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八零年代 > 第九十六章 好感倍增

第九十六章 好感倍增

    李玉堂又问道:“三儿,第四点呢?”

    张广说:“第四点,我建议买一辆拖拉机,再买几台玉米脱粒机。”

    “拖拉机适合咱们的有东方红28型和春城12型小四轮,我的建议是直接买东方红的。”

    “小四轮虽然价格便宜,但马力小,又没有适合的配套农具,除了运输,基本啥也干不了。”

    “东方红28虽然价格贵,但配上相应的农具,可以进行除茬、耕地、压垄、播种、铺膜、收割和运输等多项作业。”

    “脱粒机的话,市场上种类比较多,价格也不算贵,我们可以买两三台,到时候各生产队轮着用。”

    说到这,张广笑了笑,“等以后有钱了,咱再买收割机、中耕除草机,慢慢就办置全了。”

    “哈哈,三儿,咱这是要向机械化迈进啊,我同意,咱弄这个厂长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赵德彪笑着说道。

    刘志平问李玉堂:“支书,按照三的建议,咱的钱够吗?”

    “呵呵。”李玉堂笑了笑,只说了一个字,“够。”

    现在账上的钱让老头很有底气。

    李玉堂说:“这样,咱们先办第一件事,把张小竹那两个大学生请过来,再和国元他们通个气,就把剩下的几件事也办了。”

    “您同意了?”李春秀问道。

    李玉堂说道:“同意啊,有啥不同意的,咱弄这个厂子不就是为了让大伙过上好日子吗,眼下咱们资金很充裕,这该花的钱还省着干嘛。”

    李玉堂表态同意,众人非常高兴,尤其赵德彪,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几乎半个村子都能听见。

    事情确定后,李玉堂回到大队给街道办打了个电话,麻烦他们转告郭守成,得空的时候给家里来个电话。

    实际上,这些事李玉堂是可以做主的,但老头非常守规矩,一方面,这是对其他大队干部的尊重,另一方面,李玉堂是想给后来者树立个榜样,哪怕死板点,也不要轻易的去破坏规矩。

    李玉堂曾特意给青山大队的干部以及生产队的干部们开过会,很严肃的指出,规矩,不能随便破坏,就像东西一样,一旦破坏了就不值钱了,所以,所有干部都要以身作则,谁都不要找理由去破坏规矩。

    在坚持原则这方面,上至公社干部,下至青山大队的社员,都是非常佩服李玉堂的。

    当天傍晚,郭守成那边回了电话,首先,他同意李玉堂等人的决定。其次,张小竹和孟晓玉都同意来青山大队给孩子们补课,家里随时可以过来接人。

    安排谁去接人,李玉堂有些纠结,这段时间刘志平一直都在外边忙活,这才刚回来,咋也得让人喘口气不是?

    张广说:“我去吧,我和我二哥去,把这批货发出去,顺道把人接过来。”

    “你?那不行,你走了服装厂咋办。”李玉堂立刻表示拒绝。

    张广其实不想出门,但现在确实人手短缺,刘志平也确实够辛苦的,薅羊毛也不能可一个人薅,刘志平的地中海眼瞅着一天比一天明显,再薅下去真就变成秃瓢了。

    张广说:“没事的,服装已经打完了样,而且还有彪哥在呢,服装厂的各个工种,他现在基本都没啥问题了。”

    赵德彪说:“还费那事干啥,我去不就完了吗,你在家待着吧,我和张宽去就行。”

    “行了,都别争了,春城又不是多远的地方,当天就回来了,还是我去吧,我和张宽去。”刘志平说道,“你们人也不熟、路也不熟,费那劲干啥。”

    李玉堂点了点头,说:“好吧,那就只能再辛苦辛苦志平了。”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刘志平、张宽押着一批货赶往春城。

    林彩英听张广说要请大学生过来补课,立刻说道:“那可太好了,我回家把彩霞接过来,让她也过来补补课。”

    林彩霞今年参加的高考,不出意外的...落榜了。

    其实在八十年代,一个大队、甚至一个公社每年能考上大学的都屈指可数,家里条件稍好的,会接着复读,条件差些的,就直接回家务农了。

    傍晚五点多,生产队的马车回来了,张小竹和孟晓玉也到了,两人还没下车,村里的一群孩子便怯生生站在车边好奇的看着她们,年龄稍大一点的则站在后面,其中有刘玉敏,还有被林彩英接过来的林彩霞。

    张小竹性格开朗,跳下马车,笑呵呵的问其中的一个小孩子:“你几年级啦?”

    小孩子脸一红,扭头就跑。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笑声。

    李玉堂上前说道:“丫头,你们辛苦了,先到家歇歇,吃点饭。”

    孟晓玉说:“李支书,给您添麻烦了。”

    李玉堂说道:“嗨,你说反了,你俩大老远来给这帮孩子补课,是我们麻烦你俩才对。”

    李玉堂、刘志平领着张小竹和孟晓玉去往李玉堂家。

    张宽和车老板把马车赶回生产队。

    到了李玉堂家,李玉堂老伴儿热情的迎了出来,笑着说:“哎呀,这俩闺女就是省城来的大学生吧,快进屋,进屋吃饭。”

    “大娘,麻烦您了。”X2

    “不麻烦不麻烦。”李玉堂老伴儿笑着说,“大学生啊,真是了不得,听我家老头子说,还是全国重点大学呢,闺女,你们可太厉害了。”

    张小竹笑着说:“没那么夸张,没啥厉害的。”

    “你俩可别谦虚。”刘志平说道,“能考上东师大,那可不一般,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更不容易。”

    李玉堂老伴儿问道:“闺女,你俩家都在哪呀,放假回没回去呢?”

    张小竹说:“大娘,我家也是本省的,是镇赉的,晓玉家是乾安的,前些天已经回去了,在家待了几天才回来的。”

    “镇赉、乾安,那都在哪啊。”李玉堂老伴儿嘀咕道。

    “你大娘没出过远门,哪哪都不知道。”李玉堂转头对老伴儿说,“镇赉是白城子那边,乾安县是松源地区的。”

    李玉堂老伴儿说:“哦,这两个地方听过,离咱这儿可都不近,怪远的。”

    一行人进了屋,李玉堂老伴儿准备了丰盛的晚饭,韭菜炒鸡蛋、小鸡炖蘑菇、土豆炖豆角,还有一些蘸酱菜。

    张小竹和孟晓玉两人吓了一跳。

    张小竹有些急切的说:“李支书,您这太客气了,我们怎么敢当呢!”

    “是啊,这个季节咋还杀鸡呢,正下蛋呢!”孟晓玉很是惋惜的说道。

    李玉堂等人听了两人的话,顿时好感倍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