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红楼新续之黛玉归途 > 第七回 王熙凤病塌感冷暖 薛宝钗暗夜缝嫁衣

第七回 王熙凤病塌感冷暖 薛宝钗暗夜缝嫁衣

    北府那边按下不表。这里先说王熙凤自送走林黛玉,没有从那里拿到任何林家的东西给王夫人,王夫人脸上就淡淡的,只说“累着你啦,回去休息吧,有什么事我叫你”。今日进宫之前,王夫人又亲到熙凤房里,名为探视,实际上让凤姐拿二百两银票去宫里打点,王熙凤有苦说不出,东拼西凑给了一百六十两的碎银票,两张五十的,几张二十的。最后王夫人又说今天进宫请旨宝玉的婚姻,王熙凤是知道自己的姑妈属意宝钗,宝钗进门,也势必要夺这管家之权,于是更加忧闷,自己生病,贾琏没有半句问候,自己的姑妈还来添堵,只有平儿小心翼翼伺候左右,让王熙凤倍感心寒,正在这时,鸳鸯带着贾母的安慰过来传话,本来想挣扎着到贾母跟前承欢,却不想贾母也让她好好休息,不用过去,一切有珠大奶奶,王熙凤更加感到失落。

    午后,果然传来娘娘懿旨,哪知道宝玉在接懿旨的时候昏倒,场面大乱。哪里还有人顾得上其他!连打发夏公公礼物都没有送出!这到了第三日晚间,王夫人又派人过来吩咐让王熙凤到她那里去,王熙凤只好忍病起床梳洗,然后在平儿的搀扶下来到王夫人房中,见薛姨妈也在,王熙凤看着自己两个姑妈的脸色,心里很是酸楚,却又不能表露出来,赶忙给她们二人行了礼,站到了王夫人的身边。王夫人喊玉钏儿给王熙凤拿来一个凳子让她坐下:“本来你这几天病着,很不该叫你过来,但是这不是大喜事吗,你宝兄弟和宝妹妹由元妃娘娘赐婚,定在下个月要办婚事,你这个做表姐的,又是嫂子,又管着家里的事,说不得要辛苦你几日了”王熙凤急忙站起来答道:“这可是大喜事,要恭喜两位姑妈了,我当然要竭尽全力把事情办好啦!”薛姨妈也起身走到王熙凤身边,恳切地拉住她的手:“凤哥儿辛苦这几日,姑妈是不会忘记你的,还要重重感谢你,你宝妹妹进了门,还会帮助你管家,好让你休息休息,也给琏儿生个小子才好呢!”凤姐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在这儿等着我呢!还没进门,就要夺权了!心里这样想着,面上还笑嘻嘻地说:“多谢姑妈体贴我,我也盼望宝妹妹早点进门,好来承担管家的重任,宝妹妹又聪明又识字,肯定比我能干。姑妈放心”

    姑侄仨又说了一会子话,凤姐借口还要吃药,告退出来。天色已经全黑了,高高的院墙,窄窄的通道,四周静寂,只闻虫鸣。平儿扶着王熙凤,感觉到她的身体沉重地往下滑,连忙伸出双臂抱住她,淡淡的月光下,看见凤姐两行泪光,平儿哑声说道:“奶奶靠着我些,我们回家。”

    好容易回到自己的家中,丫头们看到主子这个样子都吓了一跳,平儿厉声说道:“还不去准备热水,好让奶奶洗一洗”大家又手忙脚乱去抬水布置。平儿把凤姐放到床上,看热水端来了,连忙绞了热气腾腾的帕子给凤姐洗脸,又脱了袜子擦脚,又给她盖上薄薄的纱被,然后悄悄退出去。平儿推出房门,叫丰儿召集院子里的丫头婆子站在空地,灯光一闪一闪,照着一张张表情诧异的脸,平儿深吸一口气:“奶奶今个病了,大家做事走动都要轻一点,有哪一个赶在这个时候出差错,我可保不住你们的。奶奶这几天要静养,好养足精神办理宝二爷的婚事。所以大家警醒些,忙完这事儿,大家有的是时间清闲”

