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乱世踏天行 > 第四章 黄大善人的寿宴

第四章 黄大善人的寿宴

    沉寂片刻后,左永宁终于爆发出了痛彻心扉的哭嚎。悲切的哭声惊动了附近的邻居,乡邻们多感恩于左夫子这十几年的恩惠,不曾排挤他们这外来户。

    左夫子故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黄老实哪里,黄老实带着儿女一路跑着到了左家。

    甚至黄老实的病妻都不让女儿留下照顾,只说作为未来儿媳妇,一定要过去的,及时回来就是了。

    黄老实牵头筹办了左夫子的葬礼。左家没有亲戚,附近乡邻都来帮忙,很快灵堂就搭起来了,上好的黑松棺木里躺着左夫子的遗体。

    镇上的老画匠最快的赶制出了左夫子遗容挂像,高悬于堂屋正中。

    左右乡邻,左夫子的诸多学生,甚至镇上首富,号称黄大善人的黄国昌黄老爷也差小厮送了个花圈过来。

    一时间小院里哀风阵阵,哀乐齐鸣,如悲哭一般。众乡邻无不哀叹左夫子高义,无不惋惜左夫子突然的故去。

    左永宁全身带孝跪于棺木前,就像丢了魂魄般机械的给吊唁的乡邻叩首回礼!

    黄银妹已经顶着哭红的双眼回家了,毕竟她还没有正式的名份,还有家里老娘要照顾。

    黄老实充当了丧礼的主事之人,儿子黄金宝忙前忙后帮衬着。有乡邻相助,葬礼倒也顺利。

    守灵七日后,左永宁慢慢的缓过神来,想想左夫子遗言里一声我儿的呼唤,不仅一次次地悲从中来。

    左永宁以亲子之礼把左夫子安葬在其母郑青悠坟茔下方五丈之地,葬礼结束后,左永宁就在两个坟墓间结庐而居。

    乡邻无不讶然,进而赞叹,左小夫子孝道感人,只是这孩子似乎太执着情谊了。寻常乡里人家哪有如此作为,又不是做官的为图孝名,丁忧三年不感动皇上不罢休。

    他们哪里知道,左永宁此刻的心情,这世界只剩自己孤单单一个人了,能够陪伴在亲人身边多些时日,也能心里安生些。

    戚戚然两个坟头,对左永宁来说就是最暖的安慰。

    起初,黄老实还来劝他莫要悲伤过度坏了身体,只是他本就木讷寡言不会劝人,后来也就不再多劝了,倒是每天差遣黄金宝和黄银妹兄妹两个按时送饭食过来。

    黄金宝生性憨直,体会不到左永宁的这种伤痛,时间久了就觉得左永宁有些痴傻,这不折磨自己嘛!

    黄银妹倒是一如既往轻声细语的陪着她的宁哥哥说话,一点一点开导着,润物细无声般!

    就这样七七四十九天后,天气转热,野外蚊虫也多了起来,在黄银妹的劝说下,左永宁向着两个坟茔行完孝子跪拜大礼后,这才返回家中。

    此时的左永宁整个人瘦了一圈,本就消瘦的他更显憔悴不堪。黄银妹心疼至极,平日里更加勤快的往返于左家和自己家之间,算是提前尽了为妇之责。

    好在都是乡野人家,没有那么多理教规则,黄老实也不在乎这些,早晚都是一家人,只要不逾越了礼数就行。

    慢慢的左永宁也调整好了心态,毕竟逝者已矣,开始适应一个人的生活,筹备着秋天来临时学堂继续开课。他自幼牙牙学语时就跟着左夫子学习,给乡里孩童启蒙教育还是绰绰有余的!

    骄阳似火,北地的夏日终于到来了。连后山上都已经绿树成荫了。左永宁除了隔三差五探望两位亲人时仍然悲痛,已经适应了过来。

    也许明年和银妹订婚,接着完婚,然后生儿育女,自己教教学童,银妹操持家务,收收田租,好像人生就该这样平淡安稳的生活下去。

    左永宁有时候看着勤劳恬静又动人的黄银妹,会这样憧憬一下,然后会心一笑。

    这两天黄家集平静的生活因为一件大事开始变得热闹起来。镇上首富黄大善人黄国昌再过十天就要六十大寿了。

    要说这黄国昌黄大善人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别看只是在这个小镇上经营,历经黄家几代人的积累,如今已是家有良田数千亩,自家商号更是生意兴隆,涉猎甚广。

    平日里修桥补路,时常救济乡里,落下了黄大善人的称号。当然,真正了解黄国昌的人,都会暗暗鄙夷。

    所谓善举不过是搏个美名,所谓救济乡里,不过是趁人危难之际,以最小的代价谋取最大的利益。受害之人还往往占不得理,反倒更是成就了黄大善人的名头。

    这黄家集,可不只是代国北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子,背靠六百里云峰山,距北部边关要塞,国之门户-虎狼关不足百里之距。

