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十大神器 > 第二百五十六章:光武中兴

第二百五十六章:光武中兴

    邓禹接着分析了当今天下的局势,“刘玄的更始政权刚立,尚不稳固,他底下的绿林将领不过是些贪图荣华富贵的庸人罢了,根本无法剿灭赤眉、青犊这些在各地作乱的贼军!”

    “是啊!自王莽篡汉起,天下豪杰群雄并起,如今各路起义军占地为王,谁也不服谁。天下郡国如此之多,我只得一个,又怎么能一统天下呢?”刘秀问道。

    “文叔,当年高祖皇帝也是从一个小小的沛县起兵,后推翻暴秦、灭强楚,这才建立了大汉王朝,此后,高祖皇帝诛杀各路异姓诸侯王,大汉的皇权这才得以稳固!”邓禹道:“文叔何不效仿高祖皇帝,屯粮添兵、招揽贤才、笼络民心,救万民与水火,建高祖之伟业。依文叔你的才德,如此,定能复兴汉室!”

    “仲华,你这也太看得起我了!”刘秀高兴道。随后刘秀命左右侍卫称邓禹为邓将军,留其在营中,共商作战策略。

    王朗起兵后,刘秀从蓟县到信都,派邓禹征收各郡县兵卒数千人,随后邓禹率领部队攻打乐阳县,又跟随刘秀到了广阿。

    邓禹成为刘秀军中的一员后,刘秀任用将领多问于邓禹,邓禹不断向刘秀举荐人才,刘秀认为邓禹知人善任,事实也果真如此,邓禹所举荐的人选都与其职位相称。

    不久,邓禹与盖延率骑兵于清阳击铜马军,盖延先到,却因作战不利,退守保城,结果被铜马军围困,幸亏邓禹率军及时赶到,大败铜马军,并活捉铜马军大将,刘秀这支军队连战连胜,至此北州被刘秀基本平定。

    更始二年,赤眉军西入函谷关,刘玄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建威将军刘均等诸将,分别在河东、弘农抵抗赤眉军的压进。

    奈何赤眉军众多,王匡等人实在无法抵挡。此时,刘秀见赤眉军大举进攻关中,料想长安迟早会被赤眉所破,于是命令邓禹率两万精兵趁机夺取关中。

    “本将命韩歆为军师,冯愔为积弩将军,樊崇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欣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引并西进关中!此战务必拿下关中!”邓禹一声令下,全军将士呼声高亢。

    刘秀这时来到邓禹身边说道:“仲华,此战是我们有史以来最关键的一战,只要拿下关中,北方战事基本上就已经平定了!”

    “嗯!”邓禹点头。

    建武元年,正月,邓禹率大军翻越太行山,出箕关取河东,河东太尉闭关拒战,邓禹率军强攻,连攻十日,终于大破守军。

    攻下河东后,邓禹继续率军攻打安邑,怎料连攻数月都久久没有攻下来。这时,更始大将军樊参率数万人直扑邓禹而来,邓禹派诸将在解南积极应战,终大破敌军,斩杀樊参。

    随即,王匡等人合军十余万,再战邓禹,初战邓禹失利,天黑后双方停战。军中,韩歆对邓禹说道:“将军,现如今敌军兵力太多,我们还是连夜撤退吧!”

    韩歆此话一出,众将纷纷附和,只有邓禹摇了摇头说道:“不行,如果现在撤退就等于我们之前的军是行动都功亏一篑了!敌军虽然兵多,但是兵威不足,只要我们加以牵扯,耗尽他们的精力,再找准时机,定能破了敌军!”

