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蚁生浮沉 > 01 准备借粮给村民,一起度饥荒

01 准备借粮给村民,一起度饥荒

    据说里仁邨在明朝时是一个屯兵之所,屯兵之所紧挨着北边的兵营,兵营的正副统领姓李姓任,兵营就叫李任营,南边的屯兵之所叫做李任屯。后来清兵横扫中原,兵营作鸟兽散,不愿意散去的士兵烧了军服军械,兵营四周围荒野广袤,士兵穿起农民衣服,拿起锄头开荒种地,搭起草棚歇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变成了顺民百姓,繁衍生息,就成了两个村子。

    后来,有大户开私塾,私塾先生想到《论语》中有“里仁”两字,又给“屯”右边加上个“耳朵”,“屯”变成了“邨”,叫做里仁邨。传说是真是假不可考证,但是,里仁邨南北二村还真的是七杂八小的姓氏,只有北村的冯姓和南村的常姓各有四五户之外,其余的都是一二户、二三户的杂姓,杂姓聚居一村也有好处,没有某一个姓氏宗族独大为祸,欺压良善;人们各自种好自家田,管好自家娃,有事乡邻互相照应,无事各回各家过日子,还算民风淳朴。这或许是当初屯兵的原因。

    北村的冯应乾是里仁邨的大户人家,土地一二百亩。那时县上有事找到乡镇上,乡公所就会找到冯应乾,冯应乾就叫地保敲着铜锣南北二村地喊:“麦收了,晒干了,抽空就缴皇粮了!”

    眼看着二三月过去了,马上进入四月了,还是不见雨星,如果五月绝收,民国十八年大概就不会听到“缴皇粮了”的催促声了。

    但是,预感到五月麦子将基本绝收,里仁邨人心惶惶,已经有人陆陆续续外出乞讨,终日不归了。

    唐国泰在茅房掏出赃物埋瓦罐的活儿白天能干,很容易地完成了,四周有围墙,无人知晓。但藏匿粮食不容易,三口子白天歇晚上干,干还不敢响动大,怕惊动左邻右舍,只能后半夜悄悄干,所以工程进度慢。整整劳累了五个晚上,竣工了,再清除了痕迹,还真的“修旧如旧”,竟也能瞒天过海呢。

    可是怎么把粮食借出去?这天晚上,唐家两口子又发生了争执。

    张灵芝不同意丈夫大肆声张扬风播尘的借法,说:“你还想让冯应乾派人敲锣满村里喊呢,你不怕乱人把你放了抢?现在是啥世道?根本不行。这一会你听我的:你先到断粮的人家看望一两户,说明意思;再把能写借据的常先生请到家里,和他说好既写借据,又当中人;还要让咱先借给粮的一两个人给咱当帮手帮忙,以防万一;这一两个人一定要是咱信得过的。”

    听了老婆的话,父子俩觉得在理:“行,这样办稳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