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独在汉乡为汉客 > 第十七章:定计!

第十七章:定计!

    把张匡轰走之后刘裕才松了口气。

    后世都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科研体系,能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各类科学研究。除此之外,而且还有好几套妥善的的防备措施。万一不小心出了什么事故,有人烧伤、烫伤或者中毒等等,可以在各种方案中选取一套最佳的补救方案,从而最大力度的保证了伤害之后的存活率。

    但是现在可没有这种完善、系统的补救措施。

    就拿张匡这种医者来说,因为职业原因,张匡需要辨认各种草药的药性药理。很多时候遇到了新的药物还要亲自口服,相当于用自己的身体做第一个临床试验。如果真的中了毒,那也只能靠他自己的经验和运气来进行补救。稍微运气不好,就是一个丧命的结果。

    要事宜按本人也就罢了,但是刘裕本身擅长的东西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属于完全的空白。真有一天搞出来点危险的化合物,不小心被张匡吃了,那刘裕就白白背上了一条性命,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这怎么能能让刘裕不感到后怕。

    刘裕偷偷抹把冷汗,心道以后还是小心点为好,搞出来的东西一定得妥善保管,决不能让不明白的人随意乱动。

    打定了主意,刘裕收拾好心情,开始考虑当前另一件紧要的事了。

    既然已经决定在这乱世里作为一番,那就要考虑后边的路要如何走下去。

    仔细思索了一番,刘裕决定去见一次简延。

    简延此时正在家中处理一些政务,见到刘裕来访,赶忙出来接见。

    “不知刘先生来见延所为何事?”

    二人见礼入座,简延开口问道。

    “刘裕自来到夏口之后,玄德公对我多有关照。不仅为我和我的同伴安排好了住所,糜夫人还遣了两个侍女过来照顾起居,又送来很多滋补品。刘裕心理过意不去,所以前来问问伯暨兄,不知道有什么地方能用得到我的,伯暨兄尽管吩咐,我刘裕一定尽力。”

    刘裕扔出一块抛门砖,先找简延探探刘备的心思。别是自己一厢情愿才好,那就太尴尬了。

    简延笑道:

    “刘先生何出此言,先生于幼主与延皆有救命之恩。主公与糜夫人一应安排,皆是应有之举。且先生不辞辛劳,为救治荆州百姓以致昏厥。此般仁义,主公和延亦是敬佩之极。先生只管在夏口安歇就是,何须言谢!”

    好像有点不妙啊,难不成人家根本看不上自己?还是自己刚才说的过于隐晦了?

    刘裕想了想,实在不行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吧。

    “伯暨兄,在下想问的是,如果...我想跟着玄德公混口饭吃,不知道伯暨兄有没有什么门路?”

    刘裕面不改色的问道。

    小刘的厚脸皮也是得到了老刘的真传,虽然后来大部分时间都是躲在家里搞研究,极少见到外人,但是早些年间也是登过好几次台,见过大世面的角色。再加上刘正这个面厚心黑,以欺负小屁孩为乐趣的老混球,日久天长的熏陶,自然也就养出了一张城墙拐弯厚的面皮。

    听了刘裕的话,简延先是一愣,继而大喜,连忙起身问道:

    “先生此言当真?以先生之才,若是归于吾主,主公定然心怀大悦,扫榻相迎。先生快随我一同去见主公,好让主公早日知晓此事。”

    “不急不急!”

    眼见简延走下来就要拉自己袖子,刘裕赶忙退了一步,面带疑惑道:

    “伯暨兄就这么信得过我?不怕我是曹操的奸细?”

    简延闻言大笑。

    “哈哈哈哈,先生这是哪里的话,若你是曹贼奸细,延与少公子的性命其能得以保全到现在?先生无须以言语试探之,我家主公与那曹贼不同。曹贼性情多疑,军机要略往往托于亲族之手。我家主公与之相反,向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先生既然有心归于我主,我主自是以诚相待,先生无须心怀疑虑。”

    “承蒙伯暨兄信得过刘裕,既然如此,刘裕有一件事,希望伯暨兄能够据实相告!”

    刘裕心下大定,起身拱手失礼,诚恳地说道。

    “先生尽管发问,延向先生保证,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简延亦是一脸真诚。

    刘裕和简延细谈之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在心里将整个计划再次仔细推敲一边,确认没有遗漏之处,心中有了打算。

    起身告别简延之后,刘裕来到了刘备的住所。

    门口的护卫是个懂事的,听说了刘裕的来意,径直将他引领到客厅暂时歇息,而后去禀报与刘备。

    “主公,刘裕刘先生来了。”

    “哦?刘先生来了?”

    此时刘备跪坐于案前,正一手持笔,在书简上写着什么。

    听到护卫的禀报,刘备停下笔,略作思索。虽然他的确很想招募刘裕这个人才,但是现在显然是最不好的时机。想了一会,没明白刘裕这次来的用意。索性放下了笔,起身去客厅见客。

    “见过玄德公。”

    刘裕起身施了一礼。

    “备迎接来迟,先生请入座。”

    刘备还了一礼,二人各自入了座。刘备率先问道:

    “不知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刘裕笑道:

    “没什么特别的事,就是之前一直跟着师傅四处云游,飘得时间太久了,我那师父也没教我一些为人处世之道。乍一入世,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养活自己,所以前来问问玄德公,有没有宾客的位置给我留一个,让我能混口饭吃。”

