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南明见闻辑 > 第三十一章 将行

第三十一章 将行

    “就是这么回事。”

    “这么说,这黄得功不是亏大发了吗?”说完这句话的异乡同胞们环视了一下四周,随后在我们营里直接爆发出了获胜般的笑声。

    原因无他,老袁昨天去了一趟泗州府后连夜就把土桥大捷的好消息带了回来。一早就敲着梆子坐在辕门这里讲故事了。

    把老袁当活爷爷看待的异乡同袍们很快就站好了队列。不过今天并不是要来操练的,而是老袁来讲故事的,所以好不容易拉带出来整齐有素的队列马上就变得臃肿起来,全都团团围住听着老袁讲故事。

    于是乎,等老袁把这个故事讲完后就变成了眼下这般场景。

    营内的兄弟们放肆着笑着并不是因为老袁的故事讲的有多精彩,相反他说的烂透了。

    他甚至又把‘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这句话居然又拿出来强行显摆一遍。我都觉得腻歪,因为这话放在这根本语句上完全不通啊。

    虽然老袁的故事讲的很烂,但是营内的兄弟们的笑声确实是发自真心的。虽然我们没法看亲身体验土桥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每个人好像都能看到土桥上姓黄的这个狗娘养的狼狈逃走的模样。

    每个人脸上都充斥着满足的笑意。连我也一样,闭上眼睛慢慢回味,似乎都能找到黄得功夺路而逃后剩下没带走的铁锅。

    老袁又清了清嗓子:“其实事情到这还有点后续,那史阁部觉得这样太亏欠黄得功这个狗娘养的了,所以他也掏出了三千两白银给了黄得功作为补偿。”

    众人发出嘘声,更是有人摆手喊道:“他娘的这样的大官天天就知道贪污克扣,有这个钱不知道发给弟兄们吗?”

    随后众人叽叽喳喳的讨论了开,本地的弟兄费劲得解释史阁部的人品,异地的同胞们只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

    过了小一会,我们营里朱贤政带来的几个老兵突然聒噪了起来叫唤道:“你再讲一遍,你再讲一遍。这样的故事还蛮刺激的。”

    “之前只听过京口那边闹事,没想到这次都能轮到我们身上了。你再讲一遍,到时候我也要和家里人去说。”

    “好袁哥,袁大哥,你再给我们讲讲嘛。”

    架不住这样的热切的盼望,老袁还装模作样得被迫点头说道“好好好,那俺就再讲一遍。从哪开始讲?”

    “就从黄鞑子到了土桥开始讲起。”一个兵丁喊道,特别是这个黄鞑子几个字让我不由以为是听差了。

    “好好好,就从土桥开始讲。话说那天黄得功带着三百人马...”

    我听闻那个兵丁说话我起了心思后就连忙往那个发声的人方向凑去。只是人实在太多,找着找着就找不到具体说话的人了。

    我只好在下面并不大声得喊了一句:“刚刚说从土桥开始讲起的谁?”

    上面老袁的故事已经讲到了箭如雨下,一众兵丁聚精会神点听着,在我说完这话压根没回应。

    我当时觉得要不算了,结果居然有个人站了出来对我说:“是我说的,咋了?”

    我连忙靠过去,然后把他拉了出来:“我刚刚听你说你喊黄得功叫黄鞑子。”

    这个兵丁点了点头:“不是鞑子那就是流贼。这位老爷,我就算喊错也不碍事吧?”

    我只能继续问道:“你真不知道黄得功是谁?”

    他反过来问我道:“黄得功是谁?我干嘛要知道。”

    随后看我没有反应,就窜回去听起了故事。而我也兴致寥寥,就在一处阴凉处坐了下来。

    是的,即便是以徐泗子弟兵为主的我们这一会人,也未必有人会关心黄得功是谁。

    我看着大伙一阵兴高采烈的样子,突然间我就对土桥之事不感兴趣了。

    在我神游天外的时候,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转过头抬眼望去,原来是前两天受到高大帅命令去聚将的朱贤政。看他的神色,像是匆匆赶回来的,他一只手放在嘴边做出噤声的样子,另一只手朝我摆了摆,示意我们去找个营帐说话。

    随便我们便进了一个杂乱无章的营帐中,他居然先是松了一口气,我便打趣笑着问他:“你这是咋了,吃了军令了?”

    他反倒指了指辕门这般情形,先问起了我:“这个是什么情况?”

    我耸了耸肩:“还能有啥,你自己也是从泗州回来的。老袁在讲土桥大捷呗,只是大部分弟兄居然都不知道黄得功到底是谁,这黄得功论爵位还比我们高大帅高一级呢。”

    朱贤政点了点头,随后又叹了口气:“这次大帅喊我们去,十月真要出兵了。”

    我看出了他的忧虑,便想拿着上次我和袁诚谈话时说到的我们营起码有百余人可战来宽慰他,一时还没想好怎么开口。他也没停下来就和我说起了这次聚将的事宜:“这次大帅让各营统计人马。过几日史阁部要在清江浦视师的,让我们各营把编制好的营册递上去,绝不能发生吃空饷的情形。”

    我总算是听明白弦外之音,也收起了透底的心思:“所以特意在九月初九这天喊你们过去,就是为了避免之后视师时出了乱子,也顺带着敲打其他营的人咯?”

    朱贤政又点了点头,感慨道:“如若按昨天报的人数来看,我们这一镇居然就有十四五万人马。”

    这个数字也委实把我吓到了,我连忙答话:“居然有这么多?那岂不是能把河南全占住了?不对,那后勤压力不也是极大的么,朝廷...不对不对,这么多人马,可战的恐怕并没有多少吧?万一真是要和流寇展开决战,大部分岂不是都只是凑数的?”

    朱贤政皱眉道:“何尝不是呢?而且昨日大帅祭旗时还发生个稀罕事。”朱贤政又摆出噤声的手语对着我说:“说话的时候刮起了一阵大风,等我们出去看的时候发现大帅府上的大纛在聚将的时候居然就被吹断了,还有府上的红夷炮居然也断裂了。”

    我接过话来:“这是有人刻意为之的吧?大帅没有追查吗?”

    朱贤政先是直接答道:“大帅当时就说了,‘此偶然耳’便息事宁人了,并没有追查。”

    随后站了起来走了两圈:“我当时看着众将也有不少脸色铁青和神色愤然的,现在回想起来恐怕还真是人有意为之。只是即便是有人故意为之不愿出兵也好,还是真的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也罢。北伐万般艰难,大帅身上压着的泰山之重恐怕远超你我的想象啊。”

    ---

    今日大势,守江北以保江南,人能言之。然从曹、单渡,则黄河无险;自颍、归入,则凤、泗可虞:犹曰有长江天堑在耳!若何而据上游、若何而防海道?岂止瓜、仪、浦、采为江南门户已邪!伏乞通盘打算,定议速行;中兴大业,庶几可观——高杰《论保江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