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三卦,朱棣拜我为军师 > 第十九章:解缙:想做国师,先胜过我等再说

第十九章:解缙:想做国师,先胜过我等再说

    “陛下!此事全凭您定夺!”而回过神来后,张玉几乎是第一个站出来赞同朱棣的。

    至于沐春和沐晟兄弟,也立刻抱拳点头。

    没别的!

    他们这些武将是亲自跟随朱棣一路打到南京的,特别张玉他当初身陷敌营,本来还以为是侥幸死里逃生,却没想到竟然是因为楚枭的缘故。

    对于这个间接的救命恩人,皇帝想怎么册封都不为过。

    然而,其他文臣却依旧不开口,而看到这一幕的朱棣忍不住再次看向了他们。

    此刻,再看众多文官。

    他们这时候也不好再开口,毕竟楚枭的功绩太过骇人!

    开玩笑!

    定下险计,大宁借兵!

    拒守北平,降李景隆!

    联手宁王,直取南京!

    这三条计策却包含了森罗万象,让原本只有八百余人的燕军,竟然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夺得天下!

    试问之下,他们任何人有这种能力吗?

    一时间,在场的人全都在心里扪心自问,然而所有人得到的答案却都只有一个——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朱棣看到他们的表情,也终于满意了。

    然而却就在同一时间,一直没开口的解缙却眉头紧锁,似乎欲言又止。

    没办法,他心里憋屈啊!

    要知道,他七岁写文章,十岁诵千文,洪武二十一年便已金榜题名!

    靖难之役中他也出力颇多,然而在建文时期他就已经是内阁首付,现如今朱棣做了皇帝他却要从头开始,熬了这么久现如今才刚刚晋升为翰林学士。

    眼看着下一步,他有可能比杨士奇更早成为内阁首付,半途中却杀出了一个程咬金?

    试问之下,谁能忍得住?

    更有甚者,他为了能早点官复原职,几乎夜不能寐的为太子东宫出力。而皇帝就算要册封内阁首辅,也应该选择他才对,就算选了杨士奇他都没这么憋屈。

    不过,除了憋屈之外他心里还有别的用意。

    刚开始听闻皇帝说要册封一个旁人为内阁首辅,甚至是国师,他只是觉得荒唐。

    现如今听闻楚枭便是那三计定天下的军师,他心中反而是起了比较一番的不服之心。

    在他看来,有谁能真的比肩诸葛孔孔明?

    甚至就算是诸葛亮,也不可能真的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

    想到这里,解缙没等别人开口就立刻站了出来道:“陛下!若论功劳臣等虽也有功在身,但自然不可与楚军师相比。然,三计定天下,未免有些夸大其词,还望陛下斟酌一二!”

    “若此人真的有旷古烁今之才,臣等自然不敢造次,而此人若只是侥幸,还望陛下能以大明朝廷为重!”

    这...

    一时间,在场的人都没想到解缙会在这时候跳出来。

    张玉等一众武将,都纷纷用不客气的目光看向了他,毕竟文臣无法理解武将那种救命之恩。

    然而,却就在朱棣微微皱眉之际,原本不打算开口的杨士奇却也跟着附和道:“陛下,解学士所言极是。陛下想拜谁为国师,想让谁位列内阁首辅都不为过,但我大明初定,内阁首辅,兹事体大,应当徐图缓之。”

    “如今我大明内忧外患,诸多问题已困扰陛下于我等诸多事日,所以为避免其他臣子不服,还望陛下能慎重。”

    此言一出,朱棣的脸色这才恢复了过来。

    没别的。

    对比解缙不通人情世故的发言,杨士奇委婉的话就缓和了许多。

    一时间,包括武将在内的众人都纷纷思索起来,当初陛下靖难起兵虽得了帮助,但谁也不能确定其中份量。

    更重要的是,此人在外两年多时间里,谁也不知道他现如今的才华是否荒废。

    若此人只是运气好而已,那册封个闲散侯爵,让其混吃等死也就够了。然而,想要官拜内阁首辅,那可是以前相当于宰相的位置,总得让人见到他真正的实力吧。

    想到这里,众臣纷纷附和,而朱棣看事已至此也只能点头道:“既如此,宣楚枭来乾清宫见朕!”

    ...

    时间快速而过。

    乾清宫内,朱棣稳坐在龙书案后,内心里却也在忐忑不安。

    因为,杨士奇和解缙他们的话,说白了也就是想借此机会来考教一下楚枭的才能。

    文人相轻,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他现在冷静下来后也回过神,虽说当初与楚枭确实有过约定,但现在他的身份已经今非昔比,想一意孤行已经不可能了。

    所以哪怕被楚枭当做食言而肥之人,他也只能让楚枭展现一下自己的实力。

    若楚枭能震住别人还好说,若不能的话就算他再想偏袒楚枭,也要考虑一下自己如今已经是皇帝,只能册封楚枭个闲散爵位。

    一边想着,一道身影从大殿外悄无声息的走了进来。

    由于楚枭的身份先要瞒着满朝文武,所以朱棣也不得不在这种情况下与楚枭相见。

    与此同时,躲在帷幕和盘龙柱后面的解缙等人,也都纷纷打起精神来,想看一看当初能三计定天下的军师到底何许人物。

    然而随着楚枭的身影出现在大殿前,解缙等人眼中的妒火却再次燃起。

    青年!

    让朱棣夺得天下的军师,竟然如此年轻?

    开玩笑,他们原本以为楚枭至少会是和道衍一样的世外大儒,但谁也没想到他竟然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此般年轻,何德何能?

    可就在众人牙齿咬碎的时候,楚枭已经在朱棣前方站定。

    只见,楚枭此时已经换上了一袭天青色儒衫,脚踏官靴,披肩的长发挽成了发髻。

    只是肤色略微晒黑,但反而却区别于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给人一种男儿当自强的感觉。

    于是,当他站定后,原本被他书生模样有些不感冒的张玉等人,也忍不住欣赏了起来。

    “好个少年郎!”

    “见了陛下也不卑不亢,区别于那些酸文腐儒,此人这份气度,假以时日必定又是大明的肱骨重臣!”

    “是啊!只是不知道,此人是否真有才能!”

    楚枭本来底子就好,再经过两年的海上航行后,那种文武双全的感觉也显露了出来。

    于是乎,帷幕后躲起来的众臣在平静下来后,心里也稍有改观。

    所以,他们也都没发出声音。

    然而,谁也没注意到的是,楚枭在路过盘龙柱的时候却略有深意的瞥了一眼。

    “草民楚枭,拜见陛下!”

    此言一出,帷幕后的人都纷纷咽了口唾沫,暗中思索皇帝会如何考教楚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