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可亡汉不能亡 > 第二十一章 形势恶劣、族内分歧

第二十一章 形势恶劣、族内分歧

    其实生活在朝鲜境内的汉人并没有感受到大明连崩两帝产生的政局动荡,最起码许家寨的人是没有感受到的,生活在继续、训练在继续、后山的开荒在继续、哪怕识字都在继续,唯一没能向前推进的就是许大夫讨老婆的事情,许大夫就一个要求,不骗别人,他就要以土匪大夫的身份讨老婆,而且老婆要跟他住在一起在山寨。

    许家寨被刘天佑经营的完全不像一个土匪窝,到有点像个军营,全天下找不到一个比许家寨更干净的土匪窝了,或许军营都没许家寨干净,连带着以前拉里邋遢的土匪,都在寨子里的强制命令下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

    明朝连崩两帝其实还是波及到了朝鲜,兵情司的行动貌似暂停了,许家寨在接受了那批装备后就没在接受到任何兵情司的消息,据刘义平送到寨子里的消息来看,不管是民间中汉人家族的串联,还是朝堂中亲明官员、朝鲜王族势力的串联都有停止的迹象,也不清楚是不是要出现大级别的官员变动,导致现在在朝鲜的这部分人失去了继续奋斗的动力。

    虎威寨那边的顺利程度让刘天佑有些欣喜,据刘铁军传回来消息,姜虎很本分,也比较有能力,把被俘过又放回去的那些土匪管的服服帖帖,并吸引了不少浪人、流民加入,规模渐渐恢复到50人的样子,寨里原来金家安排的眼线被他控制住了,变成了与金家联系的一个渠道。金瑞民那边接触不顺利,但金正兵这边倒是有了进展,这位金家少爷带着土匪人头回去后,借助家族的运作后真的升官了,成为了一员偏将,类似明朝千夫长这样的官职,刘天佑也不曾因为有“自白书”这样的把柄存在就去要挟什么,派去接触的人也比较恭敬,虽然还不曾有什么利益往来,但接触的渠道是打通了。

    金家的真实情况也被刘义兵查出来了,是个大家族,祖上是做过朝鲜高官的,当代族人中有一个偏房的族弟在汉城为官,通过多年的联姻,金家编织出一个庞大的姻亲网络,本身是个大地主,除了蔚州,在靠近汉城那边也有大片的土地,还有一个铁矿场,整个身价不下几十万两,在查出这些消息时,刘义平第一时间提醒刘天佑,小心金家报复,这种家族是有能力促使官军派大军出来围剿的!对金家而言,消除把柄隐患的最直接做法就是直接荡平许家寨,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金家并未做什么出格举动。

    为了应对这些不确定的风险,这段时间刘军带着人把许家寨附近的山脉都查探了一遍,在临近许家寨的重要位置都设置了观察哨,查探过程中还发现两处小土匪窝,鲜族流民组成的,也就没管,想等着以后留作黑锅用。

    在比较平淡的日子里,1620年就这么过去了,天启元年开启了!可这个元年并不太平!

    1621年三月末,一封大明情报送进许家寨,沈阳丢了!努尔哈赤率军攻破了沈阳,辽东总兵贺世贤战死,城内大部分军民投降,明军主力覆灭后,目前后金军肆虐于辽东,估计辽阳也守不住!跟报信人员确认刘义平目前也在釜山后,刘天佑跟着报信人员去了釜山,有些事情已经不是书信可以说的清了。

    看到刘天佑到达骡马行,刘义平、刘义兵有些意外,随即便引入内厅,天佑也没有过多的客套,直接询问辽东的情况。刘义兵说道:“春节后,努尔哈赤便开始整军,三月份的时候重兵直接开到了沈阳城下,据说辽东总兵贺世贤被引诱出城后,后金军偷袭拿下了沈阳城,城内有内应打开了城门,贺世贤回军攻打沈阳时战死。明军在辽东的主力就是贺世贤的这支部队,这支部队覆灭后,周边已经没有大规模的明军了。

    刘天佑想了想:“不对啊?沈阳周边已经没有其余防卫性质的小城了?后金部队可以直接开到沈阳城下了?还有我记得李如桢是接替李如柏担任辽东总兵的吧?怎么变成贺世贤了?”

