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晚唐:归义天下 > 087 山穷水尽,使者拜营

087 山穷水尽,使者拜营

    张承奉闻听李茂贞班师,当即下令,让各城守将坚壁清野。

    若是李茂贞来攻,无需死守,可以退往渭州城。

    但是撤离之前,必须烧毁城中粮食,只留下百姓的口粮,告知他们,如今岐军缺粮,若是留在城中,粮食必然会被岐军抢夺。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肯听从河陇军的忠告。

    当李茂贞行至渭州边境上的一座小城之时,守城的河陇军早早弃城而走,府库内的粮食也被他们尽数销毁。

    许多百姓不愿离去,纷纷出城,喜迎岐王。

    此时,岐军已经粮尽,李茂贞靠着杀马为食,才回到了渭州。

    河陇军在渭州坚壁清野,本以为收复城池,能够解决粮食危机,可见到府库已经被付之一炬,李茂贞傻眼了。

    他咬牙切齿,恨不能将张承奉大切八块。

    但活人总不能让尿给憋死,李茂贞也只能苦一苦城中百姓,从他们手中抢夺口粮。

    纵兵劫掠,也别指望这些大头兵仅仅只是抢夺粮食。

    一时间,哭喊声此起彼伏,小城沦为人间炼狱。

    他们不知道的是,好歹张承奉替他们留了点口粮,若是李茂贞搜刮不到粮食,只怕是要效仿此前被朱全忠消灭的秦宗全,以百姓为食。

    李茂贞当然知道张承奉故意给民众留下口粮,就是等着自己劫掠,惹得渭州百姓怨声载道。

    但他没有别的选择,要么被饿死,要么抢夺百姓粮食,尽失渭州民心。

    李茂贞说到底,还是一个军头,军队是他在乱世之中,安身立命的根本,哪怕是让百姓叫苦连天,也不能委屈了麾下的将士。

    其余城池的民众听说消息,在河陇军烧毁府库粮食后,要么跟随他们退往渭州城,要么逃往深山老林,以避兵祸。

    李茂贞连续收取渭州西部各城,却是颗粒无收,自然也不可能留下将士驻防。

    所幸军中尚有不少军马,不至于让麾下将士饿死,李茂贞继续率众向东,在岐军向渭州城的方向进发的同时,渭州西部已经沦为无主之地。

    张承奉在镇守西部的各部返回渭州城后,留下他们与陌刀兵共守州城,由龙突骑主持城防,自己则与张进达、莫贺阿啜率五千义从军出城。

    此番离开,并不是为了重新收回渭州西部各城,而是兵分三路,以张进达、莫贺阿啜各领千骑,游走于为渭州东部边境,劫杀从陇、秦等地为岐军运粮的队伍。

    而张承奉则亲随三千骑兵,袭扰李茂贞,也不强攻,就是骚扰疲敌,拖延他的行军速度。

    李茂贞不堪其扰,这些胡骑一人四马,迅捷如风,等他组织将士迎击的时候,对方早已消失无踪。

    最可恨的还是在夜里宿营的时候,总会有人在大营外敲锣打鼓,将岐军惊醒。

    军中无粮,又时常受到惊扰,将士们苦不堪言,陆续有岐军趁夜逃走,当李茂贞来到渭州城下的时候,四万将士已经只剩了三万。

    此时的岐军,连军马都杀尽了,开始以被抓捕的逃兵为食,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

    李茂贞见状,已经准备要弃军而走了,毕竟他家底丰厚,哪怕折损了这四万将士,但对于坐拥山南西道与凤翔镇的李茂贞来说,也称不上是伤筋动骨。

    纵使能够捉住李茂贞,以晚唐藩镇的尿性,军府必然会推举一人,接任节度使。

    张承奉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既然不可能一举消灭李茂贞的势力,不如在自己在渭州战场占据绝对优势之时,与他和谈。

    如今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光复陇右其余各州,他暂时还不想陷入与李茂贞之间,无休止的战争。

    正当李茂贞准备弃军之时,张喜首作为张承奉的使者,奉命出使岐营。

    张喜首当然害怕,毕竟岐军已经开始在吃人肉了,张喜首实在担心自己出使岐营,是在为李茂贞加餐。

    如果不是张承奉再三保证此行没有危险,而张喜首向来对张承奉心悦诚服,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还真不敢前去面见李茂贞。

    为表向李茂贞表示诚意,张承奉特意让张喜首带上了一车的酒肉。

    李茂贞得知张承奉派遣使者拜营,不晓其意,但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自然不会拒而不见。

    却在张喜首入营之前,李茂贞命人于帐内设一大锅,盛水烧煮,做出一副要烹了使者的架势。

    张喜首面见李茂贞,原本还忐忑不安,可看到这口大锅,反倒是不害怕了。

    李茂贞如果真要杀自己,哪需要大费周章的在帅帐之中蒸煮。

    此举,反倒是暴露了他的色厉内荏。

    李茂贞不知道张喜首心中所想,他沉声问道:

    “张尽忠遣你拜营,所为何事?”

    张喜首施礼道:

    “我家使君久慕大王威名,如今听闻大王缺粮,特地送来一车酒肉。”

    李茂贞颔首道:

    “这份礼,本王收下了,想来张使君行事狡诈,却也不会下作的在酒肉之中用毒。”

    话是这么说,但在没有人验过之前,李茂贞可不敢食用张承奉送来的酒肉。

    他又道:

    “本王不愿与你虚与委蛇,尽管说明来意,可是张尽忠命你来当面讥讽本王。”

    话音刚落,帅帐之中的众将尽皆对张喜首怒目而视。

    张喜首从容道:

    “我家使君的为人,有口皆碑,常有雪中送炭之举,绝无落井下石之事。”

    话一出口,帐内就有人忍俊不禁。

    张喜首说起谎来,脸不红,心不跳,他继续道:

    “在下奉我家使君之命,是来与大王和谈。”

    这下不仅是李茂贞,就连帐内的将领们,也尽皆瞠目。

    李茂贞不懂,张承奉如今占据了这么大的优势,若是二人继续僵持,自己麾下的三万岐军,只怕尽数要被留在渭州。

    “此话当真?”

    李茂贞将信将疑。

    张喜首颔首道:

    “千真万确,我家使君有言,愿与大王罢兵言和,并且奉送军粮,使大王能够安然返回本镇。”

    众将闻言,无不面露惊喜之色,李茂贞能够舍弃这支军队,但是这些将领们又怎么舍得自己的部众。

    李茂贞沉吟片刻,对张喜首道:

    “说吧,张尽忠有些什么条件。”

    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张承奉愿意和谈,要价必然不低,李茂贞准备听一听他的要求。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