    刘备心理既是激动,又是感动。在他看来,刘裕本就是身怀诸多长技之人。

    简延曾详细跟他讲过与刘裕并肩作战的全过程。从见到第一面时刘裕就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临危不乱,颇有大将之风。再到伏兵于院,利用地形逼迫曹纯大部弃马步战,在以“暗器”之法瞬间斩杀曹纯,不管是智慧还是手段都有可取之处。

    再加上后来首创“缝合”法救治士卒百姓,再以蒸馏法制作烈酒。加上细菌、清创等别开生面的理解,还有构思出来的“野战医院”理论,无不表明刘裕对于医学一途也有独到的见解。

    另外简延还从刘裕口中听到了“堆肥、沤肥、垫圈”这一类关于农桑养殖的新奇词汇,虽然当时因为一些不明所以的原因,导致刘裕只说了个开头就没了兴趣,但是不妨碍简延已经给刘裕贴上了“农业养殖业顶级大佬”的标签。

    什么叫雪中送炭,刘裕这就是雪中送炭。在刘备面临百万大军强压之下,濒临崩溃之际,刘裕还是选择了投向他的阵营。

    想当初曹操和袁绍大战的时候,袁强曹弱,不知道有多少老曹家的臣子偷偷给袁绍递投名状,生怕曹操战败之后自己一家子遭到袁绍的清算。

    以刘裕当前展现出来的这些能力,即便是投向曹操的阵营,只要随便露两手,曹操肯定能看到他身上的价值,很有可能就把曹纯之死这件事揭过去了。

    当然其中还是有比较大的风险。

    但是刘裕也可以退一步,选择前往江东,同样能暂时避开曹军的锋芒,等到大战结束之后再见机行事。若是曹操胜,则可以南下,若是孙刘胜,刘裕留在江东也是大有作为。

    在刘备的认知当中,刘裕明显是在上中下三计中做出了最差的那个选择,而那个最差的选择就是他这位左将军豫州牧,这怎能让他不为之感动。

    刘备迅速站了起来,赤着脚快步走到刘裕的面前,握住他的双手,声音略显嘶哑和低沉。

    “先生既委身于备,备安敢薄待。先生若是不嫌弃,备请先生暂任主簿之职。待此番退了曹兵,自备之下,一应官职,先生可自选而任之。”

    对于刘裕来说,这可不是一般的厚待了。要知道,即便是元从三老简雍、糜竺和孙乾,跟了刘备这么长时间,目前担任的职位不过是从事。

    主簿虽然稍微比元从三老的从事略微低那么一点点,但是同样可以参知军政机要的核心派。

    而且打完仗之后还可以“自选而任之”,也就是说几个月之后,刘备若是获胜,可以顺势攻下荆州,而后便可以上表自领荆州牧,到时候州牧以下的官职任由刘裕挑选。能给出这么高的待遇,也是刘备投桃报李之意。

    刘裕却没什么兴趣做官,主要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纯粹的政治小白,最好还是不要在这个圈子里混的太深,很容易被呛死。再说了,只要他的能力得到刘备、诸葛亮、关张赵这群顶尖大佬们的认可,根本不需要任何官职,他都能在未来二十多年里肆意打滚,横行霸道,完全不需要在意政治圈里其他人怎么看自己。若是进了那个圈子,少不得人来情往的,平白多无数麻烦。

    于是,刘裕任由刘备握住双手,一脸诚恳的说道;

    “刘裕感谢玄德公的美意,但是我自小跟着师傅,平时散漫惯了,对于人心实在难以把握。若是真做了主簿,一不小心就容易得罪了同僚诸臣。依我看,玄德公还是给我个宾客当当吧。以后若是有什么要务需要我全权代理,玄德公只需要给我一份印信,好方便我指挥调度。等办完事后,再将印信收回去。如此一来,也避免了很多没必要的麻烦。”

    “先生勿忧,备之诸僚,皆为坦荡君子,纵有些许失礼,却是断然不会为难先生。”

    刘备笑着宽慰道。

    你咋不懂我的意思呢...我只是个政治小白啊...现在倒也罢了,毕竟你手下也没几个人。但是以后等你拿了荆州益州,有了地盘,文臣武将那不得比现在多百倍啊...到时候整天身边围着一群老狐狸,凭我的智商怎么跟他们玩,没准哪天骨头都要被他们嚼碎了。就算是运气好,那不也得每天算计来算计去的,多累啊...

    相对而言,倒不如老老实实的抱住你和诸葛老妖的大腿,安安稳稳的当个挂件,多轻松,多自在,还没什么人敢惹。

    认真思索了一会,刘裕决定编一个借口。

    “玄德公,并不是我不想做主簿,只不过,我的师傅曾经给我算过命,说我不适合混官场,命格犯冲。”

    刘备失笑,刚想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细想了一下,相较于圣人之言,恐怕还是刘裕的师傅在他心里的地位更高一些。于是话到嘴边又放弃了。

    “师傅还说,这种命格惟一的破解之法就是官僚改制,制作出一套全新的官员选拔制度,在里边担任一个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官职。但是改制那是皇帝才能办得到...”

    说到这,刘裕偷偷看了刘备一眼,发觉刘备脸色没有任何变化,才继续说道;

    “所以啊,如果玄德公不介意,可以先让我做个宾客或者幕僚之类的,日后有什么政务军务,只需要借玄德公一随身信物就能直接指挥,也是方便。”

    “这...”

    刘备也是头一次遇到这种难题,仔细想了一会,才答应下来。

    “既然如此,备就请先生暂任府中幕僚一职。日后但有所需,备自会全力支持先生。”

    目的已经达成,刘裕起身施礼道:

    “多谢玄德公!”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