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南明见闻辑 > 第三十五章 射戟

第三十五章 射戟

    午后时分,朱贤政接到了标营总兵官的命令,要我们收复丰县和沛县。而我们这一营则被指派去收复沛县。

    这一消息宛如贡院考试结束前揭晓了答案,我们欣喜若狂,迅速整理武器以及自制的攻城器械。

    而老钱在这时居然也高昂了一曲,所谓:

    “彦章打马上北坡,新坟更比旧坟多。

    新坟埋的汉光武,旧坟又埋汉萧何。

    青龙背上埋韩信,五丈原前埋诸葛。

    人生一世莫空过,纵然一死怕什么?”

    听完这一曲后,我们倒是诧异老钱居然还有这一手。

    而朱贤政止不住的点头,甚至说到时候要给他配两个人以作军乐。

    要渡河、要渡河。

    随着夜色降临,我们如同潮水一般渡过那条熟悉而又陌生的黄河,踏上了徐州北部这片既陌生又熟悉的故土。

    在渡河之前,贺大成再三叮嘱朱贤政,强调要以大局为重,务必在沛县周围挖好壕沟,以防清兵的突袭。

    行进不到两里地,我们便能遥遥望见城池的轮廓。随着一路警戒,我们选择在前方的一个台子为中心,开始挖起了壕沟。毕竟,挖沟可是我们大明官兵的拿手好戏。

    忙碌了整整一夜,天刚蒙蒙亮时,我们才在这个地方扎下了营寨。而这时才看得距离沛县也仅有两三里的路程,我们的进取之心溢于言表。

    张老六不禁感慨万分,凑近朱贤政问道:“这里叫什么名字啊?”

    朱贤政远远眺望城池,随后答道:“射戟台,就吕布辕门射戟那个地方。”

    ---

    城外的人忙得热火朝天,城内的人却也并未闲下来。

    被委任沛县知县的胡谦光看到我们乘夜渡河一边急忙打起了报告,一边请着在县城外曲防集驻军的兵备道章于天请来城里议事。

    晚上看着江面上火光冲天确实是有点骇人,章于天张口就说有三万高兵渡了河,立刻就离开了县城回到了曲防集去整理军务。

    胡谦光还等着章于天率领着他那几百人马去冲一冲明军把明军赶回河对岸去呢,结果就在县衙等到了这位兵备道的命令。

    胡谦光见到了章于天派来传令的亲兵,面对亲兵传来的消息,胡谦光难以置信:“他就要撤走了?擅离职守,擅弃国土,他就不怕本官参他吗?”

    亲兵理直气壮:“俺家主子来前就吩咐过了说了,俺家主子是堂堂举人出身,又是汉军八旗的,俺家主子的主子还是当今摄政王。你胡老爷只是个破知县,俺家主子说了你他娘的哪来的本事命令我?’”

    胡谦光听到这真是没被气个半死,随后这名亲兵继续说道:“俺家主子还说了你胡老爷要是也想走,那俺家主子也可以带你一起走,就按着今天的实情报个三万高兵围了城所以撤走了。你胡老爷要是不肯走,给蛮子抓了,那也不关俺家主子的事情。”

    随后看着胡谦光胀红的脸,这名亲兵居然继续说道:“俺家主子说了,顶多就等你一炷香的时间,您要是不走,俺们兄弟们可就撤了”

    胡谦光没了办法,也只能无奈收拾县衙的东西准备撤退,这名亲兵居然还有话说道:“胡老爷,俺忘记说了,俺家主子的意思是总共给你一炷香的时间要到曲防集去的。”

    面对嚣张如此的亲兵,胡谦光只得匆忙应对:“那你倒是帮老爷收拾啊!”

    这名亲兵居然坐了下来给自己沏了茶:“俺又不是你的奴才,胡老爷自忙着,俺等时间差不多了就坐船过昭阳湖回曲防集去了。”

    ---

    在营内弟兄开始抱怨之前,我们的探马就已经打探到了城北的大军有开动的迹象。只是隔着一条大湖,也看不正切,就匆匆回来了。

    除了极少部分的人像我一样见过鞑子,知道鞑子不是茹毛饮血的人物。我们营里全部人都没有和鞑子交手过,所以早上开始就开始严阵以待了起来。

    随后午间的时候,朱贤政就被喊了去标营总兵那边议事。等朱贤政走了,营内人心就开始懈怠了起来。

    毕竟鞑子的人马驻扎在一片大湖后面,即使真的要突袭我们,也应该是攻击其他营盘。

    于是张老六在用过饭后居然提出了一个想法:“我说我们也来个辕门射戟吧,看看我们这的弓手有没有这样的好汉。”

    很快这一意见就得到了几乎全营的一致通过,没同意的倒霉蛋们就被张老六勒令去看守了营门,连观赛叫好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按照一百五十步的距离立了一把大长戟作为目标、报名的弓手们围在台子前后跃跃欲试,而其他看戏的弟兄们则围在外围环成一圈。

    前面登场的几位弓手要不是力度不足要不是力度过大,居然都未能触及长戟,倒是引来营里将士的一片哈哈大笑了。

    直到下午日头西沉时分朱贤政才从贺总兵那骑马返回,回来路上就远远瞧着有人从护城的小河里爬了出来。

    朱贤政一时警惕心大作,快马搭着弓就准备放箭。而等到这三个人从小河里爬出来以后居然就对朱贤政来的方向磕起头来。

    等到朱贤政来到身侧才发现原来就是前几日渡河过来想要带路的乡亲,而这三个老汉口里也在说着:“朱老爷,鞑子们都跑散了,就剩百来个无赖还留在城里耀武扬威。请快跟老汉去收复县城吧。”

    朱贤政连连点头说着回去尽发我们这一营兵收复县城,于是就带着这三位老人往我们射戟台的大营走去,然而越临近越觉得不对劲。

    营门外竟然无人把守,而他走进营内,发现众人围成了一个大圈,环绕着射戟台,不时传出阵阵喝彩声。

    朱贤政只能一脚放倒一个弟兄,然后才挤出一条路。

    眼见着众人围绕着中央的大长戟,地上散落着无数箭枝、而一群人聚拢在射戟台上,正中间一个兵丁满面春风,得意洋洋,还鼓捣着手上的弓念念有词。

    而旁边,一小群人正拿着军营的鼓和锣,居然也热烈地敲打起来。中间领头的一个人高亢的歌声清晰得传到朱贤政耳边:

    “一箭正中画戟上,教你两家收兵罢刀枪。”

    老钱居然还耐不住性子,接着唱道:“这一箭解和了两家仇冤。”

    ---

    命左春坊卫胤文以原官兼兵科,监高杰军西讨——李清《南渡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