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成败何足论

    “商王此言,若是出自一不过不失的平庸之人口中,我不会感到丝毫诧异,

    可这番怨愤言论,唯独不该出自人族共尊的人王之口!”

    杨戬眸正神清,唇畔微扬,寥寥几语便揭破了帝辛的伪装。

    杨戬未曾忘记,眼前的帝辛虽然有罪,

    可,现下恢复自身本性的帝辛未彻底堕落为那个以暴政待民,

    荒淫无道、沉迷酒色的昏聩残暴之君-商纣王。

    (参考封神演义和历史,前文有写商容、杜元铣、梅伯等老臣

    姜杨两妃和东南二侯都因帝辛而死,

    两妃之中姜王妃最惨,杨妃是上吊。

    一些历史层累堆积的罪名,就没必要硬往帝辛头上套了,毕竟,周给帝辛定的罪也只有4条。

    个人以为帝辛最大的罪过就在于他是亡国之君。)

    帝辛前番言论已尽显他的城府、多疑,

    先是借云中子、不信天命之事巧妙出言试探杨戬的立场,

    其后,恰到好处的点明自身处境以及杨戬身份的举动,

    都足以表明帝辛在以一种极其舒适的方式,刻意加深和杨戬之间的联系。

    杨戬深切明白一个道理: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万事万物皆是欲取先予,没有谁的助力是轻轻松松就能得到的。

    帝辛如此人物,若是没有所求,岂会对他这个初次见面的方外之人轻易外露情绪?

    “道长此言何意?难道孤还会有意戏耍道长不成?”

    帝辛垂眸看着指尖,清亮的眼底中,好似真的因为杨戬不可置否的态度泛起了丝丝疑惑。

    “相传商王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又岂能如碌碌凡夫一般,只会怨天尤人?”

    杨戬先是恭维了帝辛几句,然后略微提高了声线接着说道:

    “商王身为人族共尊的人王,既享无边的权力和荣耀,也当背负起人王应尽之责任,

    切莫抱有将人族希望寄托于他人、等待他人拯救的弱者思想,

    旁人纵使可助商王一时,也终究不能助商王一世!

    商王可以指责天命不公,问仙神不仁,叹人间恩怨难清!

    但在这天地间,人人皆有七情六欲,仙神亦怀私心!

    众生恩怨纠缠下,谁又能真正梳理清人性因果之演化?

    天道不知何为公正,以万物为刍狗,最是无情,也最是公正。

    人皆循道而生,天下井然,凡人逐利,修士求长生,圣人争气运,

    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

    “道长此言,孤又何尝不知,若无雄心壮志,孤又怎称配商王?

    若无野心气概,孤怎敢言扫八荒,御六合,若无广阔胸怀孤怎敢谈统一?

    孤无时无刻不想逆势而动,慷慨决绝,一举奠定我人族万世永昌之根基。

    或一统八荒六合,或泽被天下众生,即如夸父精卫,

    纵使求而不得,也可奢望自孤之后再无仙神来肆意干涉、安排我人族之命运!

    孤只愿自孤之后,天规地矩,海晏河清!”

    帝辛说完后,缓缓起身双掌虚握,

    黑白二色分明的眸子之中宏志野望尽显,周身更是弥漫着一股摄人的气度。

    啪!啪!

    “商王-帝辛,无愧人王之名号!”

    杨戬忍不住拍手赞叹帝辛这位人王,同样走在这条路上的杨戬,

    自然明白帝辛在他的引导下选择了怎样一条道路,正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方更显可贵。

    虽千万人而吾往矣,九死而无悔,此刻的帝辛完全可称得上“英雄”二字。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并不是他们知道怎么做能胜利,

    而是即便他们不知前方何路,仍依旧走在前方,

    不知能否胜利,也依然锐意进取,不忘初心!

    “若他还是那个残虐生灵商纣王自然是死不足惜,

    现在身为帝辛领路人的我又岂能真的袖手旁观?”杨戬心底轻语。

    事实上,杨戬不仅有阐教三代弟子身份的束缚,瑶姬、杨婵同样是他放不下的软肋。

    如此种种,确实不方便他在明面上和殷商有所牵扯,

    所以,杨戬能做的只能是如现在这般,套上一层名为袁绍的马甲,

    和帝辛之间维持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商王欲要谈理想,首先便要有相应的实力,不然的话,一切理想皆为虚妄!

    实力、势利、利与势是分不开的,商王现在先不必求利,要先取势!”

