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金扎撒 > 第120章 《易筋经》的精髓不在功夫(下)

第120章 《易筋经》的精髓不在功夫(下)

    好不容易等长生背诵完毕,朱慈炤叹了一口气道:“唉!这都是啥呀?”他转向老方丈,问道:“方丈大师,《易筋经》不是绝世武功么?怎么都是些养生之道?”

    老方丈答曰:“是呀,朱施主一语中的。《易筋经》本就不是武功,但即是养生之道,其实也是武学心经,能使武者修心养性,修心养性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朱慈炤想了想,还是说道:“养生之道,道,不是道家的东西么?方丈大师,咱们少林寺,不是佛家吗?干嘛练那道家的东西。”

    老方丈顿了顿,摇了摇头,“所谓离经背道,恕老衲无解。”又对住持和尚说:“你是医道大师,还是给朱施主讲讲道吧。”

    住持老和尚“哦”了一声,说道:“我华夏文化博大精深,但都起源于道。始有道家老子,精辟之道德经。即使天竺佛家也渊源于我中华道家。朱施主先前师门成先生、赵先生,也都是道家大师,更是老衲我之医道老师。”

    “嗯,”老方丈这才接着说:“朱施主也看到了,长生的伤,正需要修心养性,所以老衲给他讲《易筋经》,并无传授之前给朱施主的少林武功。朱施主将息几日,便可继续练功。只是长生这边,也得有个人,能陪着一起演习《易筋经》,朱施主是否有时候啊?”

    朱慈炤想了想,觉着还是得在长生养伤的时候,自己就在少林武学上,得到长足的长进。否则,这看着长生的伤是能够治好的了。不能等到他恢复了元气,成家功夫加上少林功夫,那可很快就能赶上来了。老方丈,到那时,还不只看重长生一人么?自己还能真的承继正宗的少林功夫衣钵吗?

    仿佛老方丈看透了他的心事,又说道:“少林功法,无论七十二绝技,无论这修心养性的《易筋经》,更无论老衲所授予的,根据朱施主的身心状况设计的,那许多的套路技法,只要勤加演练而常习之,都会殊途同归,达到老衲的水准。”

    朱慈炤听着,不是想着他已学了很多适合自己的少林功夫,再和长生一起学习好《易筋经》,之后再演练七十二绝技;到时,再与长生一起竞争老方丈武学衣钵的继承者。而是想着,尽量在长生修身养性之时,就精进已习得的少林功夫,及早练成七十二绝技;等长生养好身体,开始练功之时,他自己可能就已经,将长生甩出竞争者的范围,成为老方丈唯一的传人。

    如此,他决定,还是先放弃“修心养性”的《易筋经》。老方丈也说了:《易筋经》通常也是练成七十二绝技之武学高僧们,才开始研习之的。

    于是,朱慈炤回答道:“既然《易筋经》是武学高僧才研修的,弟子朱慈炤不才,还是老老实实地,先练成方丈大师教授的少林功夫,回过头再说吧。”

    住持老和尚听得,马上也说道:“方丈大师,这样也好,就让朱施主先行习练少林功夫吧。给朱慈炤单独传授武学,您有劳了!长生这边,我会帮助他按照您的教导,研习好《易筋经》。就让旺才陪着一起研习吧?他俩本就在东南少林寺,跟老衲一同研习医道好着。”

    正说着,成赵琳赶了回来,他一进门,就“噗通”一下跪倒在老方丈和老住持两位大和尚面前,乞求道:“两位大师,在下成赵琳,也要研习《易筋经》。长生小师弟是我恩公,他疗伤的时候,我可以先代他练着《易筋经》十二式动作。小师弟纠正我动作之时,实际在心里就也练好了十二式。等小师弟一能下床,肯定就算已练成了《易筋经》。”

    一直坐如钟、站如松的老方丈,刚才与朱慈炤说话那会儿,一直就没有动过,一直都如钟般坚固安稳。此时,却立身站起,上前亲自把赵琳扶了起来。当面说道:“甚好,甚好。善哉,善哉!”

    话毕,直接抬脚走了出去。

    没想到,本已老态龙钟的老方丈大师,真的如住持老和尚所说,似乎返老还童一般,行如风,扬长而去。

    住持老和尚,则对赵琳说道:“方丈大师,答应你了。你去陪长生研学吧,今儿的功课可不少啊,去吧。”

    “是,谢住持大师。”赵琳开心地答应着。

    送住持老和尚也离开。

    朱慈炤赶紧朝长生、旺才他们点点头,也没人搭理他。他也不计较,昂首挺胸径直地,追随着住持老和尚出去了。

    赵琳愤懑地说道:“真是的,他还不愿意,我还不愿意他过来呢!”

    长生则叫住赵琳过去,然后才说道:“咱们和他早没关系了,用不着管他想什么做什么。琳兄要是想学《易筋经》,那明儿方丈师傅过来授课时,你也就先不要出去忙事情了,就和旺才师兄一起听课吧。”

    赵琳却说:“小师弟,其实我并不是也要学《易筋经》,我恐怕是听不懂。只是想在您不能练习动作之时,帮你比划比划动作。您可得告诉我怎么做哦,至少我得做出来的动作还算好看才行吧。”

    旺才对刚才赵琳怼朱慈炤的样子,感觉很欣赏,马上说道:“琳师弟,你行的。我相信你,一定能学好《易筋经》的。你在这么短的时日内,功夫长进特别快,比我都强太多了。我刚才还担心,方丈大师和住持大师,他们要我陪小师弟研习《易筋经》,我正心里打鼓呢,怕担当不起。你一出声,就帮了我大忙,让那朱慈炤也无法嚣张了。”

    长生听着,坦然地笑道:“你们二位师兄,就都别谦虚了。我现下就再给你们慢慢复述一遍,你们拿笔记下来,一有空就看看,多研习,定有收获。俗话不是说嘛: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咱仨联手,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对吧?”

    “对,对。”旺才和赵琳,异口同声地都回答着,一边就开始找到笔墨纸砚,立马摆好的架势,是要把口口相传千年的道家《易筋经》,一一都记录在案。

    从此,每日早上,赵琳都要按时给长生灌肠,然后盥洗漱口、更衣清扫屋子。稍事休息,方丈大师和住持大师就会过来了,他们一是给长生把脉,看伤势恢复的怎么样了;二是与旺才一起,给长生换药。估计,这样快的恢复状态,只须七日之后,长生腹部伤口的缝线,就可拆掉了。

    然后,方丈大师,便开始当日的《易筋经》授课。

    到了下午,所有例行事情,都差不多做完了,赵琳和旺才,便同长生一起,开始一同研习《易筋经》。

    本来,旺才和赵琳一同住在小院子里的一个单间屋里。

    但赵琳不放心长生,夜晚总是守在长生床边,一搞就是一宿,时刻都不离开。

    旺才干脆帮赵琳,就在长生的屋里,又支了一张小床铺,赵琳也就一直睡在长生屋里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