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独在汉乡为汉客 > 第十五章:历史的十字路口

第十五章:历史的十字路口

    宴席结束了。

    刘裕从刘备家里出来,踏着夕阳,漫步走在黄土铺垫的道路上。

    刘备在宴席上跟他讲了很多。讲了自己的志向,讲了自己讨伐黄巾时的豪迈,也讲了自己在徐州遭遇的落魄。

    刘裕知道刘备想要招募自己,简延简昭也好几次用以比较委婉的方式,表达出希望刘裕能够加入自己这一方的意愿。

    刘备没有直说,简延简昭也没有直说。

    刘裕能够理解。

    他们三人都知道自己当前的处境极其不妙。

    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荆州刘琮举境而降。可能八十万大军都来自北方,不擅长水战。但是几乎不损一兵一卒,就彻底得到了整个荆州九郡之地,白白获得了二三十万荆州兵。又有蔡瑁,张允、文聘等谙熟水战的将领。退一步说,即便是荆州水军因为新降,军心散乱,不足以用来作战。那么有了蔡瑁文聘这群人,长则三个月,短则半年,必然能够将曹操从北方带来的士卒训练成能在水上作战的士卒。

    反观刘备这边,加上病恹恹的刘琦,一共也不过江夏一郡的地盘。关羽的水军大概有一万多,刘琦坐镇江北,目前有多少人马并不清楚,不过最多也不会超过两万,刘备在樊口到夏口一带有士卒也就一万左右。仅靠着江夏一郡之地养活这四五万人马根本坚持不了多久。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和孙权联盟,最好在联盟的基础上再获得江东方面的粮草支援。

    可是和曹操相比,刘备和孙权的家底实在有点拿不出手,一个只有一郡之地。另一个虽然占据着江南膏腴之地的扬州,但是也不过六郡之地。两家总共加起来能凑上十万军队,就是极限了。

    双方军力如此悬殊的战争,纵观整个历史,上至孙武、吴起、王翦、李牧、白起、廉颇,中到韩信、李广、卫青、霍去病,下到邓禹、吴汉、耿弇、冯异。任哪一个人来了,都不一定敢说次战必胜。

    除了哪门子名将都不是的刘裕刘子毅。

    刘备肯定是担心的,刘备麾下的一众文臣武将也都是担心的。否则就不会把刘裕这位救了自己家眷的大恩人丢在一边,直到几天后才设宴表示感谢。

    若是不担心,刘备手下有名有姓的人就不会没有一个在身边,只有简延简昭这种二代核心留在附近。

    如果不担心,以刘备对于人才的渴望程度,肯定会无比积极的招募刘裕。

    只看糜夫人对于刘裕的态度就行了,不管是小恩小惠还是大恩大德,只要我有的,只要你开口,尽管拿。这就是一种态度,一种为了人才愿意付出一切的态度。

    所以刘备对于徐庶的离别依依不舍,只因为看不见徐庶离去的背影就恨不得伐尽树林。也仅仅因为徐庶一封举荐信,只听到个“卧龙”的道号,连人长得什么样都不知道,就极其耐心,三股诸葛亮于草庐。

    用一句后世的话来说,这就是穷怕了。

    刘备因为缺乏顶尖文臣谋士,导致他前边二十多年遭遇了太多的波折。后来好不容易发达了一些,有了大批能臣干将。但是对于有能力的臣子还是太过于怜惜,就连彭羕这种嚣张跋扈,恣意妄为的“狂士”,都一度舍不得下杀手,只是贬谪。后来还是彭羕癫狂惯了,被贬之后大为不满,想要造反,才最终被处死。

    换成曹操,像荀彧这种劳苦功高的顶尖文臣,也是说舍弃就能舍弃,不是一般的果决。

    你要换了刘备,他能干的出来吗?别说荀彧了,恐怕就是杨修这种,除非是真的拿到图谋不轨或者其他一些太过于大逆不道的证据了,迫不得已才会痛下杀手。

    所以才说破家值万贯,什么瓶瓶罐罐都要当个宝贝。

    比不得曹操这种狗大户,给他套汝窑,没准都能拿来当尿壶。

    刘裕不喜欢战争,所以当战争进一步扩大之后。他选择回到那座早已废弃的孤儿院,花了一点钱买下这块地方。每天藏在地下室里玩命的工作,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当前的研究上。他不喜欢武器,因为他亲眼目睹一张张熟悉的脸褪去色彩,变成永久的灰暗。

