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五祖开山 > 第十六章 明太祖的事

第十六章 明太祖的事

    在座的人目光全部对准了蒋天基。看着庄王爷的眼睛,蒋天基顿时明白了,摇头说道:“王爷所言只是人和,覆载之中,顺天应地方能成功。王爷起兵,唯有身败家亡一途。”

    庄王爷居然在点头,在座的人完全愣了。天机先生太厉害了,敢在王爷面前这么说话,并且王爷都要点头!

    江澄不服,问道:“当年建文帝的时候,国势比现今强盛,而燕王起兵犹能成功,天机先生你如何解释?”

    蒋天基一挥手:“大道无德,大德不德。燕王得天道,以顺讨逆,掌大德,阴阳呼应,没见连建文帝于燕王都是个顺生,燕王处处如鱼得水,这个不能相比。”

    江澄再说:“请先生述明大德。”

    蒋天基张口便来:“天地之大德曰生。德,散而无形以润万物,聚则灵秀以张奇伟,生于帝王家而为大德,主天下之气运。俗言十王不如一皇,此语见树不见林也,王爷不妨去其他宗室皇亲察访一下,若人人思反,可再相商。”

    这话众人听来似懂非懂,江澄虽然博览群书,也是从未听过这种说法,一时间所有人沉默不语。

    高人论事一语中的,蒋天基说的是只有皇帝众叛亲离才能起兵造反,不然就是死路一条。长篇大论往往抓不住关键,一语中的反而是至理。

    蒋天基已经领会了庄王爷的意图。庄王手下的这些武将都是造反的支持者,他们的情绪按捺不住,早晚会出大事,于是庄王要借蒋天基之手压住这些人。事到如今起兵与否反而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这些头脑简单的死党沉下心来,这样跃跃欲试必然出大事!

    一位武官站起来道:“天机先生高人,这个气运究竟怎么个算法?”

    蒋天基真服了他。这事就算我讲了,你也听不懂啊。想来想去,他找到一个简单说法:

    “气运第一要上合于天,顺天应人,再是大德累积,最后才是地势之妙。便以楚汉相争为例,楚霸王大败秦军,有德,汉高祖先攻入秦都咸阳,也有德,汉高祖将到手的阿房宫让给了楚霸王,失财以为天下,并不失德,反观楚霸王一把火将阿房宫烧个干净,将无尽宝藏毁于一旦,又三十万秦军降将已经为其所用,却被他尽数坑杀,天下人谈而色变,两般大德尽失。”

    武官听懂了,说声佩服,然后坐下。江澄问:“然而说到本朝,当年建文帝才是皇上,先生怎么说燕王大德在手,以顺讨逆?”

    蒋天基道:“大明朝与历代不同,相比之下与大唐略有相像。玄武门之变,秦王诛杀兄弟,不是以顺讨逆么?史家尚不以罪。”

    江澄听了频频点头,其他人一脸懵逼,也跟着点头,总不能一昧不懂,装也要装一次明白人。

    蒋天基跟江澄有意无意,一唱一和,正是高明的手段。

    说话之间已经上了两道菜。第一道是五味鹿肉,色泽晶亮,鲜美中夹着几种特殊味道,令人回味无穷。鹿肉入口焦脆,里面香嫩滑软,片刻即化,然后满口的清香。

    这道菜的做法非常讲究,仅配料就要忙上两天。首先把上好的鹿肉用调制好的浓汤作短时寖煮,低温下将其中草腥去了。浓汤不吃肉香温度又低,肉味几乎不被流失。其次是煎制,油中加了调料,里面入味后正好表面坚硬,火候必须恰到好处。然后就是用黄肉蘑菇,川中青笋等一道一道地煮,将味道慢慢寖如肉中,而里面的鹿肉也随之化开,最后再煎一次,形成了奇特的美味。

    第二道是清蒸蟹黄。蟹黄是用了特殊方法,完整从蟹壳里剥出来,不带一丝蟹肉,一咬一股香甜,简直爽到了极致。

    现在正上第三道菜,有卫士报说毛先生到了。

    江澄叹了口气,说道:“这老头回回这样,你说来的多是时候,好东西都是他的……进来。”

    最后这一句是代王爷说话。当然他也只是拿毛先生来调侃,这些话不能让毛先生听到。

    在座的都是高级吃货,一看这道红烧鲤鱼是传统厨艺,平平无奇,都懒得动筷子,奇怪地看着江澄。你这等人物,怎地瞎咧咧起来了?

    还是有个武官要动筷子,却被王爷伸手拦住,庄王爷微笑道:“想吃鱼,得说出名字。”

    一个鲤鱼你让我说它的名字,武官一脸苦笑。

    “我来,我来说。”毛先生老远就两眼放光,加快脚步进入宴席。

    这位毛先生大约六七十岁,本来一副清闲洒脱的长者模样,忽然变成个馋嘴的孩子。

    毛先生不简单,他曾是老王爷的第一智囊,也为庄王爷出过大力,现在年纪大了管事不多,不过待遇依旧,跟江澄一样的待遇。

    想吃鱼的武官自然认识毛先生,皱眉道:“毛先生快点说,本官最爱吃鱼。”

    毛先生都顾不上理他,入座伸筷子在鱼的脊背上夹了一大块好肉,连刺都不去吐,放到嘴里大嚼特嚼,似乎要把嘴里的东西吸进五脏六腑。

    庄王爷被他气到了,沉声道:“都吃成这个样子了,你还不说?”

