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未知的天汉 > 第71章,锻炼的重要性13。

第71章,锻炼的重要性13。

    (二)练太极拳必须明确呼吸自然之理,千万不能闭气。练拳从开始就要思想意念集中,精神贯注,周身要空松,劲才能显得正。

    而决不能用呼吸系统的运动,来支配太极拳的开合运动。手法要气势腾挪,有预运之势,无散漫之意。

    神聚于眼,我意欲向何处;则眼神直射何处,周身也直射何处;一转眼则周身全转。视静犹动,视动犹静,总须从神聚而来,手法达于气势腾挪,即可气贯手指。

    (三)平时行功走架,既要沉着稳妥,又须轻灵自如。每一拳势必须分“起,承,开,合”四个字。

    但四字之间不可截然断续,必须做到连贯自如。不能呆板,要开中寓合,合中寓开。走架时要学会知己的本领。

    需要人一动势必先问问自己有何处不够,或有哪些要求不合度等等。只有不断纠正,才能不断进步。

    走架的速度要慢,但要防止呆滞。所谓身法轻灵,必须贯彻于走架之中。走架的目的在于如何灵活运用。

    平日行功走架时,就要当做正在与人打手。在打手时又要当做走架,如是相辅相成。拳艺才能不断提高。

    走架成熟之时,全身似气球,身体犹如悬空。两手高低屈伸,皆能灵活自如。两腿不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虚实变换,无不随意所欲。

    太极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极,日久功深,太极拳的精妙艺术得矣。

    实战原则点有两点:

    1、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

    2、引手: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

    太极拳是一门最讲求省力打人的艺术,所以借力打人,引劲落空,是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要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技艺。

    人就是要懂得身法轻灵之理,以意运气,以意打人。久之则身法,无所不合。一身之劲在于整,一身之气在于敛,身法能一一求对,轻灵自如,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机;而在上,即能得势,上下相随,前后左右,无不得力也。能得机得势,乃能舍己从人。

    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敌变化。能因敌变化,“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总之,引劲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须完整统一。动则俱动,静则俱静。劲断意不断,才能一触即发。

    牵引在上,运化在胸。储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发。一身须具备五张弓,才能做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发箭。

    劲以曲蓄而有余,周身之劲在于整。发劲要专注一方,须认定准点,做到有的放矢。劲起于脚跟,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须完整一气,不能有丝毫间断。

    太极拳实战讲:粘,来叫顺送不丢顶。遵循力学原理的运用,如合力、杠杆原理、动量守恒及惯性等原理中的力量。

    综述

    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该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肩,有飘然腾云之意境。

    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太极拳很重视练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八种劲法中,掤劲是八劲之本,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它是弹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称量。

    它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皆藉其辨别方向,大小等等。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等不同,另有所称。

    例如,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称为捋劲,若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则称为挤劲。

    掤劲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是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法。捋劲是向旁的横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时要含胸,转腰,坐胯三者一致,防止对方肩击胯打。

    挤劲是向前推挤之力,挤在手背,另手辅之。要点在于双手用力一致,两脚抓地前弓。按劲是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用时须顶头悬,含胸,拔背用腰力发出。

    采劲是以手抓住对方手腕,和肘部等,向下,向后下沉之力。用时要含胸缩胯,一般是先采后挒。挒劲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之力,用时要身躯配合,以腰带动。

    肘劲是以肘击人,在近身时使用,有“远拳,近肘,贴身靠”之说。靠劲是用肩击,胯打,贴身时使用。

    太极拳十三式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跟随沾粘不丢顶。

    42式太极

    42式太极拳名称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撇身捶

    8.捋挤势

    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

    15.玉女穿梭

    16.右左蹬脚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

    19.云手

    20.独立打虎

    21.右分脚

    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

    25.进步栽捶

    26.斜飞势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

    29.退步穿掌

    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势

    24式太极

    24式太极拳名称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背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24式基本动作

    手型:

    01拳:五指卷屈,自然握拢,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

    02掌:五指微屈分开,掌心微含,虎口成弧形。

    03勾: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拢捏,屈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