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我的追梦岁月 > 第二十八章 书,野菜

第二十八章 书,野菜

    小桃姐走后我常想她,想她的美想她的书。我猜想过小桃姐是不是跟文弱书生真的走到一起了,我有几分期待,期待小桃姐能给我写封信,告诉我她们结婚了,我不是为了吃喜糖,而确定我是否都真的当成一回红娘。

    我后悔没有要小桃姐的家住址,尽管我以前想要了但是没好意思张口,反过来想小桃姐知道我家的具体地址啊,如果给我写信我可以收到的,一年两年三年,小桃姐没来一封信,我失望的同时明白了,啥叫人走茶凉,也许小桃姐早把我忘了,也许我俩本来就不是一个生活在层次,她一个高干家庭的千金怎能交我这个贫民小农家女,那个城里人都比农村的人高一等的年代,何况还贫富悬殊。从此我又因为没有书读而愁怅。

    那时候大队还订阅几分报纸,“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可是我不能总看到,常常是大队干部看完就拿家去了,有的撕成条卷汉烟了,有的糊墙了,能让我听小说的是我家的大广播收音机个大队的大广播喇叭。

    大队部院里有一个高高的木杆子,上面是一个大广播喇叭,平时开会通知了,宣传好人好事啊,最让我喜欢的是每天播讲长篇小说的一天播一段,天天播,播的内容和我家广播里的不一样,大广播是晚上八点播小说,我家广播是八点半播讲小说,这样我站在外面听完大队广播的小说,回屋直接听自己家广播收音机里的小说,虽然播讲小说是两个内容,但是只要是小说我就喜欢听。

    为了听小说我没少让人嘲笑,我哥就说我是小说迷,邻居大娘说我脑袋有病,因为我听小说时,又哭又笑的,我为小说中好人受迫害而伤心,又为坏人被惩治而高兴。上了年纪的老爷爷说我要发疯。他们哪知道,我在小说中感知另一个精彩的世界,他们不懂,物质生活只是人生活中的能看见的一半,而另一半是精神生活只能去感知,在那个每天为了温饱而忙碌的年代,人们的精神大多都是麻木的。

    我是不幸的,出生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从小体弱多病,在缺吃少穿中长大,贫穷让我过早的经受人间冷暖;同时我又是幸运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培养我吃苦耐劳的精神,接受父亲和母亲的两个生活观念,母亲是务实型教我如何生存,父亲爱幻想注重精神上快乐,我既要生活好,也要精神生活的富裕。然而达到这个目标很难。

    为了温饱我付出了许多辛苦。记得小桃姐走以后,我为了能看书就去借,谁家有书只要我听说了,就想方设法的借来看,比如帮人家干活啊,哄孩子啊,照看鸡鸭鹅啊。我有时为了看书星期天去帮人家干,耽搁了自己家的活,为这没少挨打,大哥锦志他最看不上我读书的样子,说我穷的都吃不上饭了还装什么才女,读书要是能当饭吃,要是能填饱肚子,那谁都捧着书啃。

    我不敢跟大哥犟嘴,一是怕挨打,二是大哥说的也对,读书不但不能饱腹,有时候饿的更快,那时候人门为了省粮,入冬天短夜长,就吃两顿饭,下午两点多就吃饭,四点左右天刚黑留躺炕上,睡不着也眯着,不活动消化的慢能挺到亮天,我晚上读书,读着读者就饿了,由于每天做饭都差不多只够吃一顿,所以只能饿着肚子躺炕上,听着肚子里咕咕叫声,想着过年饭桌上的好饭菜而入梦。

    但是本屯子的书毕竟有限的,几年读完了,于是我寻找书读。就找到了了县图书馆,认识了馆长姐姐,通过她又认识了县里的几名真正的大作家,开始了我的文学创作之旅,我的追梦岁月。这得从我卖野菜开始。

    现在提起野菜都知道是指纯自然的,不用人点籽施肥,荒郊野外的自己生长,住在农村的人,平时用来喂牲畜,灾荒年用来充饥,而城里人是品天然味道,在吃饭桌上找到一点原始痕迹。我记得我们屯附近那些能吃的野菜,有灰菜,苋菜,婆婆丁(蒲公英,)车轱辘菜,苣荬菜,主要是苣荬菜最受欢迎,而且吃的时间最长,它是一种靠根繁殖的植物,根连根,根生根生长快,今年地里发现有一个,明年就会出一片,因为它窜根快。根长到哪,哪里有苣荬菜。主要是人吃不坏,还消炎败火。最好吃是春天刚出来长到三、四片叶子,叶子翠绿,根部白皙,蘸点酱吃到嘴里,苦中咸,咸苦野菜香让人胃口大开。,

    我卖苣荬菜那年应该是17岁,辍学在家的我除了看家做饭喂猪喂鸡,还要读书买书,没有别的挣钱门路,听说城里人爱吃野菜,农村的人因包产到户生活也有了起色。野菜不在是饭桌上的主要是菜了,野菜转移到城里的餐桌。

    我和两个妹妹头天下午挖野菜,晚上洗干净控水,第二天天不亮就挎着装满洗干净的野菜框出门,和提前约好的小姐妹们,踏上去县城的路。

    县城看时觉得离我们挺近,因为站在我家房后就能看见县城里的最高建筑物,一个辽代古塔,走起来觉得很远,超近道也有八里地,我们几个大孩子,要起早走着去,有的挎筐,有的背着袋子,而我二妹却象朝鲜族人一样用头顶着,她一只手扶着筐,比我们这些手提肩扛走的快。她让我也学她把菜筐顶在头上,一放上去没走几步就拿下,筐底太硬了把头皮咯疼了。

    走路的苦,顶筐的疼都是能挺着,我们这些从小在农村长大孩子们,不怕苦不让累,可是怕吓忽。

    屯子里有那么几个人闲的没事干就拿我们几个寻开心。后来我们都得等天大亮了才敢出门。

    去县城的路上要路过一块坟地,现在叫阴宅,我们那是叫乱葬岗,挺大的一片,乱葬岗也不知道从哪年开始,不知埋了多少死人,道两边全是坟,大的小的,新的旧的,有的过年过节坟前有人祭奠,有的多少秒都没人管,坟包都快平了。

    我们本来对这些坟不介意,每天来回走的很放心,但是因为一个故事,让我们再走那段路时有点胆战心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