    刘义兵看了一眼刘义平后说:“去年五月份的时候,我们得到消息说李如桢被弹劾罢官了,理由是清军攻打开原、铁岭时驻防沈阳的李如桢拥兵不救。”

    刘天佑有些情绪:“去年五月份的事?这事过于这么久了,我怎么不知道?需要对我保密么?”

    刘义平说道:“不是对你保密,是这事只有我、义兵、义海知道,这种事情告知你们了,除了让你们凭添忧愁外,还有其他作用么?李如桢被罢官其实是前年7月份左右的事情,只是我们得到消息的时间很晚,前年平壤那边的事情解决后,我下令所有情报人员静默,尤其是不允许打听李家的消息,去年知道这件事后,我才允许情报人员适当的打听李家的事情。”

    “李如桢怎么可能是故意拥兵不救?李氏宗族的祖坟就在铁岭!”刘义兵有些气愤。

    没管刘义兵,刘天佑自顾说道:“如之前分析的,朝堂内有文臣或者说本就是皇帝在猜忌李家,萨尔浒后用李如桢代替李如柏本就是为了稳住那支军队采取的权宜之计而已,按当时的分析,本就预期到朝廷会找机会分化掉李氏对军队的掌控的,李如桢被替换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目前李家什么情况,我们有情报么?军权丢掉后,朝廷还会打击李家么?”

    “目前还没有进一步被打击的消息,李如柏、李如桢如今都罢官在家,目前还有些族人在朝廷内担任官职,最重要的现在就是我大伯李世忠在锦衣卫的任职吧,放心有消息会通知你的。”刘义平回答道。

    “还是说说沈阳丢掉的影响吧,沈阳是辽东那边最大的城池了吧?这么一丢,明朝在辽东怕是难有作为了。不过这些不是我们首要关心的,我们最要关心的是大明连败后,朝鲜当局会不会做更加不利于明朝的动作,从而影响到我们这些汉人在朝鲜的生存;二是,经此大败,兵情司会不会在朝鲜有新的动作?”刘天佑没有继续纠结李家的事情。

    “恩,你的担忧是有道理的,这个光海君是个势利小人,难免会做出一些更加过激的事情,这方面我们会关注的。兵情司那边最近开始缓慢动作了,他们的目标应该没有变化,再加上沈阳新败,我想明朝应该更有意愿去扶持一位亲近大明的朝鲜王吧,这事我会盯着。”刘义平说道。

    “辽东大战后,是不是会有很多流民?我们能否接一些过来?最近我们买到更多的土地了么?我们的那个船队是不是可以适当的扩张?刘家堡的财力能撑得住多大规模的船队跟军队?刘天佑一下子问了好些问题。

    “遇事不要急躁!”刘义平稍微说了天佑一句,然后接着说:“目前釜山的人口还没完全恢复到以前的高峰状态,土地还是比较容易买到的,已经又购置了500亩地,但我们不能大肆招摇的购买,只能慢慢来。船队那边目前到不需要额外的贴补,有杂货行的支撑加上也干些海盗的勾当,养活自己足够了,但再扩张的话,会有压力,而且我们并没有稳定的海上商路。朝鲜境内的人员已经有压力了,黑山寨本就入不敷出,所获得的那些钱粮勉强够养活那些人,但装备之类的就是刘家堡提供的了;许家寨这边你去年弄回了些银子,状况稍微好一点,但如果继续扩充,装备、粮食都是钱,压力会很大;骡马行、杂货行虽赚些钱,但开销甚大,结余其实很少,这些年刘家堡并未积累下什么钱财,扩充的事情还是暂缓吧。流民我让人关注吧,能安置一点就安置一点。”

