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网游竞技 > 三国网游再开新篇章 > 第六二章 废史立牧

第六二章 废史立牧

    这个时候能人倍出,刘焉身边就有一位能人,有一位朝廷官员,经常能够出入皇宫,官封侍中,四川广汉郡人董扶。这个老同志私下里对刘焉说:“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董扶,字茂安,广汉绵竹人。东汉文学家、占卜家。少游太学,与乡人任安齐名,俱事同郡杨厚,学图谶(chèn)。还家讲授,弟子自远而至。前后宰府十辟,公车三征,宰相府、朝廷都多次安排人事部门前来请他当官,再多次被地方官员举荐为贤良方正、博士、有道(看来在东汉时这是三种级别的文凭),皆称疾不就。天下大乱,乃去官还家。年八十二卒。

    后刘备称天子于蜀,皆如扶言。

    蜀丞相诸葛亮问广汉秦宓,董扶及任安所长。秦宓曰:“董扶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任安记人之善,忘人之过”云。这是两个晚生后辈对于前辈学者的议论。是说董扶这位先生对一哪怕再小的善事也要褒奖,对哪怕再小的恶行也要贬批;任安这个人呢,只记得人的好,总是忘记别人的过错。而通过这个评价可以看出董扶实际上是一个性情中人,而“辩论高手”秦宓这样评价他,却可以想象董扶也是善于言论,甚至诡辩的。

    而刘备可能也受到这位益州老人的思想影响,所以才会说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名言吧。

    不难看出当时刘焉听到董扶这个说法的时候,董扶已经八十一岁,因为刘焉是188年申请去益州的,董扶是189年过世的。这么一位老人家的话,让刘焉焉能不动心,他可是也姓刘啊。

    董扶也许有自己的私心,那就是看重刘焉,并且在刘焉申请工作调动,出任益州刺史之后,也申请工作调动随着刘焉衣锦还乡,回到自己的老家四川广汉。

    当时益州刺史郤俭,其人昏庸无能,凭借钱财买得益州刺史职位,到任后横征暴敛、大肆收税、烦扰百姓,正是因为他,益州之地被他的“贪残放滥,取受狼籍”害的“元元无聊,呼嗟充野”,所以朝廷派刘焉担任益州牧、监军使者,来“收摄行法,以示万姓,勿令漏露,使痈疽决溃,为国生梗”,可见当时郤俭在益州可谓是贪赃枉法、暴虐害民、天怒人怨。

    中平五年(188年),刘焉因为道路不通,停留在荆州东边界线上。就在这时,益州叛贼马相、赵祗等於绵竹县自号黄巾,收和聚集被郤俭弄得疲惫和劳役的百姓,一二日之内就得到了数千人的响应,先杀了绵竹令李升,当地更多的吏民响应聚集,合众一万余人,于是前往攻破雒县,攻进益州太守府杀了郤俭。当日马相自称天子,又寇巴郡,杀郡守赵部。

    益州从事贾龙一看大事不好,连忙组织人马攻击马相,竟然就这样斩杀马相成功了。贾龙真是好本事。

    刘焉这就是命好啊,如果道路畅通,刘焉顺利抵达益州,恐怕被杀死的就是他而不是郤俭了。

    贾龙于是迎接刘焉入益州,治所定在绵竹县,董扶的老家。

    董扶又给刘焉出主意,想办法,举荐拉拢当地的世家人才,把任安、王商、陈实、祝龟等人都推荐到刘焉手下,帮助刘焉在益州站住了脚。

    刘焉上任后,任命贾龙为校尉,将他迁到绵竹居住。刘焉安抚收容逃跑反叛的人,极力实行宽容恩惠的政策,但内心别有图谋。

    “五斗米道”首领张鲁的母亲长相美丽,加上懂得神鬼邪说,和刘焉家有往来,个中情形你懂得。

    刘焉就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一起进攻汉中郡,杀汉中太守苏固。

    张鲁在汉中得势后,却杀死张修,截断交通,斩杀汉使,刘张两家由此结怨。

    刘焉这个人不能说脑子不好使,正好让他钻了个空子,以米贼作乱阻隔交通为由,从此中断与中央朝廷的联络。他进一步对内打击地方豪强,找理由杀死王咸、李权等十几人,以巩固自身势力,益州因而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天下诸侯讨伐权臣董卓之时,刘焉也拒不出兵,保州自守。

    这简直就是割据一方、自立为王的做法。

    初平二年(191年),犍为太守任岐不满刘焉诛杀州中豪强,于是自称将军,与从事陈超举兵攻打刘焉。董卓反感刘焉,于是下令赵谦率兵向益州,说服贾龙起兵攻刘焉。

    任岐、贾龙火烧成都邑下,刘焉派出青羌兵迎战,击杀了任岐、贾龙。自此刘焉意气渐盛,更造作乘舆车具(天子所用的车架)千余辆,僣拟至尊。后来荆州牧刘表上言朝廷,称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意指其图谋不轨)”。