    镇子里多为黄姓族人,大部分都是为虎狼关六万驻军服务的,米粮布匹,茶米油盐,铁器皮具,以及吃喝玩乐。

    军中所需,除去朝廷拨付,也有一大部分是从黄家集采买的。

    同时镇民也和北方狼胡人做些买卖,贩运些狼胡人的马匹,牛羊,运出去丝绸,棉布,铁器,内陆的矿盐等物资。靠山吃山,黄家集大部分人生活的还不错。

    尤其十五年前朝廷以每年纳百万金为代价和北方狼胡人签订了边境互不侵犯合约,这十几年没有战事,这个小小集镇更显安宁富足了。

    黄大善人黄国昌一共育有二子一女,给大儿子黄兴君捐了个青州府治下丰县县丞的官职。

    最近由于县令高瞻远高大人要升至青州府任职,这县令的肥缺就要花落黄兴君之手了。

    女儿黄媚儿人如其名,生的娇媚可人,明艳动人,心思玲珑。其母本就是青州城最大的青楼红袖阁的头牌,被黄大善人重金赎身,纳为妾室。

    待黄媚儿长大后被其母调教的更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细腰善舞闻名远近。十六岁时偶遇虎狼关守将刘威将军,被刘将军一眼看中,不顾身份差距,娶为侧室。

    黄媚儿嫁给刘威后深得刘威宠爱,一年后刘威正室姚氏突发恶疾不治而亡,黄媚儿被扶为正室。先后为刘将军诞下两个男丁,更得刘家器重。

    二子黄忠君,从小精明世故,善经营,能取巧,被黄国昌留在身边打理家族生意。

    黄家实在是人丁兴旺,政商军关系盘根错节,端的是生财有道。

    黄大善人的六十大寿自不必说,只要求高规格,高标准,高等级。隆重,隆重,再隆重。

    这不仅是一场六十大寿的寿宴,也是大儿子升迁的预热,女儿女婿荣归故里的高光时刻,更是为小儿子铺路的各种利益关系的整合。

    于是,早在一个月前黄府上下,就开始大张旗鼓的筹备了。

    黄家豪华的山庄大院,黄家最好的酒楼,最舒适的客栈都装饰一新,连自家三层楼高的青楼,从上到下都换上了喜庆的红色火油纱灯。一到晚上,亮起灯来,一片粉红迷离之色,煞是诱人。

    还特意新进了一批高质量的江南姑娘,而且一直不曾露面。据说是藏起来,由专人训练,到时候用来接待贵宾。

    随着寿宴的临近,整个黄家集更显忙碌而热闹了。

    左永宁最近这些天一直在整理左夫子的书籍和手稿,认真通读,然后按照自己的认知分门别类归置起来。

    过了炎夏,待到初秋之时,学堂还是要继续办下去的,毕竟这是伯父十几年的基业,也是应了附近乡邻的期盼。

    正当左永宁在书房里整理之时,大门被推开了,随后是轻盈的脚步声。左永宁知道是黄银妹来了,黄金宝总是重重的推门,重重的踏步。

    黄银妹进了书房,看了看忙碌的左永宁,脸上挂着红润,兴许是天热,兴许是有些羞怯,轻步上前帮着左永宁整理书籍。

    同时开口说道:“宁哥哥,我来是想告诉你一件事。刚才黄老爷家的二管家黄贵找到我爹,说是寿宴那几天想让我去黄家山庄帮几天忙,做些端茶倒水的差事。

    寿宴那几天他家宾客实在太多,他们家的丫鬟仆人怕是不够用,要寻些手脚利落的女子帮忙,三天与我一两银子赏钱。你说可好?”

    “三天一两银子倒也算是高工价了,只是这寿宴人多眼杂,你一个小姑娘家能应付得来嘛”。

    左永宁听罢微微皱眉,黄银妹毕竟是个乡下小姑娘,平日里人情简单,自小到大连黄家集都没有离开过。

    黄银妹不禁白了一眼左永宁,说道:

    “我也只是比你小一个月而已,再说我已经到了及笄之年了,哪里还是小姑娘”。

    说着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左永宁这才注意到黄银妹已经束起了青丝,发间有一根简单的木钗。

    “也好,你想去就去吧,帮忙而已。一两银子也能给你家里用度些日子。不过,凡事小心谨慎为妙,黄老爷的寿宴想必邀请的都是些达官贵人,商贾豪绅,你且小心了应对。”

    “放心吧,宁哥哥,我好歹平日里也跟你学了很多诗书礼仪,还是懂得些许接人待物的规矩的。

    再说我只是个端茶倒水的小丫鬟,干的都是些粗苯活计,断不会惹是生非的”。

    听到左永宁同意了,黄银妹内心里松了口气,自从左夫子跟父亲提过明年和宁哥哥订婚的事之后,黄银妹就觉得此等抛头露面的事须得经过宁哥哥的同意,这样才好心安理得。

    当然,一两银子也属实够吸引人,除去给娘亲买药外,还可以等到学堂重开之时,用剩下的钱,给自己的宁哥哥做上一身崭新的衣袍。

    想想宁哥哥就快变成真正的左小夫子了,黄银妹心里就如含了蜜糖般甜。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