    王熙凤躺在床上,听见屋外平儿的声音,虽然不太清楚,但大致说什么,也能囫囵了解,感慨还好自己有个平儿,想到自己病着,想到两个姑妈的嘴脸,想起贾琏的冷淡,心里冰凉冰凉的,一夜辗转。

    第二日,就有老祖宗着鸳鸯给王熙凤送补品饮食过来,并带来老太太的话:“好好养着,万事不管。”

    贾母这边,一大早王夫人就过来请安,并说道宝玉和宝钗的婚事,贾母笑嘻嘻说:“你看好的人,能有什么大错?又是娘娘赐婚,自然是很好,只是这宝玉儿没个思想准备,看来是吓着了。要说薛姑娘也是个好模样儿,又识大体,只是出生差了些,配宝玉吗,也不能给宝玉仕途上的进益。我本来寻思着,等宝玉再大些,怎么也给他找一个有家世背景的。前几日,锦乡伯家的老夫人还说起她的小孙女韩祺灵,我正准备给政儿说,托媒去提亲呢!不想你们这样的着急,又让元儿下了懿旨,可见这缘分啊!”王夫人一直以为贾母总在为黛玉谋宝玉,现在一听,自认错看了贾母,可惜了宝玉这样一个好机会,心里又有些埋怨贾母为什么没早说,又腹诽自己的哥哥妹妹天天催促金玉良缘。宝钗在她心里的分量就降了下来。虽然这样想,面上却没有流露出来。贾母又接着说:“看着凤哥儿也病了,不过时间还很充裕,你跟亲家太太就先忙起来,到后面真正忙的时候,凤丫头也就好了,再有,公账里还有多少银子?”

    王夫人见问这个,心想定是贾母要为宝玉的婚事考虑,于是笑着说:“公账上应该有几万两银子,具体数目还要问凤丫头”贾母心里一惊,这才过不到半年,公账上却只寥寥几万两银子,这府里的内瓤子真是空了?王夫人看贾母的脸色不对,又赶忙说:“我那妹妹说,宝钗嫁给宝玉,是亲上加亲,也知道这几年府里艰难,就先送了十万两银子过来,要我们宽宽松松办婚事,还说以后还要仰仗我们府里的。”话未说完,贾母就摇摇头:“这个到不需要亲家奶奶这样补贴,国公府的颜面何在?你是当家人,也不要一味只是看着银子,我这里为宝玉的婚事准备了十万两,你拿去好好使用就是,快不要用他们家的。再说,宝玉婚事要办,倒也不必太铺张浪费,今上正提倡节俭孝道,大操大办反而让宫里的娘娘难堪。这十万两尽够了,也不要去动公账,你让下面办事的仔细着办事,我要查账的。”王夫人先喜后惊,喜的是贾母拿出钱来办事,她不至于要倒贴自己的私房钱。本来宝玉的婚事贾母要出钱,这在她意料之中,却不想她能给这么多。惊的是,贾母好像察觉到什么,要监管查账了,是对她的不信任吗?王夫人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不敢抬头去看贾母身后房间里的高大的箱笼。不知道里面还有多少宝藏。贾母仿佛看穿了王夫人的心思,又放缓语气说:“你放心,家里几个姑娘小子,我都会一一考虑到,有我在一日,我自然会帮衬着,只怕我哪天不在,这府里不知道多少饥荒要打,你也警醒一点,偌大个家交给你,外面的爷们,可不敢奢望他们光宗耀祖,升官发财,内里,你是要带着大家平平稳稳的,不要把祖宗基业毁在你这一辈的手里”王夫人唯唯诺诺地答应着,好长时间,不见贾母有动静,才偷偷抬头一看,贾母已经闭住眼打盹。于是,在玉钏儿的搀扶下,慢慢从贾母房中退出来,王夫人这才才感觉背后汗湿了一大片,玉钏儿小心翼翼扶着她,王夫人一边慢慢盘算着怎样处理薛姨妈送过来的十万银票,一边往自己的院子走去。

