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铜炉之大宋春秋 > 第37章 孤村鬼影(二)

第37章 孤村鬼影(二)

    天亮的时候,村人们在村口的杨树林里,发现了几个年轻人的尸体。人挂在树枝上,肚子都被什么东西破开,鲜血和肠子流了一地,甚是骇人。

    这还不算。之后几天,每到夜半时分,风高月黑,村子里就会出现身穿白衣、头戴尖尖白帽的恶鬼。身子有好几人高,看不清面目,边走边高声哀嚎,时而尖叫,时而狂笑,直如叫魂催命一般。

    有人好奇,大起胆子出来,想看看到底是何等怪物。可天亮时候,发现那人已被挂在大榆树上。开肠破肚,鲜血满地,跟村外几个年轻人的死状几乎一模一样。

    于是,再也没人敢出来偷看。村中谣言四起,都说是无名鬼来索命来了,赶紧逃吧。一时间人心惶惶,鸡犬难安,再无宁日。

    几个富户首先离开了村子。走时都是几十辆马车,大大小小的包袱,一众人等,拖儿带女,举家搬迁。看那情形,定是再也不会回来了。

    接着是一些中等的人家,几辆马车,有的干脆就是牛车。再下来是一些家境贫寒的人家,打了十几、几十个包袱,各自背在身上,抹着眼泪,一步两回头地走了。

    不到一个月工夫,村子里的人差不多走得精光,剩不下多少户了。老人的老伴早逝,儿子儿媳也先后故去,只留下一个孙女和他相依为命。

    老人无亲无故,也无处可去。孙女还小,这把年纪了,无论如何也不想抛尸他乡。索性就留下来,是死是活,全看老天爷的造化安排了。

    好在那恶鬼只在天黑以后才出来。天一黑,老人就关紧院门、屋门,和孙女躲在房中不出。几天下来,虽还是惊惧,倒还保得性命在。

    老人絮絮叨叨,不管小童听不听得明白,只管一口气说下去。像是在心里憋了很久,巴不得找个人痛快吐出来。这些话一说完,老人就立即闭口,两眼盯着炉膛中跳动的火焰,久久不语。

    屋外冷风呼啸,吹得窗纸哗哗啦啦直响。李墨听得似懂非懂,只觉魂惊胆战,两眼发直,心里扑通扑通,跳得如擂鼓。可儿小手抓着爷爷的衣襟,脸色惶恐,身子不住地抖动。

    “先吃饭吧,”好一会,老人听了听屋外的动静,冲着两个小孩儿说道,“吃完饭早点睡,要不那鬼就来了!”

    一顿饭,李墨吃得心不在焉,不知滋味。脑子里老是晃着恶鬼的样子,头上不觉冒汗,一个劲拿眼瞟那窗户,好像恶鬼随时都要从窗户里跑进来。

    好不容易吃完了晚饭。老人洗了碗,抱出一床厚实的旧棉被,给李墨铺好。又往炉灶里加了些大块木柴,三人便早早睡下了。

    李墨紧挨着老人躺在被窝里,另一边是可儿。没多一会,老人便睡着了,鼾声遂起。

    李墨翻来覆去,却总也睡不着。他悄悄起身,偷偷看看可儿,黑暗中见她也大睁着两只晶亮的眼睛。

    可儿听见响动,侧过头来。见是李墨,忙点点头,又冲着窗户努努嘴,身子一缩,用被子盖上了头,再也不动。

    李墨缩回被子里,两手抓紧了被角。望着黑乎乎的天棚顶,那个鬼影老在眼前晃来晃去。

    大红马还在外面!

    李墨猛然想起,身上忽地一热,顿时心急火燎。若是大红马被恶鬼捉去了,那该怎么办?

