衣僧人笑道:“小友酒量居然倒也尚可,有些意思。”

    秦卿笑道:“我这酒量是因人而异。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这一碗嘛。当的一醉在坐而论道,岂不幸事”

    说着便将跟前这一大碗酒喝了下去……

    白衣僧人听到酒逢知己千杯少这句话后手里的碗就是一顿。

    这不是当年自己年少时说过的一句话嘛,不想在这个娃娃嘴里又说出来了。

    白衣僧人见到眼前这个小娃漫连饮四碗酒,甚是欢喜:“好…好…酒逢知己千杯少,先干为敬。”

    这白衣僧人连干两碗,再给秦卿斟了两碗。

    秦卿轻描淡写、谈笑风生的喝了下去,直比喝水饮茶还更潇洒。其实是酒劲没上来。

    他二人这一赌酒,登时惊动了松鹤楼楼上楼下的酒客,连灶下的厨子、火夫,也都上楼来围在他二人桌旁观看。

    白衣僧人和那少年你一碗,我一碗,喝了个旗鼓相当,只一顿饭时分,两人都已如约喝了十七碗……

    白衣僧人内力深厚,庞博犹如北冥大海一般,就算喝个百八十坛也是无事。年轻时候耍的手段已经不屑于使用了,酒到了肚子里就被真气化去了……就是喝在多也不会醉的。

    但秦卿带一股子狂劲,全凭借身体硬抗,属实铁头娃,眼见他连尽十七碗,方才压制不住酒力,若是这小娃饮酒过量,有伤身体就不好了。”

    秦卿此时也不喝了,说十七碗就十七碗,脸色潮红:“大师果然好酒量,小生不及也。”

    二人又谈了谈有关于修行的事,这秦卿趴在桌子上倒头就睡。

    这白衣僧人,看见这小娃醉到了,担心别给喝出问题来。把手搭在秦卿肩膀上。

    一股无形吸力出现,一瞬间吸走秦卿体内酒气,他那点可怜真气确实未被吸走。显然是掌控随心所欲的境界。破而后立更上一层楼……

    广弘是避位为僧之后,自己给自己起的法号,俗名段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