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瑟瑟惊蝉 > 第349章 狼烟再起

第349章 狼烟再起

    魏齐死后,赵王派人将魏齐的头颅送给了秦王,秦王也把平原君放回了邯郸,秦国追索魏齐头颅引起的三国风波就这样平息了。魏圉暗暗松了一口气,无视了魏齐的死,将相国赋予了无忌,让他负责处里日常朝政。

    接下来,按照赵与秦达成的议和协议,赵国将割让赵国六城给秦国。

    但是,当赵孝成王准备按和约割让六城时,虞卿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他认为割地与秦,秦势更强,赵“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如此赵将灭亡。所以,与其割让给秦,不如以六城贿赂齐国,联齐抗秦,死也死个轰轰烈烈。

    他的话铿锵有力,大有“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

    赵王身受鼓舞。他现在已经从长平之战失败的恐惧和无措中缓过劲来,回顾失败的过程也是耿耿于怀,很想在秦国身上找回面子、出一口恶气。他很赞同虞卿的谋划,当即派虞卿东见齐王建,商讨合纵抗秦计划。

    在国内则积极发展生产,重整军备,准备与秦再战。

    此时,经无忌撮合、斡旋,魏圉首肯,魏国已经与赵国结盟合纵抗秦,现在有了齐国的加持,原本死气沉沉的合纵抗秦势头顿时变得活跃起来。

    赵王又将灵丘(今山西省灵丘县)封给楚相春申君黄歇,结好楚国,同时交好韩、燕。这么一来,合纵抗秦势头愈发强盛。

    秦昭襄王见赵违约不割六城,反而鼓动山东诸国合纵对抗秦国,很是恼怒。

    张禄见山东诸国合纵抗秦势头很盛,怂恿秦王进攻赵国邯郸、征服赵国,来一手杀鸡给猴看,以粉碎六国的合纵结盟。

    秦王遂于公元前二五九年十月,令五大夫王陵率军二十万兵伐赵,兵锋直指赵都邯郸。

    狼烟再起。

    赵国大将廉颇再一次领命,率赵军十万抗击秦军的进攻。

    赵人因长平之战被屠四十五万士卒而对秦军憎恨至极,做困兽之斗。所以,尽管秦军进攻气势汹汹,攻势猛烈,赵军的防守却异常的顽强,坚如磐石。

    赵相平原君赵胜亦散家财于士卒,编妻妾入行伍,为鼓动军民同赴国难身先士卒。他的举动激励了军民的士气,百姓纷纷捐出了自家的口粮,表示要与邯郸城同仇敌忾,

    战斗很激烈,战场成胶着状态,直至次年,王陵仍然不能攻破邯郸城墙。

    秦赵战火重起后,无忌很是关注战局的发展。他做梦度没有想到,虞卿的抗秦决心这么大,原以为他会与秦王先玩一出虚与委蛇,没想到他竟然鼓动赵王直接与秦国硬杠上了。但是,他心里很忐忑,毕竟秦军的实力远强与赵军,就怕赵军重韬长平之战覆辙。

    好在秦军的领军人物不是白起,赵军的防守还没有出现大漏洞。

    可是,赵军的这次抗击竟然如此的顽强,居然将秦军狙击在邯郸城下前进不得半步!但是,毕竟秦军的战斗力非强悍,持续战下去赵军肯定会崩溃。

    他很担心,如果白起此时出现在战场上,很难说邯郸的防守会继续固若金汤。

    疑惑白起怎么领军指挥秦军作战?是魏圉的祀纮第二成功挑唆张禄从中作祟,使得秦王不在信任白起了么?

    如此,祀纮第二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哦,魏圉在用人上还是很有一套的。

    但是,还是有必要提醒赵胜,要防备秦王悄悄换帅。

    果然,没过多久,无忌得到了情报:眼看秦军已经阵亡五校(每“校”八千至一万人)邯郸城却还未突破,秦王急了,下旨秦军增兵十万支援王陵。咸阳还盛传,秦王曾命白起接替王陵为帅,只是白起称病推辞了。不得已,秦王又改令王龁接替王陵为主将,增兵十万继续围攻邯郸。