    再说薛宝钗,自从接到娘娘的懿旨,自己是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的婚姻终于有着落了,今年已经十九岁的她,因为姨妈和自己的母亲中意宝玉,一直和府里的老祖宗斗法,最后借助宫里娘娘的懿旨,终于坐实了金玉良缘。自己的终身有靠,宝玉也一直是自己心仪的。忧的是,宝玉心里眼里只有一个林妹妹,接懿旨那天,宝玉就当场晕倒,把个喜气洋洋的接旨仪式搞得鸡飞狗跳的。而且,接旨那天,除了自己的姨妈特别开心以外,其他贾家的人,震惊的、伤感的、低头不语的、就是没有一个人上前来恭喜自己。令她感到的不是欢喜,而是无地自容。宝玉一晕倒,大家又一门心思在宝玉那里去了,连宣旨太监的红包都没有人给。再说宝玉对自己虽然很好,但是绝对不是对待林妹妹的那种好。每次三人在一起的时候,自己都感到很尴尬,虽然自己的一贯大气端庄压得住两个的天真浪漫,但是,黛玉骨子里的清高和宝玉大家族的公子哥儿的优越感,依然让她感到极大的压力。这么多年来,自己在这府里左右讨好,上下打点,甚至还叫莺儿的妈上赶着去认了焙茗的妈做亲家,好歹才站住了脚跟,可是,即便是在像探春、惜春这样的贵族小姐面前,自己依然不能马虎。特别是凤姐、李纨这两个贾家的媳妇,也是对自己敬而远之,她们从心底应该没有看上自己商家出生的身份吧。特别是宝塔尖上的老祖宗,对自己客客气气,却从来没有正眼看过自己。记得几年前带着一个叫刘姥姥的穷亲戚游大观园,那是老祖宗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进自己的房子,从头到尾,没有一点合了老太太的意。吩咐要送过来装饰屋子的小玩意也没有下文。虽然自己也不稀罕那些东西,却也看出老太太对自己的冷淡和敷衍,她也明白,自己的姨妈喜欢自己的最大原因,是自己永远是姨妈的同盟。嫁给宝玉,最终能不能得到他的心,能不能依靠国公府的余荫,重振薛家的商业繁荣,重新回到自己父亲在世时的“丰年好大雪”社会地位呢?自己一介弱女子,又能有多大的能力挽救颓败的家族呢?薛宝钗在自己的闺房里,看着母亲送过来的簇新的红色衣料,母亲已经让京城里最高级的裁缝师傅裁好了片子,自己只需要一针一线缝合。在荣国府东北角这个夹缝里,这套小小的院子已经住了许多年,哥哥在这里结婚,自己也要在这里出嫁。不知道的人都以为一家人死皮赖脸住在贾府,就是为了得到今天的金玉良缘,其实自己知道,由于父亲去世后,哥哥不善管理,在京城里的房子、铺子,好多都被管事的下人变卖的变卖、报亏的报亏,搁置的搁置,一片颓废之象。只有依仗着贾府的势力,还能保全一二,一旦搬离贾府,再来求助,那是万万不能了,自己的舅父王家就是这样,完全放弃了对薛家的扶持。当然,自己家也没有可以扶持的资本。

    外面夜幕降临,宝钗透过西窗,看着外面幽蓝的天空,一轮金黄的满月挂在枯树梢上,四周寂静的很。穿过一条窄窄的甬道,有一扇被自己上了锁的门,门里就是大观园,往常,自己经常在入夜时分,悄悄驻足在这里,能听见一些丫头在茶余饭后聊天,说着自己家主子的长短,一些婆子说着得势的丫头的坏话等等。自从黛玉离开以后,仿佛很多流言也停止了,宝钗知道,这些谣言是母亲和姨妈散布的,也就是为了保证这金玉良缘,这点倒是愧对林妹妹了。自己也很久没有去听墙根了,今天去听听?宝钗想着,不由得起身,向甬道走去,暗下来的天光完全淹没了炕上红艳艳的婚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