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病

    孙小苗把儿童退烧药、感冒药都找出来备用,以她前世的经验,孩子初期的发烧在晚上容易达到一个高潮。

    看样子今晚她要连轴干,甭想再睡安稳觉了。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慌张,孩子病了就知道找林易平,然后不管什么情况都带着去医院看。

    在医院经常是在拥挤的大厅里,听着周围孩子们的咳嗽是声排几个小时的队,这个期间孩子经常是在她或者是爸爸怀里难受得一动不动,这种情况无论是对于大人还是生病的孩子都是雪上加霜……

    而这次重生,给了她无穷的力量。

    她知道她并不是上天的弃儿,一定有种力量在呵护着她,甚至给她开了小灶,重启了这次游戏。

    既然这样,还有什么可怕的。

    孩子生病了,她的心也低落了一些,但是依然很平静、很稳定。

    她按部就班地准备着该准备的事情。

    晚上,孩子就不能再乱吃东西了,问了问童童想吃什么,她只是摇头。

    于是给孩子喂了半杯温开水,给她拿出她喜欢的蜡笔和涂色书后,她转身去了厨房。

    生病了,除了必要的营养外,还要减轻肠胃负担,让身体集中力量来抵抗病毒,所以这次打算就做点易消化吸收的大米粥给童童喝。

    大米汤是稍凉性的食物,对于发烧需要补充津液的人来说很是适合。

    一把大米下锅,为了增加口感,孙小苗又抓了一点点食用碱。

    这样熬出来的大米粥稍带点绿色,汤汁会变得更加滑糯,味道也更香。

    趁着孩子现在温度还不高,精神还不错,孙小苗把熬好的粥端进了屋里。

    然后一勺一勺的吹好喂给她喝。

    米粥着实是很香,口感也很棒,而且妈妈还亲自喂给她喝,所以童童也没有任何逆反,一小碗粥很快就见了底。

    孩子生病了,孙小苗也食之无味了,粥倒是熬了一大锅,她就着一袋咸菜丝也喝了一碗,算做自己简单的晚饭。

    剩下的留着晚上童童吃药的时候给她再热热喝点,西药寒凉性大,对孩子的肠胃都不太友好,吃药前喝点热乎乎的粥汤,是再好不过了。

    果然,孩子的体温一直在攀升,38.1℃、38.3℃、38.4℃……

    晚上九点,睡觉前,已经到了38.5℃。

    但是孙小苗看着童童精神状态还不错,一会儿画画,一会儿给孙朵朵梳头,一会儿玩粘贴……

    摸摸她的小脚丫,有点凉。

    孙小苗打来一盆温水,让童童坐到她的小板凳上,把脚泡了进去。

    肉肉的小脚丫摸起来嫩嫩的、滑滑的,每个小脚趾豆跟玉米粒一样饱满。

    孙小苗一边在水里给她揉捏,一边摩搓着。

    水凉了就再添些热的,一直把两只小脚丫都按摩热乎了才作罢。

    这时候童童的脑门上也出了一小层汗。

    孙小苗给她擦干净脚,换好睡衣,让孩子躺下,盖好被子。

    今天的窗户都得关好了,虽然床挨着里面的墙壁,没有直接靠窗,那晚上也不能再吹凉风了。

    这时候孙小苗才想起来,把客厅的沙发床挪进屋里来。

    沙发床不算太重,孙小苗把它折叠起来,连推带拽的就搞进了屋里面。

    放在了床和窗户之间,打开来正好占下。

    桌子则挪到了靠着床脚对面的墙壁侧。

    童童看着妈妈的床就挨着自己的床下面,顿时很兴奋了起来。

    她掀开被子就跳到了沙发床上,在上面滚来滚去:“妈妈,你的床好棒,我也要睡这里。”

    的确,沙发床一边挨着有窗的墙壁,一边挨着高一截的小床,三面都被围堵的严严实实,看起来好安全,好隐蔽。

    只是沙发床太软,不适合孩子睡,而且毕竟离着窗户近,窗缝里多少会透过来凉风的。

    费了好大劲,才把童童劝退回去。

    一切收拾妥当,两人关灯睡觉前,又给童童测了一次温度:38.3℃。

    没有再升高,而且下去了一点点,孙小苗心里稍微安定了一点点。

    关灯后,童童坚持拉着妈妈的手睡去,孙小苗把手抬起来放到小床上,握起那只软绵绵的小小的手,她仍然觉得自己在做梦。

    又仿佛刚刚从一场噩梦里醒来一样,她已经有点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现实,那个是梦境了。

    一切有为法,都如梦幻泡影……

    既然都是梦境,何必去追究哪个更真实呢?