    杨戬组织着自己的语言,对帝辛建议道。

    “取势?若是三年前孤未曾开罪女娲圣人或许还有一丝希望,

    如今殷商面临的困局,除了截教的通天教主,孤还有何势可借?”

    帝辛沉吟片刻后,脸色现出无奈之色,接着对杨戬解释道:

    “再者,孤恢复本性后也曾暗中寻觅过修道之士,详细了解了一番封神一事的个中详情。

    封神起因乃是阐教十二金仙深陷红尘之厄,有杀伐之劫临身,须入世渡劫。

    天帝前往紫霄宫谏言,言:天地无序,三教势大,一众弟子皆不服天庭管教,

    天庭式微,故那位提出要求,祭出封神榜,令仙道十二首臣服。

    (仙道十二首是指势力,不是指阐教十二金仙。)

    然后便是三教并谈,欲在人间行改朝换代之举,掀起杀劫,依劫运之轻重,循资质之高下,

    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又分为八部,上四部为:雷、火、瘟、斗,

    下四部为:群星列宿、三山五岳、布雨兴云、善恶之神。

    分掌各司,按布周天,纠察人间善恶,检举三界功序。”

    帝辛说到这里嘴角泛起冷笑,直言不讳道:

    “封神一事看似是阐、截两教借人间改朝换代争夺气运归属,

    实则是那位有心人欲借封神一事打乱现有布局,重组三界势力格局。”

    “哦?商王何以得出此番言论?”杨戬饶有兴致的看着帝辛。

    若不是杨戬心知通天趁着天机越发混沌,以证道之宝青萍剑帮忙遮掩了天机,

    确保圣人都不会知晓他这段时间内的所作所为。

    杨戬还真不敢任由帝辛如此百无禁忌,肆意评价封神、三教。

    “此事并不难猜,战争可以在你想开始时开始,却不会在你想结束时结束,

    如若不是局势越发不可控,那位教主又怎会善心发作,平白垂怜于孤?”

    杨戬自然明白帝辛的意思,如果只是单纯的阐、截之争,帝辛这尊人王还真入不了圣人的眼。

    圣人视众生为蝼蚁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这洪荒大地确切存在的铁律。

    元始目前有没有灭截教的心思杨戬不得而知,

    但,前期的元始和广成子都没明确拿披毛戴角之人、湿生卵化的词条来攻击截教。

    原著里是多宝拱火,故意对通天说:广成子骂吾教是左道旁门,

    不问披毛戴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教共处。

    他视弟子为无物,独称他玉虚道法为无上至尊,弟子等不服也。”

    单单被多宝这一段话坑死的截教门徒,十个闻仲和申公豹加起来也比不了。

    其实就是没有多宝,也会有准提、接引,

    甚至于是女娲、玉帝等等圣境强者在暗中推波助澜,意图引发阐、截两教产生更大的祸端。

    谁让通天太高调了呢?执掌非四圣不可破的诛仙剑阵不说,

    门下还有一群莠良不齐、肆意妄为的弟子呈现万仙来朝之势。

    何况三清同气连枝的分量太重了,而三清反目的结果却是很多人都想看到的。

    杨戬能看到这一点是依托了先知先觉的优势,

    可帝辛凭借自己能力推测出了未来的大概走向,哪怕还有些许不准确,也很了不起了。

    “商王慧眼如炬,易位而处的话,我不如你。”

    杨戬发自内心的赞誉道,有本事的人本就容易让人敬佩。

    “道长过誉了,孤还想请道长畅所欲言,教孤如何借势。”帝辛淡然若道。

    “我既诚心相助商王,这自然是应有之理,商王欲要借势,必要先了解何为势?

    势是规律,天圆地方,纵横古今,势是天行有常,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水能漂石,可见势之使然。

    合乎势,顺势而为,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则可能举步维。”

    “应道长之说,孤又该如何做?”

    帝辛沉吟了一下,带着难得的认真。

    “借天道之名,令诸侯,伐不臣,谓之师出有名!

    以正义之举证大商之师所行之正义,以所行之正义扬商王之名!”

    杨戬沉声提醒:“天道至公,商王可仿效西方二圣,借天道之名,尽展自身才华!

    圣人言迅雷风烈必变,依我看,人族未来之道路无需圣人来执掌,

    商王当借天道风雷之势扶摇直上,成则一飞冲天,败则满盘皆输!”

    杨戬语落,帝辛双目精光闪烁,绚烂慑人,一身锐意进取之势,尽显男儿阳刚之气……

    阳刚之气对标的从来都不是暴力,阳刚之气可以说是一种反抗之力,

    是自强不息,是不畏强权,是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豪情壮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