    “我觉得不能等太久,一支强一点的船队不管是经商,还是当海盗,未来对我们肯定有大用的,银子不够的话,那些存银该花就花吧,放着有什么用,花出来才是钱啊!”刘天佑觉得他们太保守了。

    “怎么又扯上海盗了?你是当土匪当习惯了吧,这种想法得改!许家寨只是权宜之计,是为了我们挣到官面上的身份迫不得已的办法!钱不是不可以花,而是在你没有足够实力的时候露财了,那是给自己招灾,懂么?”刘义平有些生气。

    正当几人争辩不停的时候,有人敲门,刘义兵去开门,一个刘天佑不认识的骡马行护卫进来了。该护卫不认识刘天佑,进来之后并没有说什么,在刘义平询问后才说:“刚打收到一个消息,李家李如桢被弹劾下狱了。”刘义平皱了皱眉头,挥手让这人出去了。未等刘义平、刘义兵说什么,刘天佑说了一句:“时不我待啊!”

    刘义兵恨恨的说道:“朝廷对我李家不公!李家如此功勋,为了大明戍边就落得这个下场?李成梁、李如松、李如樟、李如梅、李如柏等等李家人哪个不是有大功之人?萨尔浒之战如不是李如柏保住了那6万大军,说不得那时候沈阳就丢了!说罢官就罢官!李如桢能见自家祖坟之地被敌袭扰而不救么?定时根据实际战况做出的决定,结果也说罢官就罢官了,现在还下狱了!真的是要对我们李家赶尽杀绝么?”

    “为何如此?李家到底得罪什么人了?还是说有什么把柄被抓住了?”刘天佑也不解!

    “哪有什么把柄,真有把柄,我们整个李家都保存不了,当年申时行卸任后,我李家就一直被朝中文官针对,这些朝中文官除了贪腐就是弹劾整人!大明朝迟早要亡于这些毫无廉耻、毫无底线的文官手里!”刘义平也有些义愤难平!

    “这些多说无益了,我们已经姓刘了,已经生活在朝鲜境内了,还是以存活下来为首要目标吧!对了,琉球那边现在什么情况?”刘天佑到不那么气愤,接着询问。

    刘义兵稍缓了情绪,说道:“我们跟琉球的接触并不那么频繁,春节前得到的消息是,琉球战乱趋于平缓,日本支持的北琉球也暂不继续南下了,李义磊暂时在休养生息的状态,只是那边离日本本土太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南下了。”

    “我觉得琉球还是需要多关注,如果那边得以稳固的话,也将是一个重要的落脚点。也可以让船队派人去看看,要是能开辟新的商路的话,就很好了,朝鲜境内的力量膨胀容易被人察觉,那海外的呢?膨胀了也没关系吧?我们只有掌握了足够的力量,才能自保,否则永远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这天下乱世将近,一切得靠自己!”刘天佑心心念到的就是如何增强自己的实力。

    “不是你想的那么容易的,如果要去开辟新的商路,很有可能会暴露我们的存在,不值得!这个事情再说吧,一切大的动作都等我们获得明面上的身份再说!培植自己的力量没问题,但不能过火!我们目前的首要目标还是争取获得一层朝鲜官府身份的保护!”刘义平拒绝道。

    刘天佑觉得他们太保守了,按这个方式发展下去,猴年马月才能建立起足以自保的实力,可他做不了主,他还只是个二公子,想想有些气愤。回去的路上,天佑越想越郁闷,想来只有紧抓许家寨的控制权了,从许家寨自身想办法了!

    刘天佑不知道的是,在他离去后,刘义兵问刘义平:“族长,这二公子的想法是不是有些激进?天佑今年才十二岁吧,这要是再成长几年,怕是控制不住啊?真要按他的想法去做的话,不管是被明朝察觉还是被朝鲜发现,怕是都不能容忍吧?”刘义平长叹了一口气道:“乱世、乱世,我们是需要搏一搏未来,但不能把我们的根基都牵连进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