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吾家女帝初养成 > 第十八章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第十八章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许平君一边担心着陆闲,一边想着喜欢陆闲的事,一边又想着给陆闲做小。

    满脑子都是陆闲的时候,陆闲就这么站在她的面前。

    许平君坐在台阶上,抬头看着陆闲,白云遮住了太阳,刚好能看到陆闲脸上疑惑的表情。

    她看的出神,忘记了回答陆闲方才的问题。

    好在武月这时候说道:

    “许姐姐刚才说武月姐姐呢。”

    许平君想也没想的点了点头:

    “啊对,是这……啊?不是,不是,我怎么会说武月姐姐呢,我是担心武月你们跑哪里去了,我说的是‘武月在哪里啊’,嗯,我是说这个的。”

    陆闲投来了狐疑的眼神,方才听到的好像确实是武月姐姐没错。

    但真的说什么,其实也并不在乎。

    最起码能看出来,许平君确实在担心他们。

    “你们……没事吧?”

    许平君站起身来,看着完完整整回来的陆闲和武月,担忧的说了一句。

    虽然父亲已经一再说明,来请人的不是差役,是柄吉府上的仆从,肯定不会有事,但许平君还是忍不住担心。

    陆闲摇了摇头,笑道:

    “我父亲生前与柄大人是好友,这一次他帮我出头,请我过去也是说明情况,叙叙旧而已。”

    他顿了顿,补充道:

    “也怪我疏忽,走之前没和你说清楚。”

    许平君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心想着廷尉那边,还真的是帮陆闲撑腰的。

    她背着手,又换上了一副神灵活现的模样,道:

    “李复那个卑鄙小人,这下子知道你关中陆氏的厉害了,看他下次还敢不敢惹你,哼。”

    许平君的头昂着快到天上去了,比陆闲还要得意的模样。

    但李复敢不敢惹自己,还得看他有多少觉悟了。

    不过从这几次的情况来看,他显然不是很有觉悟,更加不是很聪明的样子。

    陆闲平安回来了,背后有廷尉监柄吉这座大靠山的传言,这一下子是彻底坐实了。

    郝捕头和何书吏他们,对陆闲那就是更为尊敬了。

    别说现在只是师爷,有三公九卿之一的柄吉大人当靠山,飞黄腾达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总结一句,关中陆氏,恐怖如斯。

    许母虽然察觉出来许平君喜欢陆闲,她本身就不是刁蛮强悍的性格,虽是官家小姐出生,但唯唯诺诺。

    况且这么多年,真要说管教女儿,她其实也没有多少,倒不是为母不合格,主要是许平君压根不怕她,也不给她管教。

    心想着去探查一下陆闲的口风,又担心说错话,惹来什么麻烦。

    担忧来担忧去,到了决定去聊一聊的时候,却发现许平君又跟着陆闲跑出去了。

    虽说还跟着丫鬟小桃和陆闲的妹妹武月,但许母哪里还管的了这么多。

    心下一横,想着今晚一定要找陆闲说个清楚才行。

    如果陆闲也有这个意思,那说什么也要找许守义说,再决定看怎么办。

    但大概率,许母觉得自己还是会棒打鸳鸯的,陆闲的身份,别说什么世家门阀了,现在的关中陆氏,说是寒门都不一定够得上啊。

    如果陆闲没这个意思,那当然是皆大欢喜了。

    许母又觉得自己这样是不是太苛刻了,就像是戏文里说的恶人一般,心想着要是成全他们呢?

    但转念又想,那武月肯定是陆闲自小家里指定的媳妇,要不一个姓武,一个姓陆,怎么会孤男寡女住在一起啊?