    白起病了?无忌心稍安,心里暗自庆幸白起这个病来的正是时候,上天庇佑赵国哦。

    邯郸的战斗更激烈了。

    秦军伤亡已经过半,邯郸城却仍不能攻下。

    张禄分析邯郸之战已经具备战略意义,攻下邯郸,可以一鼓作气灭了赵国,秦军一统山东六国、实现霸业便在眼前。

    秦王也察觉到邯郸之战的意义所在,欲让张禄去说服白起接替王龁指挥作战。张禄却不以为然,道:“吾王已经令他接替王陵为帅,他不愿去。臣估计,现在即便是吾王去请他,他也未必肯受命,更别说臣的面子了,肯定请不动他。”

    秦王听张禄这么说,也就作罢。张禄则顺势举荐郑安平为将,率军五万携带大量粮草支援王龁,加强对赵的进攻。

    秦王同意了。

    又一轮是疯狂进攻开始了,战况却依然如故,秦军还是没能攻破邯郸城墙。但是,由于战事旷日持久,邯郸城内粮食储备有限,眼看已经不能支撑战事,赵孝成王急了,公元前二五八年十月,急切地向魏、楚两国请求出兵相救。

    魏圉不知道是得到祀纮第二的情报还是鉴于与赵国的结盟的缘故,痛快地答应了无忌建议他响应赵王出兵救赵的建议,派晋鄙率军十万救赵。

    而楚国却没有明确的回复。赵胜为此奉命出使楚国,劝说楚国即刻出兵相救。他在门客中挑选了二十人随行。这其中有一个叫毛遂的门客是自荐随他前往楚国的。

    楚王将赵胜召至王台上跪坐,两人从早晨谈到中午。但是,由于各诸侯普遍存在畏秦心里,尽管赵胜向楚考王讲透了合纵抗秦的利害关系,楚王依然犹豫不决,下不了出兵援赵的决心。

    眼看赵胜焦虑又无计可施,跪坐在台下的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嚷道: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

    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

    平原君答道:“他叫毛遂,是我的门客。”

    “赶快下去!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楚王喝道,眼睛看向了赵胜。

    赵胜却灵机一动,楚王油盐不进,毛遂的紧逼或许会柳暗花明。所以,不着声色地紧盯着毛遂,故意不去理会楚王的目光。

    如他所料,毛遂见楚王发怒,非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了几个台阶,手按宝剑威慑道:“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

    楚王见毛遂持剑靠近自己,而赵胜亦没有阻拦他的意思,左右侍卫已经救驾不及,楚王不敢肆意呵斥毛遂了,只能默默瞅着毛遂听他讲话。

    毛遂义正词严地道:“楚国是大国,应该称霸于天下。然而,楚王却从骨子里惧怕秦国。秦国多次蚕食楚国,占据了楚国许多地盘,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呀!说起这些,连我们赵国人都为楚国感到羞耻。现在,赵王邀请楚国合纵抗秦,说是为解救邯郸,其实也是为楚国报仇雪恨。可是,楚王却这般怯懦。你身为楚国大王,难道你就不感到惭愧吗?”

    在毛遂激昂的一席话击中了楚王的痛处,他羞愧得无言以对。

    毛遂接着问道:“尊贵的楚王,您不愿意与我们赵国一齐抗秦么?”

    “愿意!愿意!”楚王羞愧,“唯唯”答应了,于是“歃血而定纵”。

    赵平原君回国后,楚国旋即出兵十万,由楚春申君黄歇率军救赵。

    魏楚答应出兵救赵,赵王悬着的心安了下了。但是,楚军北上需要时日,在援军抵达邯郸前,赵军还需要坚持下去。

    为此,赵胜招募了三千人敢死队,命李谈率领进击秦军,击退秦军30里。李谈却战死了。

    战局越来越不利于赵军。

    楚军在路上,魏国最早答应出兵,而且距离邯郸并不遥远,魏军为何迟迟没有抵达邯郸?平原君是心急如焚,接连派使者去魏国催问,使者车马接二连三地地赶往大梁。

    无忌很纳闷,魏军援赵部队已经出发,怎么就没有如约抵达邯郸呢?一番打探,才知道秦王散布威胁称:“诸侯中有敢于救赵者,败赵后首先攻先救赵者”。魏安釐王魏圉做出头鸟,招致秦王报复,私下悄悄命晋鄙大军暂停于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观望,待战局明朗在决定下一步行动。

    无忌很无奈,却不敢公开揭露魏圉的无耻,只能劝魏圉道:“邯郸被围,赵国危势甚急,诸侯都被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

    魏圉很认同无忌的说法,却故意地装糊涂,说部队已经出发,不日就会抵达邯郸。

    而赵胜的催促的函已经越来越难听了。他责备魏公子道:“赵胜所以自愿地攀附赵国、结为婚姻的原因,是由于认为赵国有高尚的节义,是能够解救他人于危难的。现在邯郸城朝夕不保,而魏国的救兵却迟迟不到,魏国言而有信的精神何在?况且,公子即使轻视赵胜,抛弃赵而归服秦国,难道不怜惜你的姐姐吗?”