    于是在第二天的时候,邓禹命令将士避战不出,并且重组队伍、调整部署。

    第三日清晨,王匡举其全部兵力攻邓,邓禹还是命令将士坚守不出,王军久攻不下兵疲撤退,待王军撤退至营前时,邓禹一声令下,命令所有士兵倾巢出动发起反攻,王军来不及防备,士兵们纷纷丢盔弃甲败退而逃。

    邓禹见此率轻骑急追,并俘虏了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此战大捷。

    同月,刘秀在鄗邑即帝位,并派使者持节拜邓禹为大司徒。

    “奉旨!召令前将军邓禹,深执忠孝,与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斩军破将,平定山西,功勋卓著,特派遣奉车都尉授你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邓禹接过印绶,心中十分得意。

    随后,邓禹又率军挥师于汾阴取得大捷,渡河后,入夏阳。更始中郎将公乘歙率部众十万在衙县阻击邓禹的大军,却被邓禹攻破城池将其赶走。

    与此同时,赤眉军早已攻破长安,贼军所到之处残暴掠夺,其匪性暴露无遗!百姓又听闻邓禹的部队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父老儿童皆欢手相迎,许多百姓还为其军赠送裹腹的粮肉,邓禹命手下士兵不准接收百姓所赠的食物。

    此举,深得百姓的信赖与赞颂,刘秀得知此事后也是几次写信夸赞邓禹。

    眼看马上要进入关中,一旁的部下早已急不可耐,邓禹却在这个时候下达了停止行军的命令。

    将士们不解,“大司徒,为何要停止前行呢?”

    邓禹回答道:“眼下我军粮草已经不多了,后面的补给并没有跟上来,再说我军虽然人多,但是能打的人却很少。反观赤眉军刚刚进入长安,他们粮草充实,其士气锐不可当,我们应当避其锋芒等补给的粮草跟上,再做进攻的打算!”

    “贼军们只会抢夺掳掠眼前的物资,根本没有长远的打算,只要时间一长,他们军中的粮草必然会消耗殆尽,到时候我们的粮草就会跟上,此消彼长,到时候我们要对付赤眉军便更加容易!”邓禹说道。

    于是邓禹下令整军北道,就粮养兵,以观察赤眉军的情况。邓禹所到之处,击破了赤眉军个别的营地,那些郡县纷纷开门归附。西河太守更是让儿子手奉文书去归降。

    另一边,刘秀因关中未定,急忙派人下召催促邓禹进攻长安,召令上说道:“镇抚西京,司徒你是尧,贼军是桀,长安的吏民,整日忧心惶惶,无所归依!大司徒你应当掌握时机进军长安,以维系百姓之心!”

    然而,邓禹并不奉召去攻打长安,而是派兵攻打上郡诸县,并且留下了冯愔、宗歆守枸邑,自统主力平定北地。

    但令邓禹没想到的是,这二人待他走后,居然为了争夺军权内讧了起来,最终冯愔杀死了宗歆,并且倒戈邓禹,邓禹为了摸清情况遣使者问计刘秀,刘秀得知情况后,告诉邓禹冯愔现在在黄防那里。

    于是刘秀差尚书宗广拿着符节招降黄防,一个月后,黄防果然带着冯愔率部众投降了。

    建武二年春,刘秀遣使者改封邓禹为梁侯,食邑四县,这时赤眉军西走扶风,邓禹才派兵赶往了长安,并驻军昆明池,大宴士卒。

    不久,邓禹率兵与延岑战于蓝田,却失败了。一次,汉中王到刘嘉处投降,因刘嘉的手下李宝无礼,邓禹看不惯直接把李宝给杀了。

    不过邓禹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李宝的弟弟,李宝弟弟率部下准备攻打邓禹,被将军耿欣阻拦,李宝弟弟直接杀了耿欣。

    自冯愔反叛后,邓禹在军中的威望大大降低,赤眉军在这个时候又打回来了长安,邓禹与赤眉军再战结果落败而逃,当邓禹带着部将逃到高临这个地方时,士兵只能以枣菜为食,邓禹看到这里也是伤心泪目,同时他更不甘心自己就这么被赤眉军打败了。

    不久,刘秀的召令传来,“大司徒,赤眉缺粮自然会东进而来掠夺粮食,朕派一支轻骑兵堵截他们,你们还是速速回来,不要妄动!”

    邓禹听到召令后,仍然奉召不遵,非要率饥饿之兵与赤眉交战,结果连战连败。

    建武三年春,邓禹率部至湖县,邀冯异一同迎战赤眉军。

    “大司徒,在下认为赤眉军现在依然强悍,我们不应该正面去迎击他们,而是放他们出关从左右两侧夹击才能取胜!”冯异说道。

    “嗯!”