    武月好歹也有十来岁了,虽然看着小,民间姑娘结婚的多了去了。

    思来想去,各种各样杂乱的想法,或是恶,或善,就在许母的脑袋瓜子里乱转。

    但无论最后如何选择,等陆闲他们回来,聊,肯定是要聊的。

    许母这样想着。

    …………

    另外一边,陆闲还不知道这些琐碎的小事,他此时还处在畅游长安的快乐里。

    但毕竟心理年龄已经很大,况且见识过的瑰奇怪异的景色也不少。

    纵然这长安万里,景色无限美好,对于陆闲来说,离的震撼还是要差了那么些味道的。

    他表现得淡定自若,但身旁的三个小姑娘就不一样了。

    许平君虽不是头一次来长安,但只要能出来玩,她就很高兴,何况还是和陆闲一起。

    小桃也是一样。

    武月就纯粹是没见识过这些了,严格来说她也是长安长大的,不过自小都在廷狱里,长安的坊市,那是一次都没去过的。

    如今争锋中秋,各大坊门大开,晚上也不用宵禁,街头小贩,游商也没了限制,那真叫一个好不热闹啊。

    尤其是那一条大道的天街上。

    除去沿街的灯笼,各色的装扮点缀之外,一个个欢声笑语的孩童,梳着牛角辫,围着挑着扁担的,浑身上下都带满了商品的游商叽叽喳喳。

    引得武月也站在一旁看着那拨浪鼓,小风筝,竹子做的口哨,柳条编的螳螂蝴蝶直瞪眼睛。

    杜县也有这么些小东西,但没有长安城里看得这么齐全。

    小桃也看这些东西,但都是偷摸摸得看,如果有看上喜欢的,也只是多看两眼。

    许平君则不一样,那些小玩意,她小时候玩得多,见得多,这种时候自然也没什么兴趣。

    她倒是更喜欢那些更成熟点的乐趣,比如看别人猜灯谜什么的。

    她自己也会付两个铜板猜一猜,不过一连猜了五次,也才猜中一个,嚷着要让陆闲来猜。

    陆闲则是直接摆手:

    “你好歹能猜中一个,刚才那五个灯谜,我可是一个都没猜出来啊。”

    许平君骄傲的挺胸抬头起来,道:

    “嘿嘿,没想到还有你不擅长的东西啊。”

    正说着话,不远处的一座小楼上,传来了一片掌声喝彩,随后又有女声清唱出声。

    唱的乃是雅乐,并非是戏曲。

    曲调这东西陆闲不懂,但歌词陆闲听得懂。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是一首《金缕衣》,自前朝起,就流行于世,起初是青楼里唱的多,连作者是谁都不知道。

    后来外面人也唱的多了,曲调已经很是成熟了。

    陆闲虽然久居杜县红灯区青乐坊。

    但那些青楼场所里唱的歌,也不带音响喇叭给外放的。

    天天从外面路过也没有进去过,哪里听到青楼里唱的优美歌声。

    来了大周这么久了,陆闲还是头一次听到大周的流行歌曲了。

    原以为这年代,喜欢的会是啊啊咿呀吊着嗓子的戏曲,但如今听起来,与后世年轻人喜欢的古风歌曲,虽有差别,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他因为好奇听得入神,旁边武月看了一阵,突然问道:

    “原来哥哥喜欢雅乐啊。”

    陆闲一愣,笑着说道:

    “原来这就是雅乐啊,听说过,头一次听。”

    旁边的许平君奇怪道:

    “知安你小时候没听过吗?”

    在许平君看来,陆闲小时候家道应该还是很殷实的,雅乐应当是听过的。

    陆闲这才反应过来,细想一下,脑袋瓜子里的记忆,确实没有雅乐的位置,便摇头道:

    “家里管得严,成天都在习武念书,没什么娱乐活动。”

    他又奇怪的看向了武月,问道:

    “你应该也没听过吧,怎的知道这是雅乐。”

    “廷……”

    武月差点脱口而出,赶忙改口道:

    “挺小的时候,叔叔婶婶教过我,他们唱的挺好的。”

    原来是廷狱里的那些乐官们教的啊,那些乐官,恐怕随便挑一个出来,都是冠绝天下的水平吧,毕竟能入宫的,岂是等闲之辈。

    陆闲点了点头,武月又说道:

    “我唱的比她好听,哥哥若是喜欢,以后我也可以唱给你听啊。”

    武月从未展示过自己的歌喉,陆闲也没有朝这方面想过。

    心想着武月也不练习,就算以前唱的好听,这会估计也生疏了,大概是本人就不喜欢吧。

    他笑了笑,就说道:

    “以后再说吧,只是好奇,倒也没有多执着。”

    正说着,一直没言语的许平君突然冒了一句:

    “我也能学,我有点底子的。”

    陆闲一愣,看向了许平君,想了想还是鼓励道:

    “唱歌能开嗓,舌头也能练的灵活,未来夫君肯定高兴,多门技术是件好事。”

    许平君突然脸色一红,低着头也不言语。

    陆闲本来是想着开玩笑,但看许平君这反应,她不会能听懂我开的玩笑吧?

