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五章

    汉儒听着这番说辞尽皆沉默不语,认同不认同且不说,至少没有出言反驳。

    这个时候这次论道的目的性已经一览无余……吹风呢。

    大宋是正统,却不能恢复汉唐旧土,别提什么长白山了,连黄河流域上游都在人家手里,河套那样的宝地业已丢弃三百多年,东京城现在想争这个华夏正统,还不明说,等我恢复汉唐旧土,淮河以南的你怎么说?

    看破不说破,汉儒不吱声不代表所有大儒都喜欢听这套说辞,比如超人谷神,比如李乾顺的小舅子,比如藏王派来的小喇嘛,据说还是活佛转世,被称为当代佛子,是班禅弟子。

    宋代以前早有定论,夷土可建制可番属可羁縻可汉化,都不行的话先保住中原和关中。

    此时,中原都保不住了……你跟我说恢复汉唐疆土?

    大理不用说了,使节在这个场合不会发言,金国换谁来都能喷红妆一脸,偏偏是谷神来了,也是闭目不语,小喇嘛与世无争,所以只剩了李乾顺的小舅子。

    历史上李乾顺在位五十四年,开创西夏盛世,属于一代明君,国舅爷是来镀金的,同时也要看看宋金榷场的宝贝,却不想听到红妆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语。

    谁不知道汉人那些个炮制夷土的法子,制约夷王怜惜夷民,使其慢慢汉化,上千年来,汉人可不就是这么做的,制夷王制的是谁?

    让你得逞我王族还能有个好?

    国舅爷吊着眉头就说了,“听闻行在去了临安,不知几时还都呀?”

    这话一出口,已经有人在底下憋不住笑了。

    李乾顺让开一个口子,完颜宗翰·粘罕借道占了襄阳,顺流直下两天就能把你家赵构撵到海上住几个月,等到大雪纷飞时候再回来话梅煮酒论英雄吧。

    简直笑死!

    红妆却也不与他们争辩,没有意义,只是淡淡的说,“大都督有令,明年春耕过后举兵北伐。”

    等我们扫了金庭,把他们赶出山海关,下一步就是西夏,等着吧。

    这是陈谦的意思,蒙古确实快要崛起了,不得不重视,内外蒙加起来比北宋版图都大的多,让完颜晟·吴乞买去草原折腾折腾蒙古吧。

    如果成吉思汗现在出生了,陈谦不认为宋朝还有什么挽救的可能性。

    第一次论道就这样不欢而散了,当然,重头戏还有榷场。

    接下来红妆主要向宋朝的名儒大贤推荐化肥,向吐蕃、西夏推荐铁器。

    论道之旅至此分为两波。

    “崔司正,你这个化肥我认为没必要,南面是不会买的。”

    经传习馆一役,崔子照对自己这个本家极为佩服,甚至生出撬墙角的想法,别看只是一个时辰的接触,他已经看出来眼前这个女子别看年龄小,却是儒佛道样样精通,这要是请回岳麗书院,书院弟子的眼界和深度都能提升很多。

    红妆淡淡的笑,“山长,为何无用呢?”

    崔子照指了指南方,“占城稻已经漂洋过海而来,一年三熟,根本吃不完,要着化肥何用?”

    这就是完颜构成就南宋中兴之主的重要必备条件。

    不与国舅爷论长短,这次红妆却丝毫不让,“山长此言差矣,我们这次论道还没结束呢。”

    杨时手捋胡须颔首,“确实,君实此言差矣,根本吃不完的是朱门,佃农佃户没饭吃的还有很多,推广下去,天下人吃饱了也就安定了,人心凝聚,亿万子民齐心协力,何事不可为?”

    红妆大喜,大礼拜见,“老大人说的太对了,这化肥本身就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即老大人所说的人心凝聚,这一点很重要,帝王不仁天下共讨之,举兵而来的多是能吃饱饭的,可是却能得道多助,比如西夏进攻我川陕,当地百姓吃不饱饭怨声载道,他们本是汉人本是宋民,却帮着西夏兵马做民夫,为何?”

    这话顿时引起剧烈反谈,四大山长包括杨时顿时对红妆怒目而视,那火焰都要喷射出来了,如果不是因对方是女子,就要上前饱以老拳。

    最终还是崔子照对本家说话,“西夏何以在我大宋得道多助?滑天下之大稽,谬言矣。”

    红妆拱拱手,“诸位前辈,不是李乾顺得道,是大宋失道,这里的失道还有两层含义,一来当地土地兼并严重,百姓吃不饱饭,西夏来了给你军粮吃让你做民夫,帮助他们攻打大宋城池,你做不做?要知道打的就是土地兼并的地主,平日里恨得牙痒痒,如今能报仇如何不能做的?仓廪足才知廉耻呀。”

    众皆无语,一来土地兼并是历朝历代大问题,北宋灭亡后,国家的上层学者官员也有进行反思。

    二来,他们是受益者呀。

    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从周王朝开始到诸侯到中央集权,赵匡胤开了历史先河,国家养士近二百年不用交税,帮助官家治理天下,如今听闻土地兼并……如之奈何?

    这时,陈懿忽然对着小姑娘拜了一拜,这一举动吓人一跳,这位可是四大山长,论年纪论儒学深度论地位论资历,这小姑娘……

    “前辈这如何使得。”

    红妆赶忙上前搀扶,得亏她力气大,不然还真就扶不起来,可见陈懿决心。

    “司正,土地兼并这茬不用再提,历经千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我等老朽何德何能,你先说失道第二点吧。”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尴尬气氛逐渐缓解。

    兼并是真,可是天下也需要他们来治理呀,百姓只知道吃饱穿暖,他们不会治理天下呀,所以,我们也是有功劳的。

    除非全天下的人都是读书人!

    “这第二点就是之前说过的民族自信心,百姓对华夏民族的认可,不只是汉人,华夏文明海纳百川,汉唐疆域民族上百,最终不都在华夏民族团结下一起面对世界面对人生面对生活?想要建立民族自信需民族文化自信,不是汉族却学习汉族文化,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人人读书,各民族团结,华夏民族自信只需三代人既能建立起来,历经十代即牢不可破,哪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子民也认可华夏民族。到那时外敌入侵,他们就不会去帮忙搬抬物资,即便是在刀剑胁迫下不得不为之,不单不会成为主流思想,还要遭世人唾弃,裂土是国之大罪。”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