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从宝前狂飙的杨戬新传 > 058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058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道长胸有锦绣、腹藏珠玑,所出之良策诚为孤当下之所需,

    只不过,让孤不解的是道长这般人物纵使不信天命,

    也该当顺应天意相助西岐,在即将开始封神杀劫之中为己谋划,力求平稳破劫,渡过杀劫才是!

    可,让孤想不通的是,道长为何会不智到选择逆势而为,投身到朝歌这盘杀局之中呢?

    道长身为方外之人、修道之士,荣辱、安危皆系于背后一教的情况下,

    于情于理都更应懂得天(阐教)之为物,栽者培之、倾者覆之的道理才对!”

    帝辛语气温和的劝说着,脸上甚至有着淡淡的笑意,

    可他落在杨戬身上的眼神却仿佛有淡淡的火星被点燃,像是一团上升的火舌,欲要蹿起来。

    “阳雀受人恩惠尚知衔环相报,贫道虽属方外亦是出身于人族,

    酬恩报惠的道理又为何不能适用于贫道呢?

    再者,贫道需要提醒商王一句,天道可从未言于三界说殷商必灭,

    西岐当兴只能说是圣意,而非是天意!”

    杨戬竖起左手食指轻摇了一下,对帝辛的疑惑悠然回复道。

    得益于帝辛前番真切流露的恨与情,杨戬能朦胧的感觉到帝辛当下的一些心理历程,

    精敏神锐偏偏还如此讲究的帝辛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他和杨戬一样,基于最初的那份安全感缺失而变得有些多疑,

    但不同于杨戬的内敛,帝辛外露的七情六欲是如此的明显,丝毫不加掩饰。

    若是换作寻常人出于为谋己利的念头,哪怕察觉到了不妥之处也只会委婉的稍加试探,

    待确定与己无碍后,十有八九会刻意忽略杨戬面临的隐患选择转移话题,

    又哪里会像帝辛一样如此直白的劝说告诫?

    “酬恩?报惠?这个说法还真是第一次听闻,不过孤倒是很喜欢道长的这个说法!

    道长今日之言孤受益匪浅,却不知孤又该当如何酬谢道长呢?”

    帝辛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忍不住对杨戬打趣道。

    其实也算是杨戬来的正是时候,此时的帝辛度过了初掌权柄为了稳固统治频繁征伐四方,

    动则尽戮全族的残暴,经历了被圣人算计,迷失本性自毁殷商根基的昏聩荒唐,

    痛定思痛后吸收教训、反躬自省的帝辛,

    正致力于提拔白身任贤用能,开始了从霸道转向王道的平易近人时期。

    “贫道还真有一事需要劳烦商王,商王可还记得我曾对闻太师言说,

    此来朝歌的目的只为救一人渡一人,

    现下贫道厚颜想请商王能允姬昌早日返回西岐故土安享晚年!”杨戬起身拱手施礼道。

    “道长原来是为救姬昌而来?那不知道长可否相告于孤,你欲渡之人又唤何名讳?”

    帝辛嘴角抿起一抹淡淡的冷笑,望向杨戬的眼神中有些许讽刺的意味。

    “终究是孤太过天真了,总将故事发展到最后一步的可能交由梦和情感来组成,

    呵呵!区区一个姬昌,孤允你便是,就是不知晓待到亲眼目睹孤埋下的后手会不会让你们大吃一惊呢?”

    自以为遭到背叛的帝辛思绪渐渐飘渺,他在心底喃喃细语,

    不过短短一瞬,帝辛便因为杨戬的话语回过神来。

    “贫道要渡之人乃是贫道师叔,至于名讳,为了避免牵连商王,请恕贫道不能透露!”

    “嗯?道长你这是……”

    帝辛诧异的审视着杨戬,杨戬的话虽然委婉,但透露的信息简直不要太明显。

    聪慧如帝辛,颇为自觉的在心底把杨戬的话翻译了一下:

    “我要杀我师叔,为了避免后续的报复会牵扯到你,所以就不向你透露我师叔的名字了。”

    虽然是首次见识上如此诡异的事,但良好的教养还是让帝辛脸色挂着尴尬而不失礼数的笑容,

    为了缓和气氛,帝辛试探着跟杨戬商量:

    “姬昌年事已高加之素有贤明,依孤看来,道长的提议不如就此做罢可好?”