    无忌知道战局危急,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多次请求魏王急令部队迅速赶赴邯郸;他的门客也通过不同的途径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但是,魏王就是咬死说援赵军队已经在路上,后来闭门谢客,不再听任何人的劝谏。

    信陵君见魏王闭门谢客,疑窦頓起,联想起在咸阳的祀纮第二,怀疑魏王是配合祀纮第二算计白起,欲挑起秦王对白起的不满置白起于死地。

    这当然是无忌求之不得的好事。可是,想起赵都邯郸危在旦夕,他的心悬了起来。如果赵国就此被秦军灭了,魏国也将朝夕不保,这个除掉白起的代价是魏国承担不起的。可是魏王似乎已经要铁了心这么干了。

    面对魏王推脱、耍赖的无赖的说词,无忌绝望了,他集结起自己的门客,准备赴邯郸参战,与赵国同生共死。

    一行人路过夷门,无忌见到了自己一向器重的门客侯生,他是大梁夷门的守门人。于是就停车,把自己欲带门客前往邯郸与赵国同生共死的决定告诉了他。

    侯生却淡淡地道:“公子去吧,臣体衰不能同行。”

    信陵君便继续往赵国出发,走了几里地,想起侯生的淡漠很是郁闷,问武晟道:“我对侯生还不够好吗?天下人都知道我是怎么待他的,可现在我就要去与秦军决一死战了,他连句送别的话都没有。简直是岂有此理!”

    武晟也是一脸的懵逼。菟蓉道:“或许,这就是有才人的孤傲吧?”

    无忌心有疑惑,于是调转车马,回去找侯生问个明白。

    侯生还站在夷门下,见到无忌笑着道:“我就知道信陵君会回来。”

    无忌很诧异。

    侯生解释道:“公子爱才举世皆知,现在遇到困难却想不出方法,只想去与秦军硬拼,这和把肉扔到老虎嘴里有什么不同呢?如果只能想出这样的办法,这么多门客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公子对我这么好,您要走了我却不送别,我知道您一定会觉得蹊跷,回来问个明白的。”

    无忌恍然大悟,忙向侯生施礼,请他出谋划策。

    侯生悄声道:“魏国的兵符在魏王卧室里,嫔妃如姬是可以随便进出那里的。想当年如姬的父亲被杀,如姬欲为父报仇三年都没实现,是公子派人为她报了父仇。如姬欲报恩,万死不辞。公子若让如姬拿兵符,如姬肯定答应。拿到兵符,公子就可以执掌军权,援赵退秦,这对赵、对魏、对其他山东五国,都是大功一件啊。”

    如梦方醒,无忌辞别侯生,带着武晟和菟蓉回到了相国府。

    无忌向他们介绍了侯生的计谋。

    “那个晋鄙是魏王的心腹,万一他不服从公子的命令,会很麻烦。”武晟很忐忑,窃取兵符,就意味着背叛了魏国,魏王很可能派兵围追堵截,魏国岂不是陷入了战乱了么?万一再被秦军利用,魏国就完蛋了。他抓耳挠腮地道:“这么一来,倒霉的是百姓哦。”

    这正是无忌的担心所在,一旦自己窃符救赵,即便成功也意味着与魏圉公开决裂了,自己的可以一走了之地仙鹤山与夫人们团聚去。可是,府里的众多的门客恐怕会受牵连,以魏圉多疑的性子,他们难逃一死。

    可是,侯生说得对,带门客去援赵无疑就是飞蛾扑火,邯郸之围非但解不了,还白送了自己门客的性命。若不窃符救赵,赵国必亡,孰重孰轻已经非常清楚。

    他决定,撇下门客他们,自己携兵符只身去邺魏军大营,指挥魏军去邯郸救赵。

    可是,魏军大营戒备森严,若晋鄙拒不服从自己的命令,惊动了大营的将士,非但援赵不成,自己也将身陷囹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