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秦楚汉堕 > 第八十五章辽东归秦

第八十五章辽东归秦

    公元前226年,秦王政二十一年冬,经过长达一年的秦燕战争,燕国终于覆灭。

    期间,燕王喜走保辽东不过月余,秦军李信急追燕王于衍水,燕王为苟活,听信权奸将渠之言杀戮太子丹,为之,太子死而将渠反!

    叛军困燕王于行在,终是燕王使衣带诏,召辽东忠义之士诛杀将渠,扑灭叛乱!

    俄,燕王自知无颜牧民辽东父老,遂翌日下罪己诏,举国归附于秦,白衣负荆出城十里迎接秦军入襄,燕国自始亡矣!

    秦军入城后,燕国剩余公卿百官贬为刑徒发往咸阳,燕王嫔妃宫人尽数押往咸阳充斥秦王后宫。

    余者燕国公室姬姓王子公孙被秦军皆数斩杀于衍水河畔!

    一应著刻燕文诗、书、记、传、制、诏、命、律、告等一切燕国文书竹简全部焚毁。

    燃烧著有燕国字迹的竹简,在襄平郡廷门口烈火焚烧三日不绝!

    在将燕国一应书籍焚之一炬后,秦人于襄平颁布布告,废除燕国一应旧制。

    往后燕国只可行秦规、秦制、秦法、秦律使异域一同,不可使半分燕迹存在于世,凡违者与造反者罪同!

    其后数日,辽东各郡望交出辽东各县,秦军派兵一一接收,尔后秦人论功行赏,当日拨乱反正的辽东官吏,授封县令、县尉等大小不一的秦国官职。

    田成任望平县令、宋词任房县县令、苏涧任候城县令、乐何任居就县令、曹京任高显县令、骑婴任安市县令、郭仁任武闪县令。

    夏元原本任平廓县令,可不知是否为李信记恨,或是真如李信所说,有人看中夏元的骑兵才能,故而夏元与平廓县令失交。

    平廓县令由夏元伯父夏通体替任,夏元被秦国授予公大夫爵位,为秦军二五百主,组建辽东突骑随秦军南下。

    是的,从理论上来说,辽东众人的官职爵位皆属于贬低,权利也大幅度缩水,众人不是没有过抗议。

    想他们在燕国时都属于长大夫、上大夫贵爵,权利上也是属于掌管一郡军政事务的高官显胄。

    可投秦后不仅没升官,反而还贬官了,众人自是怨言不服。

    面对辽东众人的怨言,秦军只回了句“秦爵贵,燕爵贱,不可同日而语”。

    是的,面对秦军的合理(武力威胁)解释,众人很是通情达理的欣然接受。

    在辽东全境传檄而定后,燕国算是彻底灭亡。

    因消息传递缓慢,纵是李信快马加鞭,用八百里捷报日夜不停快速飞报咸阳,可仍然在十多日后才收到从咸阳传来的王命。

    秦王传来的消息大体上说了三件事。

    其一李信以及征辽兵马一战定乾坤,杀太子丹,逼降燕王,擒获燕国百官,传檄而定辽东,覆灭燕国,可谓大功毕成,声威赫赫!

    着李信在辽东留下两千兵马驻防,等待后续关中来的戍卒接替,其余兵马皆班师回朝,另有重赏酬功。

    其二,辽东、辽西郡级制度不变,依旧维持原状,唯有都级制度全部改名换制,以秦国县级制度实施。

    其三,辽东低层啬吏如无重大罪行者悉数留任,辽东郡守、郡尉等一郡文武首官皆由关中派遣官员就职担任。

    如是,在收到秦王诏书后,李信便留下两千兵马驻防襄平等辽东重要郡县,其余兵马跟着已经迫不及待的李信尽数回朝。

    此番李信急追燕王于辽东时,所部有车骑四千兵马,途径林兰陉(今滦河东北)南下归国时,所部兵马仍然是四千余人并未有减少。

    当然,追击燕王时李信麾下皆为关中悍卒,而走卢龙道归国时,李信麾下除了两千兵马留守辽东外,真正的关中之卒只有一千四百多数,其余三千人马皆为投诚后整编而来的辽东兵。

    其中有夏元一千兵马,田栋两千兵马,夏元所部有新组建的辽东突骑四百骑,骁骑六百。

    何为突骑?

    突骑者着重甲,持重兵,上能策马冲锋,下能步战列阵,号为硬军突骑!

    乃秦人鉴于辽东兵马弓马娴熟,是不可多得的优良骑兵兵源,故而着手组建的新附骑兵。

    骁骑者,着轻便短甲,持弓矢利刃,上能策马驰射,下能军阵以待,故而号为甲军骁骑!同为秦人新建兵马。

    按说原本的历史中秦人是没有组建辽东突骑的,可这次因夏元这个意外,导致历史的轨迹出现了变动。

    会邑之战中,夏元带领的辽东骑兵在战场上大放光彩,一战之下全歼三百秦军锐士与两百楼烦骑兵!

    此战之影响,何止是燕人振奋,便是秦军都大吃一惊!

    事后本就缺乏骑兵兵源的秦军,自然对这支横空出世的辽东骑兵高度重视。

    按照秦军原来的想法是打算燕国灭亡后斩草除根,将这支可以威胁到秦军的骑兵全部坑杀,好以绝后患。

    可现在这支骑兵反正投诚了秦军,秦军自然不会言而无信再行杀戮,但也不放心将这支战力强悍的骑兵继续留在辽东。

    且秦军确实对这支华夏同源的骑兵战力眼红,故而秦军将这支辽东边地骑兵悉数调往中原作战。

    且说秦国虽为当世第一强国大国,且秦军号称天下第一,堪称步车双绝,无人能挡,但缺乏骑兵的制约一直是秦军一大弱点。

    不管数量还是质量,秦军骑兵一直不算太过出彩,哪怕是号称七国倒数第二的燕国在骑兵数量都能与秦军持平。

    且秦军骑兵中大部分皆为秦国拉拢归附的楼烦、义渠等外族骑兵,可见秦国骑兵建设薄弱匮乏到何种地步。

    故而在辽东骑兵投诚后,秦军高层只要不傻,必然不会放过这个增强自家骑兵实力的机会。

    在这一点上,李信还真不是心胸狭隘欺骗夏元故意打击报复。

    而是真有秦军内部人员看上了夏元的骑兵指挥才能,以及这支辽东骑兵的强悍战力。

    故而使夏元错失县令之位,在李信的授权下组建辽东突骑,跟随李信一同南下中原。

    并不知道因为自己蝴蝶翅膀煽动引发蝴蝶效应,进而将自己卷入其中的夏元,此刻正面无表情,策马走在延绵数里的秦军队列中。

    身后的夏雅正喋喋不休对夏元卖弄着自己的博学知识:

    “元弟,咱们顺着此道渡过濡水(今滦河),涉过燕山出卢龙塞(喜峰口)抵达无终县(今河北玉田县境),就离开辽西正式抵达燕南了。

    咱们走着这条路,就是大名鼎鼎的卢龙道,再偏东有无终道以及傍海道,皆为商周古道。

    此三条道路便是历来进出中原辽东的必经之路,当年秦开将军东扩,走的便是咱们脚下的卢龙道。

    傍海道是走不了的,榆关燕山东麓一带丘陵起伏,植被茂密,沼泽、积水遍布,难以成行。

    所谓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辽东以西水潦坏道数百里海水为漫漶,故,傍海道除商贾轻装穿行外,军队皆走卢龙或无终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