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六章

    刨除人人读书,其余的道理很简单,汉朝经营丝绸之路,西域之外哪个国家敢在必经之路上设卡,或者因为利益做下搓火邻居共抗大汉,甚至入侵的事实,汉武帝直接发兵去揍你。

    唐朝时候高句丽染指长白山,李世民发兵打了五遍,虽然没能打服,至少他不敢再染指了,那块地方还是华夏疆土,哪怕后来成了辽国,也是在华夏文化治下四百年,可要是让高句丽占去,就不是一回事儿了吧。

    别说什么中医、屈原、端午,长白山都是他的。

    这个时候小草过来找红妆,说是大都督找她,可是红妆觉得自己这次论道正在节点,话没说完她自己都觉得别扭,于是跟小草说,“让大都督等一会儿,我还有几句话,说完就去。”

    崔红妆的这个反应惊呆了诸位大儒贤者……

    有人想,崔司正在这地界居然如此受宠?莫不是大都督禁脔?

    有人想这不是恃才傲物吗。

    有人想这个大都督居然如此不着调?点滴威信也无?

    红妆不管这些个,加紧措辞,对诸位前辈认真的说,“晚辈恳请诸位前辈对这个化肥引起重视,华夏的山地也占了很大比重,不是所有地方都是鱼米之乡或沃野千里,而且天书一再提及习的重要性,我等立志修身之后要做事的,不能空谈,须要在事上磨炼自己,做什么事儿呢?自然是与我们立志相关的事情,为万世开太平,为生民立命,那也需要帮助生民吃饱吧?想要一统华夏恢复汉唐疆土,要不要更好的武器和铠甲?这化肥的制作方法以及火器研究等等都需要践行。”

    作为当代理学扛把子,杨时早就明白所谓天书心学核心,不是心如止水不起波澜,而是将心沉在湖底,纵有波涛万丈,也动不了心丝毫,这是出尘篇。入世篇须践行即——习!事上磨,却也加入佛学三不持,这一点是器是用是不迷,核心理学在向内求,心如明镜台勤勤拂拭,从而明心见性。

    所以普通人的习很关键很重要,譬如一个将军,有经验的不打没有准备的仗,经验来自哪里?

    习!

    当然,普通人就没必要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了,都出尘了,谁来做事?华夏文明如何传承?进大山里找人吗?

    短短一个半时辰,杨时就把王阳明的心学研究到这一步,当代理学泰山北斗果然不是盖的。

    此时杨时静静的等待红妆说完话,又等了几息,见她彻底表达完毕,笑道,“赶早不如赶巧,何不一起拜见大都督?”

    这是他的政治任务,可也是所有大儒的想法,一年来,淮北大都督每每都有惊人之举,本来与理学无干,如今却举着天书闯入理学界,如何能不见呢?

    红妆犹豫了片刻言道,“见可以,前提是你们是否认可天书传习录,如果不认可,就没必要见了,徒增烦恼。”

    杨时颔首,“认可。”

    崔子照说道,“认可。”

    陈懿,“认可。”

    随后各家大儒纷纷表示认可,只是认可而已,又不是今后主研方向,本来就能在理学和佛学中找到痕迹,我不单单钻研理学、佛学,我还学道呢。

    红妆也知道但不介意,种下一颗种子就好,你见花开时便能记起这传习录。

    当下带人去往不易山庄。

    看到宝石的时候,杨时先是大吃一惊,随后怒到胡须乱颤身体发抖,崔子照赶忙过来搀扶,手掌在后背推理,帮老人家顺顺气。

    前来拜见大都督的名儒大贤都被宝石的年龄和性别惊着了,此刻却一直看杨时,看他怎么反应。

    东京城能天下论道,能有效阻挡金军南下步伐,至少不是土匪窝,所以儒家弟子既可以在金銮殿怒骂官家,自然可以群起而攻这什么大都督,就看杨时怎么带这个头。

    足有半柱香功夫,杨时才顺了气,大骂,“宗汝霖匹夫也!误国老贼耶。”

    众儒一下尬住了。

    骂大都督可以,骂宗泽就没必要了吧。

    杨时跟他们不一样,其从政半生,他深切知道,没有宗泽允许,天王老子来了,也不可能帮助眼前这个小女孩接收他故去后东京城的政治遗产。

    杨宝石怡然不惧,起身后掐着腰,拿出对待柳元那个态度,斥道,“老人家好不晓事,宗爷爷死在对抗金军侵略的战场上,如何成了误国之贼?”

    从论道开始,陈谦猜到,宝石即将走上全国前台,特意给她开了小灶。

    不是原则性问题,不要辩驳。

    辩驳时,就事论事,不要说自己人怎么样,然后对方怎么样,没必要,而且会让事情发生不好的变化,即不以人的目的而转移的事物发展方向。

    比如此时,宝石说,我爷爷死在战场上,当时你这老头在干什么?还有脸在这狂吠。

    宝石要做的事儿是什么?

    获得全国上层人士支持,而不是呈一时之快。

    和光同尘相忍为华夏,你总有一天会需要他们的力量,而不是让他们成为你的阻碍。

    又教她,不要让矛盾深刻化,关键时刻转移注意力。

    小宝石放下掐腰的手,可爱的小脸上露出笑容,“红妆姐姐,凤翔府地龙翻身后又遇疫病,是大疫,死伤无算,吴阶致信康王,康王以凤翔府整体投降金军,并辅助金军攻川为由,拒绝提供医、兵、钱、粮,帮助凤翔百姓渡过难关。今日我命你率领全体宗教司医护兵前往凤翔抗疫,我东京城将提供粮三十万石、布十万匹、银五十万两,一应药石可沿途购买,红妆姐姐现在就去吧。”

    崔红妆躬身行礼,“谨遵大都督号令,卑职必定倾尽全力,助凤翔府百姓脱离苦海。”

    红妆领命而去,宝石看向杨时,虽年龄小,不过经历这许多事情,来往者都是人尖子,看势、看君臣佐使大概能看清。

    杨时欲语还休,他想说什么?

    他又能说什么?

    这件事康王错了吗?呸,是官家错了吗?

    凤翔不是被收复,是金军主动撤兵了,就像当年的靖康东京城,去年的洛阳、郑州。

    他们怕川、陕、淮河、东京城合围,因当地根基不深又无人种地做匠进行生产,相反其主要目的是拖垮东京城周边,破坏生产,而不是与宋大决战。

    这种形式下的凤翔突然遭了难,官家不管,似乎也不用去堵天下幽幽众口吧?

    反过来,他难道能去指责东京城?说你云在青天水在瓶,多管闲事是图谋不轨,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一再提及华夏文明正统为了什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