    既然都是梦境,那么最重要的不是当下的感受么?

    既然都是梦境,那么就从心出发,为自己这颗心而活吧。

    握着妈妈温暖的大手,不一会儿,童童就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她睡着了。

    可是孙小苗不能睡,她得时刻摸着孩子的体温。

    台灯、退烧药、耳温计都在手可触及的地方。

    水盆、毛巾、暖壶里的温开水,这些做物理降温的道具也都准备好了。

    孩子的一场普普通通的发烧,这样的夜晚对于妈妈来说,那就是一场战争。

    她不仅要准备好一切常用的药品和医疗手段,更重要的是她还需要有一颗稳定的心,一颗勇于承担风险和勇于尝试的心。

    这样你才能摸索出孩子病程的基本规律,尽量让她自己的免疫力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才能让她在以后的每次类似的病程里变得越来越强壮,抵抗能力越来越强大。

    而不是,一开始就吓得惊慌失措,去寻求外力,去使用那些看起来最有效,但其实对孩子的免疫力却最残忍的某些医疗方式。

    上辈子孙小苗就是吃足了这样的苦头,她一开始就带着孩子去输液,因为输液降温最迅速。

    可是她渐渐发现,每次生病不输液就不会好,这已经成了孩子依赖的医疗手段。

    而且孩子的免疫力越来越差,一点点风吹草动,孩子就很容易染上感冒发烧。

    这次,她决定试试不一样的方法。

    孩子睡着以后,每隔十几分钟,孙小苗就会用手探探她的额头。

    现在孙小苗的手感已经有很高的准确度了,虽然没有体温计准确,但是±0.3℃的误差率差不多了。

    她能感到孩子的体温一直在攀升,不到两个小时,孙小苗估计已经突破38.5℃了。

    用耳温计一量,果然38.6℃。

    虽然医生总是把38.5℃作为孩子吃不吃退烧药的一个标准,孙小苗却觉得她可以拼一小下。

    孩子不知道是因为烧的,还是睡的沉,一直都没有醒,但是呼吸声越来越粗重了。

    孙小苗开始了物理降温,她在水盆里倒进一些温水,把一块小毛巾浸湿,拧半干。

    拿到床边来,孩子的毛巾被已经被她踹到了脚下面,说明她已经感觉到热了。

    先把孩子的额头和脸擦湿,又把孩子热热的小手心也擦湿,然后把毛巾叠成长条放到孩子的额头上。

    退热贴以前孙小苗也试过,但是童童这个孩子很敏感,无论是醒着还是睡着,只要一贴上,几秒内她就给撕下来。

    她说不舒服,为啥不舒服,孩子也说不清,做妈妈的只能摸索自己孩子的脾性,然后接纳就行了。

    接着就是不断地换毛巾、换水。

    期间,她还拿起孩子凉凉的小脚丫,左右换着搓擦,加快血液循环,给脚升温。

    就这样忙活了一个多小时,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凌晨一点了。

    孙小苗摸摸孩子的小脚,已经不凉了,有些温度了。

    她就知道了,这次发烧的最高点已经扛过去了。

    果然,不多久,孩子额头不再烫手,有点温了,孙小苗估计应该下降到了38.5℃以下了。

    用耳温计测量一下,38.4℃。

    温度一下来,孙小苗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了些,仿佛一场战役开始以胜利收场了,她有些昏昏欲睡了。

    于是把毛巾、水盆都放到桌子上,给孩子盖好被子,她也沉沉的睡去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