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铜炉之大宋春秋 > 第17章 山野寻踪(三)

第17章 山野寻踪(三)

    李墨气哼哼地将手里的半截藤条扔到一边,又摸了两下后脑,耸耸鼻子,呆了片刻,又将另一根野藤攥在了手里。

    李墨的脚刚踩到坑壁,想了想,又赶忙收了回来。他往坑边看了看,松开手,将其余几根野藤都拢在了手里。

    李墨将几根藤条编在一起,随后双手握紧藤条,踮起两脚,将身子微微悬空。藤条动了两下,发出几声轻微的脆响,没有崩断。李墨又用力拽了几下试试,感觉还很结实。

    李墨双脚踩着坑壁,两膀用力,只几下就爬出了土坑。他将藤条扔回坑里,真个是喜不自禁。

    李墨坐在坑边,又伸头朝坑里看了几眼,狠狠将一块石头踢了进去。

    不知何时,日头已悬在了头顶。薄薄的云堆在周围,昏黄黯淡的颜色像一个熟透了的向日葵。

    脸上的汗瞬间凝成了一层薄冰,山风吹来,寒冷难当。李墨站起身,使劲跺着脚,在地上跑了几圈,然后鼓起心气,向着岭顶再行。

    剩下的路越发难走。越往上,树木越来越稀疏,一丛丛的怪石随处可见。

    李墨走一段,歇一会,将最后的那一个野果子也吃了。让李墨意外的是,在怪石间的松树下,竟然发现了不少野蘑菇。

    李墨经常跟李福进山,识得这些野蘑菇,知道可以吃。他喜不自胜,忙解下包袱,采了一堆。

    就这样走走停停,等爬到山顶时,太阳已经落下山去了。

    李墨站在山顶的一块大石上,极目向远处眺望。见这一面的山坡平缓了许多,山脚下茫茫的一片雪野,像是有一条大河。

    远山近树皆笼罩在苍茫的暮色里。视线的尽头虽不十分真切,却依然能看出是一些低矮起伏的丘陵。很远很远的地方,渺渺茫茫的,不知道是不是有村落人家。

    山风更冷了,一阵阵吹得人头皮发麻。李墨跳下来,找了一个背风处,将包袱里的一件棉衣套在了身上。挑了几个野蘑菇,津津有味地吃了下去。

    算是草草填饱了肚子,身上也暖和了些,李墨背起包袱,一步捱着一步,小心地往山岭下面走。

    这面山坡的树木稀稀拉拉的,像生了癞痢头,倒是有很多大石和石洞。此时李墨脚下又来了力气,心里也不觉得害怕了,甚至有几分得意。

    等见到爹爹,一定跟爹爹说是墨儿一个人爬出土坑,一个人越过大山,还采了野蘑菇来吃,一点也没害怕。

    李墨一边走着,一边暗自得意,不知不觉天就黑了。看离着山下还有一段路程,李墨在心里盘算,还是歇一歇,等明日天亮再走也不迟。于是他四周看看,想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过夜。

    没有月亮,借着地上的雪光,也还能模糊辨出眼前的物事。李墨又走了好一会,终于在一个斜坡的乱石间,发现了一个大岩洞。

    洞外覆盖着一层雪,岩洞被几块大石遮住了,望进去黑黑的,看不清有什么东西,里面似乎很深。李墨在洞口站住,听听里面没有动静;又低头看看,雪地上也没有什么鸟兽的足迹。

    李墨放下心来。他捡起一块石头,扔进洞去。过了一会听听,还是没有动静。李墨这才找了一根树枝,一边试探着走了进去。

    这个岩洞在背风处,一进去顿觉暖和了许多。里面很干燥,有一股微微腐烂的腥臭气息。

    李墨向前又走了几步,看到岩洞里面黑漆漆的,只觉深不见底。他心里有些害怕,便不敢再往里头走。待要另外寻个地方安身,可觉身上累极,稍一歇息,便不想再动弹半步。

    只一会,便觉洞里暖烘烘的,当真舒适。虽有些难闻味道,却并不明显。和洞外的冰天雪地比起来,这岩洞里简直如天堂一般,李墨更是不想离去。

    走了一整天路,李墨确已累极。一下倒在洞边的一堆干草上,盯着洞外的雪地只看了一会,便觉眼皮发涩,心神飘忽,忍不住闭上眼睛,恍恍惚惚的,不觉很快睡着了。

    洞外,冷风如涛;洞内,小童沉沉地睡着。梦中,他正扑向爹爹的怀里......

    早晨的阳光,随着山间清脆的鸟鸣落在岩洞口。一夜酣睡,李墨从甜梦中醒来。

    身上、脸上暖融融的,很是舒服惬意。这一觉,当真是李墨这些天睡得最踏实、最酣畅的一觉。

    李墨站起身,连连打着哈欠,长长伸了一个懒腰,朝洞外看了看。外面阳光耀眼,雪地如银,是个大晴天。

    心里只觉欢畅无比。李墨系好背上的包袱,转身朝洞外走。无意间一回头,李墨立时吓得目瞪口呆,面色如纸。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