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蚁生浮沉 > 01 吃着牛皮盼清明

01 吃着牛皮盼清明

    冷冷清清恓恓惶惶的民国十九年的春节在悲惨中过去了,常先生他们盼望的清明谷雨那一场透雨不会马上降临,这过年之后的二三个月怎么过?

    天高皇帝远,南京政府的赈济白云悠悠,总不能让熬了这么长时间的生命,在这两三个月“前功尽弃”?每个人都家徒四壁,牲口早已化作了人们延续生命的一点能量,驾驭牲口的皮绳、套绳挂在墙上,落了厚厚一层灰尘。

    唐国泰盯着皮绳!眼睛一亮:这不是皮绳,而分明是最后救命的食粮。

    关中平原的农民,套上牛耕作,用的绳索具有地方特色。牛为人劳累终生,老了,死了,牛皮被剥下来,搭在墙头晾干,请皮匠来制作皮绳:刮去牛毛,先用食用油浸泡牛皮,浸泡软了之后再用适量的硝继续软化,接下来用刀子割成一根根细条,细条拧起来就成了皮绳;如果不想拧绳,把细条割得较宽些,就是皮条。一直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皮条皮绳还是关中农村常见之物,哪家哪户没有这东西啊?

    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反倒是最能产生智慧和勇气的时候。唐国泰他们当然不会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些道理,但是在当时,却有千千万万个像唐国泰一样的农民想到了这些救命的皮条皮绳,这可是民国十九年关中农民度过生命最艰难时刻的救命至宝。

    农民们按照皮绳制作的程序逆反着想过去,它不就是原本的牛皮吗?如今当然不可能用食油把它泡回去,但是可以用水泡!老天爷不是给了我们半涝池雪水吗?

    这个实验马上得到了成功。煮熟了的牛皮还残留着牛肉的香味,汤水上漂浮着似有似无的油花花。多情的农民不禁怀念那些早已不知踪影的老牛:老牛一去不复返,牛皮尚能济苍生!

    春节过后是雨水惊蛰春分,去冬的残雪已然融化的无影无踪,关中原野已从“草色远看近却无”不知不觉变成了满眼绿色。祖先神农氏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尝遍百草,哪些野草能吃、哪些不能吃,神农氏的后代们当然是了如指掌。

    皮条皮绳可以用计划地一段一段地剁下来泡着煮着,满地的野草野菜也在一天一天慢慢地长着高着,饥民的日子也就一日一日地往前混着过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