    尽管冯异说的在理,可是求胜心切的邓禹还有他的部将邓弘根本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他们急于和赤眉军一决死战分出高下。

    果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邓弘的部队在与赤眉军交战了整日后早就饥肠辘辘了,他们见赤眉军把粮草辎重都丢在战场上败退而走,于是轰然冲了上去开始抢食这些食物,不料,那车上装着的全是泥土,只是表面用了一层豆子覆盖。

    “中计了!”

    此刻的邓弘得知自己中计为时已晚,赤眉军在这个时候发起了反攻,还好邓禹、冯异派兵赶到这才击退了赤眉军。

    心有不甘的邓禹决定复战,冯异谏言阻止,邓禹不听,结果被赤眉军再次大败。

    死伤惨重的邓禹带着二十四骑逃至宜阳,冯异被击败后,弃战马徒步逃至豁阪。

    邓禹因为此战失利,被刘秀夺回了大司徒之职,并上交了梁侯的印绶,数月后,拜右将军。

    建武四年,邓禹与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在邓州击败延岑,延岑逃往汉中后,其部将也是纷纷投降汉军。

    建武三十七年,天下平定,刘秀加封功臣,封邓禹为高密侯,邓禹进朝拜谢皇帝。

    朝堂上,刘秀接见了邓禹,邓禹见刘秀后叩首跪拜,道:“臣邓禹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万岁!”

    “仲华请起!”刘秀上前将邓禹扶起说道:“此次朕召你入宫,一是想看看你,二来朕想封赏你的弟弟邓宽为明亲侯!”

    “多谢陛下!”

    “仲华,虽然关中之战你连连失利,但好在贼军已破,天下统一!”刘秀道:“你既是朕的臣工,也是朕最最亲的手足,你为朕的江山打拼了大半辈子,朕也应该给你一个安享太平的晚年!所以朕打算撤去你左右将军的职衔,回去安度晚年吧!”

    “多谢陛下,陛下万岁!”说完,邓禹离开了皇宫。邓禹晚年勤俭持家,对待自己的母亲十分孝顺,天下既已平定,他也知道自己是该隐退了,于是疏远名势。

    邓禹有子女十三人,传其每位子女一门技艺,邓禹整顿家规、教养子孙,告诫他们不可结党营私,不可攀权附利,这些行为也迎来了刘秀的尊重,甚至邓禹的家教成为了后世的一段佳话。

    汉明帝刘庄即位后,拜邓禹为太傅,晚年的邓禹躺在病床上时,刘庄时常到其床前亲自临问。

    永平元年,邓禹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谥曰元侯。永平三年,汉明帝刘庄命人在洛阳南宫云台阁为建立后汉功劳最大的二十八位将领画像,其中邓禹就在二十八将中位列榜首。

    纵观邓禹的一生,辅佐刘秀光武中兴复兴汉室,为刘秀制定了统一的作战方略,虽然在任大司徒期间,与赤眉军交战曾多次失利,还有部下反叛也成为邓禹一生中的污点,但这并不能抹灭邓禹对刘秀做出的杰出贡献。

    接着,便是耿青的第三世,耿青的第三世是后汉末年的诸葛亮,没错,当年诸葛亮死后便化成了天上的文曲星。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人。早年,诸葛亮的叔父带着他投奔了荆州刘表。建安二年,诸葛亮在隆中隐居,他时常拿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总是在人前抱叹自己生不逢时,遇上了乱世,否则自己则是治国安邦的不世之才。

    周边的很多人笑话他,说他是夸夸其谈、虚有其表,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相信他的才干。

    一天,诸葛亮与徐庶三人会谈,徐庶问道:“孔明啊,抛开当今乱世不谈,就谈盛世,你说我们要是在盛世入士的话能做到什么官?”

    诸葛亮笑了笑回答道:“元直,以你们的才干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之类级别的官员。”

    徐庶接着问道:“那孔明,你能做到什么官呢?”

    诸葛亮笑了笑,并没有回答什么,三人见此感到十分疑惑但并没有再多说什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