    应该不会吧……

    怕气氛太尴尬,陆闲指着前面小楼说道:

    “那边挺热闹的,又唱又鼓掌的,去看看吧。”

    他带头往前走,其余三人也就跟了上来。

    而在众人投身在天宝十年,热闹的中秋节的时候,天边几多灰色的暗云随风而来。

    这天,就快黑了。

    大周,长安,大明宫。

    华夏这片土地上,从不缺巧夺天工之匠人。

    大明宫作为皇帝的居所,作为天下的核心所在,从建造之初,便是集万方之精英,合百家之所长。

    自东往西,由南向北,那长宽加起来,延绵三四里的巍峨城墙后。

    三十六座宫宇,金光红霓,飞檐凌凤雕彩羽。

    七十二座宝殿,瑞气紫雾,映画金鳞赤须龙。

    气势恢宏!

    到了傍晚,天色稍暗。

    一排排的红色灯笼,自玄武门,一路点亮到麟德殿前。

    灯火通明之下,一个个内官忙前忙后,或是揣着手匆匆走过,或者端着盘子步履如飞。

    百官们集合在崇德门前,以往紧闭的大门,如今已经打开。

    但这门开着,却不是让百官们穿行,而是用来看的。

    崇德门正门是皇帝才能走的地方,能给百官们开门,那就是已经是皇恩浩荡了。

    百官们走的自然是偏门,虽说是偏门,但随便找个城池,那也是大门一般的存在。

    许守义如同其他官员们一样,早早就来了。

    从早上开始,他们就没吃什么东西,喝的也少。

    为的就是避免晚上百官宴的时候,因为三急出丑。

    这也是官场上的规矩了,皇帝请吃的饭,可没那么轻松简单的。

    早早就瞧见了有几个武官,正围着柄吉说东说西。

    他们声音虽然不大,但武官们看上去情绪比较激动。

    消息稍微灵通点的,在廷尉一大早动手抓人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了廷尉抓了好几个纨绔的事情了。

    这些武官,自然是那些纨绔们的父亲了。

    人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话是一点没错。

    看这些武官们沉不住气,在这种时候还去为这点小事找柄吉争论,就知道他们的儿子,为何会在长安城里当纨绔了。

    不过也正因为是武官,对于文官场上的那些弯弯绕绕,可能了解的并不是太多。

    亦或是性格使然,即便是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由着柄吉借此机会敲打一番那些纨绔。

    但觉得脸上丢了面子,硬是要找回来。

    许守义想了这些,随后也抛之脑后了。

    说到底,终究是小事而已。

    那些武官们,最后还是被柄吉打发走了,期间少不了有皱着眉头的苦口婆心,横眉冷对的厉声呵斥。

    这事情一闹,大家或多或少也能打听到这事情的其中细节和缘由。

    很快就梳理出了自认为可能性最高的脉络来。

    最有可能的就是,柄吉为了陆闲这位关中陆氏最后一人出头。

    并且论起资历,柄吉曾经也在前太子底下做过事,与曾经的天宝大将军陆恒关系甚好。

    至于说为许平君出头,大家是不信的。

    官场上,很多关系都是摆在明面上的,许守义与柄吉既不是同乡,又不是同一个体系,更非同一届科举,老师等等。

    两人相交甚少,或者说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的那种。

    大家都是这么猜测,许守义也是这么想的。

    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些许内幕,那就是有关于武月的身份的事情。

    但知道归知道,到了他们这样的高度,很多事情,知道了当做不知道为好。

    柄吉为关中陆氏站台的热闹也只能看得一会,那些武官们散去也就没得看了。

    看着天色渐晚,一排排的灯笼都得点起来了,却还没有人领着他们进去,有些人开始窃窃私语了起来。

    “今天有些慢啊。”

    “是啊,往常傍晚就能进去了,这会子都要天黑了。”

    “是御膳房那边没准备好吗?”

    “有可能,说不定出了岔子。”

    “嘶,那内务府要担责任的啊。”

    “真要出了岔子,那也是宫里的事情。”

    百官们皱着眉头聊着天,猜测着所有的可能。

    而后瞧见几个身影急匆匆的走来,领头的是当朝宰辅,右相杨国忠。

    那杨国忠径直走向了柄吉,两人耳语了一阵,周围有官员凑了上去。

    随后更多的只言片语,从前面传了过来。

    “……出事了,出大事了。”

    “什么?巫蛊之术?怎的又出现了?”

    “……晋王那边……”

    “太子病倒了,砸了金佛才发现的……”

    “金佛?什么金佛?”

    “……贡品金佛啊……”

    许守义感觉心里一晃,一块大石头似乎是压在了胸口,让他喘不过来气。

    在队伍的前列,正与右相杨国忠说话的柄吉,此时扭头看了过来。

    许守义远远地与柄吉对视了一眼,心底里,升起了一股很不好的预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