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从宝前狂飙的杨戬新传 > 056子受:孤之愿,人间无仙!

056子受:孤之愿,人间无仙!

    “见过商王,贫道稽首了。”

    杨戬朝帝辛做了个道礼后,如是说道。

    对于子受,你可以称呼他以天干命名的帝号-帝辛,或是直接称其商王,

    这都是外人或殷商子民对子受这位殷商王朝第31任统治者的正确称呼。

    若是直接冒失的喊殷寿(氏)或是子受(姓)这在当下来讲,都是一种很无礼的行为。

    “老臣闻仲拜见大王!”闻仲恭身行礼道。

    “闻太师无须多礼,不知闻太师可否先行移步?

    孤尚有些许疑问想要请教这位袁绍道长!”帝辛若有所指道。

    “既然如此,那老臣就在门外等候大王!”

    闻仲抚了抚腰间阴阳绦上系着的雌雄蛟龙金鞭,

    朝杨戬留下一个警告的眼神后,转身大步走出了房间,和黄飞虎一起守在了门外。

    “道长,请落坐。”帝辛双袖一振跪坐于主位后,邀请道。

    待杨戬旁侧坐下,帝辛率先开口问道:

    “道长可知,几年前同样有一位

    名唤云中子的阐教道者,

    在九间殿上朝见于孤时,亦如道长今日这般对孤稽首而不拜。”

    一头散发披肩,身着黑金玄鸟袍,

    长巨娇美的帝辛双眸中划过一丝追忆,然后似笑非笑的说道:

    “起初,孤见那云中子在九间殿上如此无理,

    心中不悦自忖:孤为人王富有四海,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你等修道之士虽属方外却也在孤的大商版图之中,又怎可如此不懂礼数?

    倘若孤直接治云中子一个慢君之罪,怕是会被众臣诽孤无容人之心,

    所以,孤有意刁难那云中子,对其问道:道者虽自云水而来,心似白云意如流水,

    若是云散水枯,道者又当归于何处?

    云中子答曰:云散皓月当空,水枯明珠自现。

    云中子所答之言堪为通知通慧,令孤转怒为喜,却不知今时今日,道长又该如何教孤?”

    帝辛语调平淡,似平静不起波澜,看似是对杨戬推心置腹。

    但,波澜之下实则埋藏的全是考校、试探。

    帝辛的潜台词:云中子以阐述遵循天数运转的道理,展现了自身的通达聪慧,

    眼下,你这道人做出了当初和云中子一样不知礼数的举动,

    又该以何种理念来让孤信服,从而为自己开脱呢?

    若是站在帝辛的角度来看,他认为云中子/杨戬稽首而不拜的举动,

    是不知礼数,轻慢了他还真不能说错。

    要知道,从颛顼时期绝地天通,人族便不再仰望崇拜仙神,仙神也不会再为了私利而庇护人族。

    仙神、人族两方势力之间由曾经的频繁合作、往来,逐步转变为了彼此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随后,启据禹位建立了大夏王朝,家天下自此便取替了公天下,共主制度也被王权制度所取代。

    在王权制度无限扩张,人族共尊人王一人的前提下,

    帝辛若真想以慢君之名治罪于人,倒也勉强称得上是师出有名。

    “听其言而观其行,本以为帝辛也会是李隆基那样的雄主罪君,

    现在看来倒是我先入为主,过于武断了!

    也对!凡一切掌权者,尤其是身为帝者往往心思最为复杂多变,

    又岂会没有城府,单凭一句先智后昏来概括?”

    杨戬心底轻语,他沉思了一瞬斟酌了语句后,先是挥手布下了一道隔音禁制,然后委婉说道:

    “贫道浅薄之见,商王姑且听之: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若是简单翻译一下,杨戬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这样:

    天命生成了人的本性,按照个人本性行事被视为遵循天性,

    而遵循天性并进一步修养自身则被视为教化。

    “道士此言着实是让孤耳目一新大开眼界,

    多有趣啊!道长身为方外之人居然也会和孤一样不信天命?”

    帝辛饶有兴致的询问,幽深的双眸中蕴含着几分好奇之意。

    “商王当知,信命不如信己,修道一途本就是与天争命,夺取天地造化用以成就己身,

    无论是修士还是凡人,说到底都是依靠己身,由弱小逐步走向强大。

    人族也是一样的,天寒地冻时,有人钻木取火,缝皮制衣,用以战胜严寒。

    食物匮乏时,有人结网捕鱼,种植畜牧,以解决温饱。

    疫病四起时,有人以身试药,尝遍百草,以攻克疫病。

    洪水泛滥时,有人走遍八荒,开山导流,以战胜水患……

    先祖之传承本就活在后人血脉之中,历经万世而不灭!”

