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三卦,朱棣拜我为军师 > 第二十章:楚枭谈削藩,明初八大问题

第二十章:楚枭谈削藩,明初八大问题

    自洪武开始,大明就没有跪拜礼,所以等来到大殿之下后楚枭便双手抱拳,行了个揖拜礼。同时,由于他还没被正式册封官职,所以现在便自称草民。

    而在他行礼结束后,大殿上的气氛再次古怪起来。

    看着眼前的楚枭,朱棣内心十分复杂。

    激动的是楚枭当初的计策确实让他登上了皇位,而郁闷的则是目前他初登大宝,朝中面临的问题颇多。

    首当其冲的,就是世家门阀与各地藩王的问题。

    在这种多事之秋,他的皇帝位置都每日有人在暗中质疑,密谋结党营私的人更是连锦衣卫都查不过来。

    所以,若是他大张旗鼓的出城十里迎接,反而是害了楚枭。

    更进一步,就和杨士奇他们所担心的一样。

    如此年轻的国师,不知道会引来多少暗算。而更重要的是如今朝堂不稳,楚枭的到来必然会引起各党派之间的乱流!

    想到这里,朱棣便忍不住面色古怪了起来。

    可看到朱棣的脸色,楚枭却暗中看向了那些帷幕后面。

    “楚~”

    就在这时,朱棣沉吟许久后终于还是开口道:“朕与楚爱卿一别多年,朕甚是想念。按理说,朕本该出城十里迎接,但奈何朝中如今问题颇多,所以楚爱卿还是...”

    此刻,朱棣刚准备说些场面话,然而还没等他说完楚枭却直接开口道:“陛下,其余的事情放在后面处理便可,陛下如今最担心的恐是大明诸王,所以准备效仿宋太祖来一个杯酒释兵权了吧?”

    没错!

    楚枭如何能看不出朱棣的困难,而听到他的话帷幕后的解缙顿时就忍不住了。

    要不是杨士奇按住他,可能他都要直接跳出来。

    开玩笑!

    这是能随便说的话么?

    可猛然回过神来,解缙和杨士奇对视了一眼才意识到,楚枭竟然在顷刻间点出了他们困扰依旧的问题。

    要知道他才刚回国,哪里会知晓现在的情况?

    那也就是说,此人是在没有登陆大明国土的情况下,在万里之外就推算出了皇帝继位后的情况!

    但是,这可能吗?

    杨士奇甚至暗自惊讶,莫非此人真的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再看朱棣。

    此刻他也是惊讶的看向了楚枭,因为没人比他更清楚现在他最大问题就是由于皇位来之不正,所以朝中多数建文旧臣并不支持他。

    再加上各地藩王和世家门阀的勾结,弄得他每日几乎是焦头烂额。

    在这种情况下,朱棣如今时刻都感觉到自己处在四面楚歌的境地,处处都要提放别人。

    同时也正是因为他现在对手太多,所以他才会同意杨士奇和解缙他们的建议,暂时不直接册封楚枭国师之位。

    然而他没想到,楚枭竟然会直接和他摊牌?!

    想到这里,朱棣忍不住开口问道:“楚爱卿果然神机妙算,那依你之见朕当如何处理?”

    在朱棣看来,如今朝中虽然问题颇多,但多数都是文武臣子在密谋而已。

    至于建文余孽,他更是不放在眼里。

    所以他最担心的是大明诸王,毕竟他能发动靖难来一次反向削藩,那大明的其他藩王就不会学他吗?

    但削藩也不能和朱允炆那个蠢货一样,反而是要安抚诸王,赏赐更多实惠,封赏他们以后的子孙后代,以看似怀柔实则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削藩。

    想到这里,朱棣心中也起了让解缙他们长长见识的想法。

    毕竟,这计划是他和道衍商量了足足半个多月才制定的,然而却在片刻之间被楚枭给点出来了。

    若楚枭能说的分毫不差,这些人谁还有脸质疑楚枭的能力?

    然而让朱棣做梦也没想到的是,楚枭下一秒却摇头说道:“陛下,此计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顿时,朱棣猛然一愣,但还没等他询问楚枭便继续说道:“大明未来或许会有很多问题,但绝不是因为藩王造反。而且,就算是以怀柔政策削藩,虽然短时间内可以改善皇族内部斗争。”

    “但相信我,只要皇家人继续繁衍下去,藩王的问题就会周而复始。并且,如果现在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让祸患在某一天彻底爆发!”

    噗通!

    几乎是瞬间,帷幕后面忽然传来一阵躁动。

    楚枭和朱棣下意识的看去,然而帷幕后却再也没任何声音传出来。

    解缙的嘴被杨荣、杨浦死死的捂住,他想要冲出去对峙却根本无法挣脱。

    开玩笑!

    刚才此人这番话,已经是在诅咒大明皇室了!

    等于就是在说,朱棣是藩王造反登基,那无论他再怎么削藩以后也依旧会上演相同的一幕!

    毕竟,你没办法亲手削自己的儿子!

    然而朱棣的想法却和他截然不同,因为他之所以想削藩是因为汲取了朱允炆的教训,而他除了怕再来一场“靖难”之外,也是看到了明初分封制的弊端。

    所以,他原本想着削藩能进一步加强皇帝对官僚的控制。

    然而随着楚枭话音一落,他却想到了自己的三个儿子,老二朱高煦迟迟没有去就藩,不就是惦记着皇位吗?

    “那当务之急,朕理当如何?”而想到这,朱棣立刻冷汗直流。

    这时眼看时机已到,楚枭也终于引入正题道:“削藩肯定是要削,但不是以这种手段。而想要让诸王满怀感激的放弃爵位,陛下就要先从大明如今面临的八大问题着手。”

    “而这八大问题,臣也是不惜耗费自身运势,才为陛下推演出的强大国运之法!”

    咕噜!

    此刻,朱棣甚至已经忘记了他最初召见楚枭的目的,而帷幕后的众人也都被他的话给吸引了进去。

    开玩笑,削藩还能让诸王心怀感激?

    对此,楚枭也知道时机已到,于是便伸出一根手指道:“第一,陛下想要削藩,无外乎是诸王与世家门阀勾结,形成了盘根错节的联系,恐有一日靖难再起。”

    “其二,如今国内百废待兴,底层百姓食不果腹,衣无二彩,若假以时日必然成为祸患!”

    “第三,结合第一与第二两点,世家门阀掌握入仕途径,诗书传家;而百姓食不果腹,能吃饱已是问题,何谈读书,因此导致科举难开,若再开也只是滋敌世家,导致朝中世家底蕴越盛,陛下越无人可用。”

    “至于第四,便是北方苦难之地,如今被蒙古肆虐,朝中却不支持陛下北伐!”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