    他急得不行,可想想也不能把大红马牵到屋里来,心便冷了半截。心下暗想,要是自己是个大巨人,一拳将那恶鬼打倒就好了。

    李墨胡思乱想着,睡意渐渐袭来。他两眼发涩,头昏沉沉的,思绪渐飘,不知不觉的,终于进入了梦乡。

    迷迷糊糊中,李墨被几声凄厉的长叫惊醒。睁眼看看,屋里黑漆漆的,只有窗户映出些暗淡的亮色。

    那叫声直如尖刀一般,一点点刺在心头;偏又包含着无限的冤屈,凄婉哀绝,如泣如诉,让人听之心神摇曳,汗毛根根立起。

    李墨两腿战栗,浑身瑟瑟。爷爷和可儿却那边没有一点动静,也许他们已经习惯。

    李墨不敢叫喊,将头埋进被窝,拼命裹紧了被子,身子缩成一团,抖得像一片秋风中的小树叶。

    那声音忽高忽低,由远及近,由近而远,在低吟的北风中断断续续,飘来飘去。像一个失去孩子的妇人,睁着无神的双眼,在空无人迹的荒野里,失魂落魄地找寻,撕心裂肺地哭喊。

    李墨的心狂跳起来。只觉背后有一只枯瘦煞白的手,正一点点伸向自己。他大气不敢喘,身子弓成了一只虾,全身上下大汗淋漓,像是刚刚洗了一个澡。

    呼呼的风声,窗户咯吱咯吱响,李墨的心也跟着一紧一松。他动也不敢动,仿佛只要一动弹,就会把那恶鬼再招来。

    李墨闭着眼睛,听着自己清晰的心跳,感觉快要晕了过去。

    好久,好久,那声音才渐渐止歇。李墨心头倏地一宽,胸口不再那么憋闷,身子却仍颤动个不止。他慢慢张开眼睛,屋里依然是黑的,那窗纸却白亮了许多。

    李墨就这样大瞪着两眼,看着窗纸越来越白,屋里一点一点亮起来,最后能看清被子上红红的牡丹图案,还有旁边爷爷花白的胡子。

    直到太阳映红了窗纸,爷爷才起了床。

    这一夜总算平安过去。

    吃罢了早饭,李墨向爷爷和可儿告别,要去县城找爹爹。

    老人心里仍有不少疑问,对这个小童的来历、出身大感好奇。可想想自己已然老迈,体衰无用,一个小孙女尚且难顾,即使知道了又能怎样?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哪里操的不咸不淡的心。明知帮不上忙,不如不问。老人叹息着摇摇头,把诸般念头压了下去。

    老人找出一个旧马鞍,一个破破烂烂的马嚼子,还有一些零碎物事,要给大红马套上。

    那大红马似很不愿身上有束缚,扭动脖子,亮起蹄子,连声嘶叫,抗拒得紧。李墨赶忙过去抱住它,在它耳边嘟嘟囔囔,不知说了些啥。那马竟然像是听懂了话,不再闹腾,乖乖地让老人给它戴好。

    老人大感意外,不明白这匹大马怎么会听从一个小童的摆置。可儿更是两眼溜圆,又是惊讶,又是羡慕。

    李墨牵着大红马出了院门。太阳挂在树梢,街上依旧冷冷清清,空无一人。

    “爷爷,可儿,”李墨回头看了看,小手一拱,大声说道,“墨儿要去找爹爹了,谢谢你们!”

    “好孩子,路上千万要小心啊!”

    老人微微点着头,胡须在胸前乱舞。他朝着李墨挥挥手,眼角竟滚出两颗泪珠。

    可儿松开爷爷的手,小跑着紧追几步,大声喊道:“墨儿哥哥,等你找到了爹爹,一定记得回来看我们啊!”

    “嗯,记住了,”李墨使劲点点头,小脸一本正经,“可儿妹妹,我走了!”

    朝阳如酒,暖暖地洒在荒林山坡。这个小小的孩童,牵着马,在空阔的原野上,一个人走着。

    在他面前,一切都是未知。不管前方是什么,不管他怕不怕,都要走下去。

    院子很小,世界很大。

    天地间,是谁在行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