    毛先生嘿嘿一笑,带着惊喜道:“老夫是何德何能,三十年后又吃到了五色锦鲤?”

    “切,一只锦鲤而已,本官连七彩锦鲤都吃过。”武官不耐烦了,放下筷子不吃了。

    毛先生道:“你那锦鲤是长鳍的,这可是长骨头的,那能一样吗?”

    江澄把鱼身下面的“鱼鳍”用筷子一夹,果然里面是骨头,就像小鸡爪子。众人看了目瞪口呆,这是甚么东西?

    毛先生呵呵一笑,悠扬顿挫地讲开了:

    “话说佛教分南北两枝,南枝至今已经销声匿迹,实在可惜了!这些僧人都是实实在在的修行之人,他们留下的经典更是千金难得,五色锦鲤的故事就在南枝的宝幢经中。故事说的是宝幢佛祖去须弥海度金龙上界,那条金龙却腾飞不起,宝幢佛祖看到池海中涟漪不断,波涛纷淼,断定金龙因情缘阻碍不能飞升,要他斩断情丝。”

    “金龙幡然醒悟,立刻潜入池海,找到了美丽的锦鲤,说自己将要飞升仙界,与她一刀两断。锦鲤当场不干,说我与你有约在先,相互不离不弃,既然如此就把你的龙皮留下,让我时刻看到你。金龙发狠,以爪为刀,将龙皮割下抛到海礁上,海礁立刻化为一条金龙的模样。”

    “锦鲤一看就急了。她本以为这条件金龙做不到,会留下来陪她,不曾想这家伙如此手狠,如此绝情!她也狠心下来,说我与你同心修炼,能够同入一体,共登仙界。金龙一时迷惑,心想俩人上去不是更好?就答应了。锦鲤飞身扑来将金龙死死缠住,交合在一起,要与他同归凡尘!金龙顿时元精外泄不止,奋力一跳跃入半空,然而锦鲤还在身上,宝幢佛祖见势不好,化杖为斧,将金龙的身子一刀斩下。”

    “别的无论是甚么异兽,这一下就会没命,然而金龙乃天生的十宝金身,已修到了如意之体,只要灵光不灭就不会死。锦鲤惊诧之间放开身子,那半截身子立刻归位,随着佛祖飞升而去。金龙本来是十宝飞升,享大极乐,但他的皮甲和龙根却留在了凡尘,最后只弄了一个八宝金龙,没脸没皮的,时刻伺候在佛祖身旁。锦鲤也因此被佛门排斥,永不超度,不过她的一些子孙都有半龙之身,半仙之体,鱼肉比不上真龙,却比千年的人参要金贵多了。”

    故事讲完,一条鱼也就不剩一块骨头。剩下的菜大伙儿已经没了兴趣,就有人催着蒋天基讲讲为何燕王永乐皇帝能造反,而王爷就不能起兵造反。

    蒋天基对庄王爷说:“道中无德,王爷不能怪罪。”

    论道超越了人间道德,自然不讲感情,那些动辄动肝火的人都没有谈道的资格。蒋天基真怕自己话没说完庄王爷就会大怒,弄不好还要挨刀,因此先划条红线。

    “你说。”庄王很干脆,这已是答应了。

    蒋天基道:“说到永乐皇帝造反就必须说说大明朝的运势。太祖除恶不绝,手下徐达两次放走了元顺帝,致使元朝不灭,其德长存。元朝的子嗣从未停过侵袭中原,他们从骨子里依然将我华夏大地视为他们的领土,他们要复国,因此才征战不断,连永乐皇帝都死于征战途中。”

    这话说到了一个极大的事情!自古灭一个朝代必定灭掉其皇者,已经成了定律,而朱元璋灭元朝就很怪,反其道行之,真实的原因是蒙古人是外来人。朱元璋冥冥中带有一种奴婢心态,心中早已将元朝看着中华之主,神明的存在,现在既要推翻它又生怕没了主子,以后日子没法过了。

    这种心态违背天道,天道是无情的,也是公正的。这种病态心理瞒得住世人,但是一定要受到天道的惩罚,自然这一切也瞒不过蒋天基这等高人。

    这番话立刻引起大波。

    “徐达放走元顺帝,那是当时还不是杀他的时候。太祖一向不张扬行事,不想过早出头,广积粮缓称王才是太祖的风尚。”一位武官说。

    “战策怎能影响大局?该出手便要出手。杀掉元顺帝是元朝覆灭,不杀他是元朝尚存。”蒋天基说到这儿,眼里都是对大明朝的愤慨和失望。

    这话有理,朱元璋是不想落个杀皇帝的名声,大是大非面前玩一个小九九。

    注意,本书发布在爱文者网站,想看全书,请去那里

    毛先生对蒋天基非常欣赏,笑着拍拍肩膀说:“不少儒生说杀了元顺帝蒙古人就要急眼,立一个厉害的朝廷,不如放着这个昏君继续祸害元朝。不过毛某倒是觉得树倒猢狲散,没了顺帝蒙古人就是蒙古人,有了元顺帝蒙古人就是大元朝廷,哪里有那多的屁事?”

    毛先生是那种活到老学到老的人,年轻时虽然才华横溢,眼界也不甚高,现在看开了许多事情,渐渐入了高人的境界。

    “天下义军甚多,杀了元顺帝就没人追杀蒙古残部,高祖反而是众矢之的。”江澄再次将天平扳平。

    “中原逐鹿先到先得,连元王都不杀,狗屁道理!”又一位武官站到蒋天基一边,口气甚是激愤。

    其余人意见不一,各占一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