    中原大乱之下,南阳、三辅一带有数万户流民进入益州,刘焉悉数收编,称为“东州兵”。

    刘焉有四个儿子,长子左中郎将刘范、次子治书侍御史刘诞、幼子奉车都尉刘璋都留在京城跟随献帝,唯独第三子别部司马刘瑁跟随刘焉。刘焉得知陈留人吴懿之妹有大贵之相,就让刘瑁娶吴氏。看来是三子刘瑁深得刘焉欢心,将来如果刘焉死后,继位的儿子本来应该是这个三子刘瑁。

    刘焉在益州,不受权臣董卓调遣,董卓便收捕刘范兄弟三人,在郿坞私设牢房来关押他们。后来,刘焉自称生病请召刘璋,刘璋又上表请求探望刘焉,献帝便派遣刘璋带着诏书入蜀告谕刘焉,结果刘焉把这个小儿子也留下不再返回朝中,却完全不顾及另外两个儿子的死活啊。

    兴平元年(194年),征西将军马腾有私事求于权臣李傕,未被同意,于是与刘焉、刘范共谋进攻长安。刘范等人密谋为马腾内应,但事情败露,刘范逃到马腾营中,请刘焉发兵。刘焉让校尉孙肇率五千兵前去相助,结果战败,刘范死于长平观(一说刘范逃奔槐里,在城破后被杀),刘诞也遭到牵连遇害。

    议郎庞羲与刘焉通家,因此主动送刘焉的几个孙子入蜀。此时绵竹发生大火,刘焉的城府被焚烧,所造车乘也被烧得一干二净,四周民房亦受其害,刘焉不得已迁州治到成都。因为伤心死去的两个儿子,又担忧灾祸,不久便发背疮而死。

    严昊来到益州绵竹州牧府,便在正堂见到刘焉和董扶两人,一个白胡子一个黑胡子,正在那里大眼瞪小眼,吹牛打屁呢。如果按照副本进度,这个时候曹操的父亲曹嵩被杀,是193年的事件,而董扶早在189年便已经去世,这个时候还活着吗?

    唉,谁叫这是游戏呢?有时候有些不讲理的设计也是没办法的事。

    另外,《三国演义》中说刘焉是幽州太守,发榜文招募队伍抵抗黄巾军,由此引了出了一位英雄刘备,也只能理解为演义,刘焉并没有在幽州出任过官职,而是出任过冀州刺史。如果说冀州的文书发到幽州涿县,有这种可能性吗?当时涿县隶属幽州啊。

    清朝刘慎荣有诗曰:

    题何屺瞻评《三国志》

    帝蜀为公论,当时讵敢然。文终录杨戏,卷首冠刘焉。

    既已微情得,能将妙意宣。何须空啧啧,只说紫阳编。

    便是评价《三国志》蜀书,有微情得,有妙意宣。其中卷首开篇便写刘焉,举贤良方正,比之孝廉高了不少档次,相当于直接颁发硕士文凭。

    前面也讲董扶被举贤良方正、博士、有道,这是三个文凭档次,相当于硕士、博士、博士后吧,与举孝廉一起,也分别被县、郡、州级别的官员举荐,其中很有官本位的华夏特色。

    有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包含了诚信、正义、廉洁、责任和尊重等多个方面。

    州举有道的核心是评价一个人是否遵循了有道的伦理标准。如今,以州举有道已经不再是官员选拔的标准,但它仍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以州举有道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提高文化素养,建立高尚的人生目标。

    以州举有道是一种特殊的考试,它不仅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在这种考试中,学生需要通过文言文阅读和训诂等多个环节来体现自己的能力。同时,学生需要准确理解每一个古文词汇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精髓。以州举有道的考试形式不同于其他考试,它是一种更为综合、更为全面的考察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以州举有道是一种道德规范,它引导人们遵循正义、廉洁、诚信等道德准则,培养高尚的人格。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精神生活却有所缺失。以州举有道强调了精神升华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要忘记精神的追求。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以州举有道为准则,遵循道德规范,追求精神升华,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只能说三国时期是华夏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一个时期,有正史,有野史,有传说,有戏曲,还有演义。

    再补充一下,刘焉的官场生涯是历任雒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官。不难看出刘焉当刺史的时候,刺史的官秩甚至比五品的南阳太守还低,那时候他还年轻,在刺史任上干的就是天天巡查冀州十几个郡的郡守、县令的工作是否失职,是否贪墨,是否腐败。

    这个时候的刺史号称州刺史,不管民不管军,只是一个情报机构般的存在。后来刘焉才升职出任南阳太守,在地方官职中也做到极致,然后做到宗正,这是管理皇室王族人事管理的官职,九卿之一;再后来做到太常,九卿之首,官秩相当于二品,管理宗庙礼仪,兼管文化教育、陵县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主要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礼,吉凶宾军嘉礼以及玉帛钟鼓等。基本上如果不愿意花钱买三公,刘焉的官职就做到头了。当时三公官位灵帝要价上亿,刘焉可能买不起。

    也因此,刘焉不缺好脑子,于是给朝廷建议废史立牧,结果却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包括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