    “商王此言可是出自真心?要知道名之一字虽短暂束缚住了姬昌对殷商的仇恨,

    可数十年如一日的贤名同样成就了姬昌,纵使姬昌身死亦会遗泽周族后人!”杨戬意味深长的说。

    “姬昌同样可以死于朝歌,孤视道长为师友,有关姬昌一事孤不希望由道长来动手!”

    帝辛深吸一口气,摇了摇头强势拒绝了杨戬的提议。

    这不是帝辛妇人之仁,有关殷商和周族的恩怨,没人会比帝辛更清楚,

    周族是在帝辛先祖武乙的扶植下逐步发展壮大的,

    武乙死于天雷后,其子文丁(又名太丁/殷氏/子托)继位,

    文丁当政时期,国力略微衰弱,于是殷商对外便采取了怀柔政策,

    曾经被武乙重用的季历在目睹了殷商王朝的由盛转衰后,

    野心逐渐膨胀的他自此不再请示、朝贡殷商,

    转而开始擅自征讨余吾戎、呼戎、翳徒戎等方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族的地盘扩张得越来越大,

    而文丁为了安抚、笼络周族,将其女太妊嫁给季历,

    又嘉封季历为牧师(牧师:地方伯长)让其执掌殷商王朝西部地区的征伐。

    文丁的连番怀柔措施使得殷商和周族双方的关系略微缓和,

    但,随着周族日渐坐大殷商王朝开始戒惧,

    最终导致商王文丁囚杀了周族首领季历,殷商周族之间的矛盾至此走向恶化。

    季历被囚杀、文丁早逝,二人之间的恩怨虽然就此画上句号,

    可,殷商和周族的仇恨却被继位后的子孙延续,

    文丁早逝后,其子帝乙(子羡)继承王位,此时失了周族的殷商王朝进一步衰落,

    更糟糕的是,东南的夷方也先后同孟方、林方等部落叛乱,

    帝乙为了避免殷商王朝遭受东、西两方同时受敌的窘迫,

    也为了修好因其父囚杀季历而恶化的周族,

    帝乙选择了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姬昌,而初掌权柄的姬昌审时度势后,

    认为灭商时机还未彻底成熟,为了稳住殷商争取充足时间,同意了与殷商继续维持姻亲之盟。

    “商王继续羁绊姬昌于羑里,不过是平白落人口实的无益之举,

    倘若无故杀了素有贤名的姬昌失了人心不说,更是会留给西岐一方一个名正言顺的出兵理由,

    所以贫道依旧建议商王:请将姬昌放归西岐故土,让其安享晚年!”杨戬仍在尝试劝说帝辛。

    帝辛嘴角轻微抽搐了一下,忍不住吐露心声:

    “道长与孤志趣相投,道长两番劝说孤本不应拒绝,

    只不过孤很想知道,姬昌真的能平安返回西岐吗?”

    “西岐不是有天命在身吗?想来姬昌应是无性命之忧的,

    不过天命反侧,姬昌此次回归西岐会发生什么,贫道也说不准啊!”

    杨戬摊了摊手,漫不经心的笑了一声,算是解了帝辛的疑惑。

    对姬昌这种食子求活的人他并无恶感,但也不会因为天命在身的理由刻意去帮助西岐一方。

    如杨戬先前对帝辛所言,他不仅自己不信天命,

    还有意帮助帝辛踏上了信命不如信己的反抗之路。

    没错,一路走来杨戬其实一直在反抗,

    无论是初至时的危局、大金乌的追杀、太乙的阴毒、玉帝的狠戾熬炼……

    哪怕面对通天这位圣人,也从未被其同化选择成为截教的一员。

    不屈、不服的叛逆之心早早便在杨戬还未察觉的时候,就已经根植于杨戬的骨血之中,

    杨戬的傲从未流露于表面,他傲在心、傲在骨,

    所以,杨戬这种人从来不会去笃信、依靠天命,从跌跌撞撞的命不由己,

    再到凭一力报了破门毁家之仇救出母亲瑶姬,

    谁又可以拿天命二字去冲刷、否定杨戬自身那个从未迷失的自我本性?

    在者,天命向来反复无常,又哪有什么必然的惩罚和必然的庇护?

    天地万物,都是由弱小逐步走向强大,能依靠的从来都只有自己,

    区别不过是弱小者无力改变悲剧,从而被虚假的天命两字束缚,

    而内心坚韧的强者敢想、敢做成功逆天改命罢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