    杨戬顿了顿接着说道:“若是商王觉得贫道刚刚所说过于空洞的话,

    那敢问商王可还记得自家先祖武乙?”

    “自然,先祖之所作所为,孤至今仍深深敬服,一刻也不敢忘却!”

    帝辛提到武乙这个特殊的先祖,神色不复之前阴郁、多疑,

    反倒是周身不自觉的流露出几分恢宏、进取之势。

    无它,只因为对帝辛来说,武乙这个太爷爷,大商27世的先祖太过特殊。

    殷商从商汤开始,就一直处于兴衰替换之间,

    曾多次出现殷复衰,诸侯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每隔几代,殷商国势衰落之时就会出现一位能力出众之英杰,

    挽狂澜于既倒,重振商朝声威,如太戊、盘庚、武丁,当然也包括武乙。

    其实商朝传承到武乙(殷式/子瞿)时期已是国运衰落,

    武乙作为人族英杰并未如前人康丁一般耽于逸乐,

    反而是积极整军备武,先是出兵平叛西方的旨方,后又征伐南方的归伯,

    武乙将岐邑之地赐给当时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又重用古公亶父之子季历征伐四方。

    然后,武乙为了王权制度扩张,做下了两件破除神权的大事,

    如:安排巫卜代表天神和他下棋,

    武乙连赢三局后开口称天神也不过如此,更是安排下属鞭笞巫卜所扮演的天神。

    随后,武乙以革囊盛血,仰面射之,称之为射天,其用意是天神也挡不住他的武力。

    武乙的一系列举动令殷商国力影响大涨,

    自武乙之后,殷商盛行的人畜祭祀逐渐减少,

    帝乙、帝辛在位的四十年间,用人牲祭祀仅75人。

    但,武乙对上天的不敬之举还是为他招来了祸端,

    不仅致使自身死于天雷之下,也造成了仙神对殷商国运的否定与终结。

    在武乙死后不久,三教合力在碧游宫中签订了封神榜,

    定下了殷商当灭,西岐当兴的主题思路,就连殷商后续的国运走向也都被设计的明明白白。

    帝辛自身的遭遇就是最好的诠释,想到这里帝辛自嘲一笑,然后低声轻语,似倾述、似仇恨:

    “道长至孝之美名孤亦有所耳闻,所以孤索性也就不瞒道长了,

    道长当知晓,对孤这等不得修炼的凡人来说,未来应是一片模糊,不可预知、不可猜测……

    可,孤却于两年前恍惚间照见、捕捉了未来的一角,方才争脱了往日的昏聩。”

    帝辛说到这里,神情转为肃穆无比认真的求教:

    “孤继位七年以来,有幸得一众大臣倾力辅佐,

    统御四方八百诸侯,殷商治下繁荣昌盛,

    孤虽不敢自夸如何贤明,但孤自认无论如何,孤也算不得昏聩、庸戾。

    何以孤在七年三月十四日,首相商容的建议下于三月十五日进香祭祀女娲时,

    一道狂风卷起幔帐,孤便再不复自己本性,失智到去提笔亵渎圣人神像,

    更是接连害了首相商容、太师杜元铣、上大夫梅伯等三位老臣的性命!

    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

    孤之原配夫人姜王后、杨妃皆因孤之过错而无辜丧命,孤之两子也同孤反目成仇,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仙神手段,这就是仙神所要的成汤合灭,周室当兴?”

    帝辛说道这里再也压抑不住满腔的愤慨、仇恨,一字一顿的恨声道:

    “如此枉顾人伦的下作手段,有何颜面以仙神自居,

    若仙神都是这般行事,孤宁愿,人间自孤之后再无仙神!!!”

    朝杨戬发泄完压抑在心中近4年的愤慨、仇恨后,帝辛目光苍凉的望向伸出的手掌,喃喃自语道:

    “孤曾经所拥有的一切,就好像月光倾落,虽可短暂拥有,却终究会失去。

    道长是不是也觉得孤很可悲?最可悲的是孤遇见了一个人,犯了一个错,

    孤想弥补,想还清,到最后才发现孤根本无力回天,

    犯下的罪过永远无法弥补,孤永远也无法还清自己犯下的罪!”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