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英雄录 > 第五章 道门三玄

第五章 道门三玄

    拜南华道人为师以后,和老道交流中林乾这才知道原来他们的门派传承自战国时的庄周一脉,祖师便是大名鼎鼎的庄周,也就是庄子了。

    根据南华道人的介绍,他们师门所遵守的是“道法自然、无为自化”。

    而在入门以后要修三本经书,其中一本为本命书、也就是以其为整个修行生涯中最重要的心法,其余两本为辅,在本命书的基础上相辅相成而用,这三本经书分别是《道德经》、《南华经》、《易经》,也就是外人所谓的“道门三玄”。

    南华道人把经书陆续取来后,看着堆成小山似的“经书”,林乾知道其实字数并没有多少,但由于都是刻在竹简之上,所以看起来非常的多。清风明月两位童子把竹简打开后,发现上面书写的文字是隶书,受过良好现代教育的林乾,发现部分他都认识。当他表明这一情况时,南华老道啧啧称奇,像林乾年纪这么小,而且看起来像农家子,本以为不会识字,可没想到却能认识出来一些,虽然这样,南华老道却也打算从文字到内容一点点开始教习。

    南华道士让三个小娃娃都跪坐下,而他也是在竹塌上坐了下来。从头给林乾讲解这三本书:“你面前的这些经书,分别是《易经》、《南华经》、《道德经》,是咱们道门最重要的三本经书,在咱们师门中,入门以后都要修习。不过要分清主次:《易经》是术,《南华经》是理,而《道德经》则是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是先秦诸子分家前到家老子李耳所撰写,是咱们道家最重要的一本经书。其时诸子皆为所共仰,《道德经》讲的是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

    “老子用了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解读了天、地、人的关系,乃至整个修道的规律。一本《道德经》为咱们道门,定下了基础、根基……”

    随着南华道士的解读,林乾这才明白:道德经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并没有分章;而不是他在后世读到的:《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分为八十一章那种。

    “《道德经》中道、德二字各有不同的概念。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

    听到这些,林乾才有了清晰的认知:原来《道德经》里“无为而治”的主张,不单单是它的基本思想,更是其修行的方法。

    南华道士清晰的讲述了《道德经》的大致内容后,便又继续说道:

    “而《易经》则是术,黄帝得天神相助,授以天书破蚩尤妖术,擒杀蚩尤统一天下。黄帝平息战乱以后,命仓颉造字,将九天玄女所授天书内的各种秘术记载下来,便流传下来……

    所谓的术,便是卫道之术法;道术一词,源出咱们师门祖师所写的《天下》,是咱们的开派祖师庄子深入研究《易经》以后才明确的;道术与“方术”、“方技”是一个意思,而不在咱们道门的红尘中人,也有称此为“仙术”的。

    术之重在于传承,这世间常有一些有志修习道术的人,不是无暇修习便是难遇明师,常常望术兴叹,得其中缘法之人少之又少,不过只要能精通术法,便能在这世间留下鼎鼎大名:像伏羲、神农、黄帝、大禹、周公、文王、老子、庄子、黄石公、鬼谷子、京房这些人都是其中翘楚;

    黄帝留下来的祕笈,在周朝被姜太公晚年在昆仑山得到,他利用道门中的方术,身背《封神榜》助周伐纣,而传周祚八百年。

    战国时鬼谷子王诩老祖将道门方术修行到了极致,他将祕术传给徒弟——苏秦、张仪、孙膑、庞捐,使成为当时有名的将相之才。

    到了咱们汉朝,张良又从黄石公化身的圮上老人那里传授了许多方术,一直旺汉到现在……”

    “道以术显,术以宏道。因为咱们道门中人也要出世入世,所以咱们修行时用之济世度人,以成就三千功德。

    《易经》中内容包罗万象,而其中:山、医、命、相、卜五术更是其中之精髓……

    山,也称仙,是修行之术。即咱们道门的修炼之法。就是通过服饵、丹法、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身体”与“元神”,以达超脱身心的。借助于日、月散出的能量来修习自己的道法,这就是常说的盗天地、夺造化……

    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来达到形体超脱的境界。在修炼过程可以借用天地之力量,能够产生各种神通。

    山术其中又分为丹法、玄典、符咒、拳法、服食等修炼方法,

    老子有云:吾之大患,为吾有身;如若无身,吾有何患哉!

    其中食饵——是食用天地灵物、早晚饮日月之精华用以修炼。

    筑基——是利用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感悟天地之力的一种方式。

    玄典——则是向内,内窥自身元神,进而达到身与气合的一种方法。

    拳法——就是修炼身体、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式。

    符咒——是利用通灵、修炼等法术,其主要目的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是互道的一种方式。

    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打坐、修炼、丹道、武学、食疗等各种方式来修炼自身、与炁的契合……

    所谓从医行善,治病救人,大功德也,而医便是以医术为方法,治病救人,累计功德:伏羲画卦,肇启《易经》。而黄帝祖述《内经》,神农撰用《本草》,从此开创“三坟”之学。三坟之学既道的本源,亦是医学的本源……

    五术中的命呢: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是对人自身未来命运的探索。

    所谓“命”,就是透过命理,来规避危险,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能在修道的路途上走更远的一种学问……

    相,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对自然的观察和认识,分为三类:天相,人相,地相……

    卜:就是占卜。命的判断是以人为对象,而卜的对象是人以外的事物情境。卜的使用大多用于(战术)之取胜,身为军师者大多精通此术……”

    “五术是非常复杂、玄奥的:囊括宇宙、天地、人体,时空,阴阳……揭示了万物真谛,及其变化无穷之道法。万事万物,阴阳相互对立又能相互转化,如冬去春来,夏去秋来,月升日落,老死少生……

    除此之外,术法中还有符篆、祈禳、禁咒、内丹、外丹、炉火黄白、辟谷、房中、仙药、服气等,更是从理到术的实施……”

    面对这引人遐想的神奇术法,听的这三个小娃娃心驰神往,恨不得马上就去修习。讲完这无比神奇的术法后,南华道士继续说起了《南华经》:

    “而咱们师门的《南华经》则分内篇、外篇、杂篇,其中内篇七篇皆为咱们祖师所做、而外篇二十八中部分是门人所做、杂篇十四都是其他传人所补充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