    他曾妄想改变她和他们的命运,为此妄想了二十一年。

    想要在遍布荆棘的蛮荒世界中开辟一条完全未知的道路,总会被枝丫刮破衣袖,尖刺划开皮肤。毒虫叮咬,猛兽侵袭。

    迫不得已之下,他只能选择孤注一掷。

    那根紧绷二十年的心弦蹦碎了。

    而后他在荒野里彻底崩溃,直到有只微不足道的蜣螂推着粪球从他身上碾压过去,帮他把一段段碎裂的弦重新捏合在一起,让他收拾好心情,对曾经做一个彻底的告别。

    然后,他遇到了文湘。那个让他几乎热泪盈眶,支撑起他重活一遍的勇气的那个小人儿。

    他漂泊的心再次寻到一个锚点。

    ......

    刘裕站在一处岔路口,遥望着即将没入城墙下的夕阳。

    历史的风暴已经揭天而起,此刻刘裕已经身处暴风眼中,周围的一切暂时好像都与他无关。可是不管向前还是先后,每一种选择都会让他席卷其中。要么御风而上,要么被摔得粉身碎骨。

    即便是他站在原地不动,风暴之眼却也不是一直处在原地的。或许三五个月后,他可能就和身边路过的平民百姓一起,变为一片片凋零在狂风中的落叶。

    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化为某一方的养料。

    曹操是没法跟了,即便是没有曹纯这一层仇恨,曹操也不是刘裕的选择。

    刘正当年讲起这段历史,就对刘裕说过,曹操是个枭雄,军事能力确实很强。但是此时有两大败笔。第一个就是屠城。屠城让他赢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却失去了民心的支持,以至于每次曹操在前线偶遇挫折后方必定盗匪横行。

    第二个就是疑心。曹操疑心病太重了,前期所有军权都只能交给自家的族人。跟着曹操的各大世家只能眼睁睁看着老曹家那群人大口吃肉,自己家出人出力,却只能喝点肉汤,连上桌分肉的权利都没有,自然会倍感不满。

    所以等到曹操一死,一众世家玩命的劝曹丕这个二傻子篡位,目的就是借着辅龙之功为家族攫取巨大的利益。

    只不过老曹家的疑心重是遗传的,他们依然没分到令人满意的利益。

    而后只能再次蛰伏,谋划下一个时机。一边等待老曹家人才慢慢凋零,一边利用陈群搞出来一套“九品中正制”,彻底断绝了老曹家利用寒门士子抗衡世家的条件。

    就这样耐心等待了几十年,终于等到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一众世家可算有了上桌分肉的权利。

    然而他们等得太久了,饿得太久了,眼前的这点利益已经远远满足不了越来越大的胃口。

    于是他们联合策划了第二次篡位,司马炎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而这群世家,也终于吃到了最大的一块蛋糕。

    刘裕拾步而起,踩着斜阳的余辉,背着双手,冗长的衣袖几乎要拖到地上。一边慢慢的走着,一边喃喃道:

    “曹操不可取,去了九成是直接宰了给曹纯报仇...话说曹纯这货怎么也没大听老头说起过啊,还是虎豹骑的主将呢...难不成老头说的时候我走神了?司马懿...按着老头的说法更不能跟,我一个没士族背景的,跟了也得不到善终。至于孙权...好像周瑜快死了吧?记得老头说周瑜赤壁之战后一两年就要死了,死的时候好像才36岁。对了,到时候找简延他们问问,周瑜今年多大了。等周瑜一死,孙权这帮人也就失去了北进中原的最后一丝希望。除去这二位,也只剩下刘备这个能把百姓正儿八经当人看就是运气太差的君主了。”

    顿了顿,刘裕停驻脚步,扯了扯衣袖,抬首望去。

    西下的斜阳已经隐没在城墙另一侧,天色变得晦暗下来。路上的行人也开始加快了脚步,赶在宵禁之前回到家里。街角的几队士卒开始分发火把,准备夜间的巡视。

    前方小院的门口出现了小春的身影,似乎是远远的看到了刘裕,脸上露出了笑容,一时间极为兴奋,不断伸手打着招呼,小嘴也开合个不停,说着什么。

    刘裕的嘴角勾出一丝笑容,轻声道:

    “罢了,既然侥幸重活一回,不如我也做一回庄生梦里的蝴蝶,扑扇几下翅膀,看看能带起什么样的风浪。”

    他挺直腰杆,迈开步子,踩着最后一丝余晖,慢慢走去。

    “老头子,可别忘了保佑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