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蚁生浮沉 > 02 青黄不接遭旱魃

02 青黄不接遭旱魃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关中平原的渭河两岸,麦收后没落一场透雨,秋庄稼没安上。人们虽然有点焦躁,但还有八月的希望,还可以吼秦腔解闷,只要老天爷八月给一场雨,麦子种进土,不愁来年没收成。

    可是眼看八月就要完了,竟然还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农谚说“麦子不离八月土”,先把麦子种下去,种到土里等着雨,不违农时,关中所有的地方都这样做了。

    可是,九月没下雨,十月雨没下,地里麦子的出苗像是人头上生疥疮,这一片有毛,那一片没毛,而且有毛的这一片也是没精打采。路上的膛土,农民又叫绵绵土,有一拃厚,每当夕阳西斜,平家大娃子二娃子和村子一群光腚子男孩子踢蹚着尘土赛跑,冲啊杀啊地喊着,黄土飞扬,遮天蔽日……,可是天一黑溜回到家里没水洗,还要挨一顿臭骂:因为水井的水位越来越低了。

    人们盼望的北风吹雪花飘的情景落了空,一冬无雪。一过年,便是农民最难熬的二三月,正常的年份叫青黄不接:地里麦苗青青,离麦子成熟黄灿灿的金色五月还要熬两三个月,所以叫青黄不接。

    虽然,几千年的青黄不接没完没了,但习惯了的庄稼汉甚至觉得青黄不接是一种常态的福分。青黄不接是一个由青转黄的过程,吃到麦子的希望越来越近;而且,青黄不接的二三月遍地野菜满树榆钱洋槐花可以果腹,百姓虽然面有菜色却无性命之虞,熬过青黄不接,便接住了“黄”,有了“黄”,便可以继续混日子,等到下一个青黄不接。

    所以,如果没有了二三月的“青”,自然没有了五月的“黄”,连青黄不接都没有了,首先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心里隐隐惊悸:旱魃?旱魃!旱魃要来了,紧随其后的必然是遭年馑……

    公元1929年3、4月,中华民国十八年的二三月,关中平原渭河两岸一片焦土,去年麦收的小麦一半缴了国赋,余下的粮食多数人家早已告罄,而秋庄稼又没种上,如今平家洼村已经有三四成的人家爨不生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