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瑟瑟惊蝉 > 第350章 被羞辱了

第350章 被羞辱了

    菟蓉对无忌的担心不以为然:“又不是去征求晋鄙的意见,他若胆敢不从,你立刻杀了他,随后立即率部队赶赴邯郸。等魏王察觉,邯郸之围早就解了,他想围追堵截也晚了,秦军更没有机会。只是走了这条道,夫君以后就与魏圉真正地反目成仇了……”

    “若是这样,我看公子最好带一个陌生人去见晋鄙,这样不引人注目,晋鄙也不会产生警觉。万一他拒不服从公子命令,这个人也可以趁晋鄙不备杀了他。”武晟建议道。

    菟蓉瞅着他问道:“这样当然最好了。你有人选么?”

    “没有。”武晟尴尬地摇头。

    菟蓉噗嗤地笑了:“看你胸有成竹的样子,我还以为你要推荐谁呢……”

    “行啦,这个时候就有话直说吧,没时间磨牙了。”无忌急切地打断了她的话。

    “夫君忘了么?那个侯生曾给你介绍一个屠夫,叫朱亥。这个人本领高强,你很器重他,多次前去探望他。可是,他却从来没有回访过你。”菟蓉介绍道:“别人都说他傲,他却说公子是个成大事的人,不会拘拟小节,他也是这样的人。现在是关键时刻,公子邀请他同行,他一定会欣然前往的。”

    无忌点点头,采纳他们的建议。

    说行动就行动,菟蓉进后宫去找如姬去了。魏圉见菟蓉来见如姬,以为是她们是女人之间的闲聊,并没有在意。

    很顺利的,菟蓉得到了兵符。

    无忌准备行动了,考虑到门客的安危,他让武晟带所有门客和家属先行离开大梁,以避免被魏圉迁怒而遭横祸。

    可是,武晟报告,那个侯生竟然拒绝离开大梁。

    无奈,无忌特意去见了侯生,一方面劝他离开大梁,以免遭魏王的报复,一方面与他告别。

    侯生却摇头道:“我为公子献上了窃符救赵之计,虽然说这个计策对魏国、赵国是大功一件的事情。但是对魏王来说却是一个大逆不道的背叛行为,犯下了死罪,连累公子以后也要背井离乡避祸了。公子肩负振兴魏国的任重道远,望多多保重。我作为魏王的臣民,背叛吾王理应承担责罚。我会计算公子的行程,在您赶到晋鄙军营的那一天面北自杀,以此谢罪,并为公子送行。”

    原来侯生早就想到了后果却依然义无反顾地献上了窃符救赵之计。无忌悲上心头,还想劝说侯生离开大梁,可他死意已决,只是朝无忌作长揖,不在理会无忌的劝说。

    无忌无奈,只得作揖离开了。

    他与朱亥星夜兼程赶去了邺城魏军大营。

    见无忌与一名随从星夜赶来邺城,晋鄙很诧异,却并没有当回事,只是无忌为何而来?

    无忌拿出了虎符,与晋鄙手中的虎符合上后道:“本相奉王旨取代你指挥援赵大军。”

    晋鄙将信将疑,道:“率领十万兵马可是重大的责任,吾王怎么会让你单枪匹马地来取代我?”

    朱亥见状,拿出藏在袖子里的铁锤就朝他头砸去。

    晋鄙猝不及防,脑浆迸裂倒在地上。

    营账里的众军士吃了一惊,慌忙拿起了兵器,无忌不慌不忙地喝道:“我奉王旨取代晋鄙指挥大军,晋鄙不服将令故被处死。”

    众军士再瞧晋鄙,已经倒在地上悄无声息,只得朝无忌作大诺,表示服从。

    无忌即刻下令部队拔营,向邯郸城进发。

    此时,邯郸城的战斗已经到了最惨烈的地步,赵军伤亡很大,已经断粮了。

    秦军架起了云梯,抛石机将石块不停地砸向城墙,高高城墙已经被硬生生地砸坍了一截,士兵呐喊着、冒着箭雨顺着梯子往城墙上爬,金钟声声,攻击一浪接着一浪。

    但是,赵军依然在顽强地抗击秦军,邯郸城依然在赵军手里。

    眼看威胁、恐吓没能奏效,联军已经朝邯郸城袭来,秦王真急眼了,严令白起去邯郸领兵攻赵。

    白起见邯郸之战已经陷入僵局,自己出马也难以攻克邯郸城,变继续托病不出。

    秦军屡克邯郸不成,白起又拒不出征,秦昭襄王一怒之下罢他官爵,将其逐出咸阳,流放至秦国早先故地,偏僻的西北阴密。

    见秦王气愤难抑,张禄奏道:“白起虽然走了。但是,他心里一定很得意,一定在心里等着看吾王的笑话。吾王还是召他回来,责令他去邯郸指挥作战,以免被他耻笑……”

    “耻笑?”秦王顿时被激愤了,立即派出使者去追赶白起,赐其剑令他自杀。

    使者在咸阳城西十里处的杜邮追到了武安君,向他宣读了秦王的旨意。

    白起悔之已晚,为了不牵累家人自刎而死。

    而此时邯郸城激战正酣,部分秦军部队已经杀上了城墙垛口,眼看就将攻克邯郸。却未料,赵军的援军到了,正从秦军背部大举攻击。

    赵国守军见援军抵达,也杀出邯郸城,配合城外魏、楚两军出城夹击秦军。在三国军队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大败,溃不成军。

    王龁率残部逃往汾城,秦将郑安平率所部负责殿后。

    无忌见秦将殿后的是郑安平,顿时灵机一动。秦律规定,秦将投降,举荐者同罪。郑安平是由张禄举荐的,如果郑安平投降,罪当被诛,其举荐者张禄也该被诛。自己正愁不知道怎么为魏齐报仇的机会,现在机会来了。

    于是,他拦住了赵胜追歼王龁的命令,建议包围郑安平,然后逼他投降,以打击秦军的士气。

    历史上还没有秦军将领投降过,能逼降一个秦将自然是一个大胜,赵胜立刻同意了。

    于是,联军将郑安平级所部团团包围了起来,赵胜接受了无忌的建议,给郑安平列上了投降的待遇:承诺郑安平投降后担任武阳君,获得君主级别的封赏。

    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高官厚禄。相比之下,如果战败回国,郑安平可能会被秦王治罪;即使打赢了战役,他得到的封赏也远不如投降。

    况且,他和所部已陷于重围,不投降只由死路。他接受了无忌的条件个,率二万人投降了赵国,成就了秦国历史上最不堪的一幕。

    消息传到咸阳,秦王极为震怒,立即将郑安平的家人全部斩杀了。

    但是,他却没有追究张禄的连带罪责,放过了张禄。

    这让无忌醒悟,张禄颇得秦王信任,要除掉张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

    只能以后慢慢设法图之了。

    秦军溃败以后,魏楚联军乘胜进至河东,与秦军又大打了一仗,秦军复败,退回河西。

    此时韩国也加入合纵攻秦,赵、魏、楚、韩先后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后,战火终于平息了下来。

    战后,无忌将魏军交给了一名魏将带回大梁,自己率一众门客留在了赵国。

    平原君背着箭袋为公子在前引路,赵王亲自前往城门迎接无忌入邯郸城。

    窃符救赵,赵王很感激无忌窃符救赵义举,对他长鞠两躬道:“自古以来,没有谁能比得上公子您的贤德啊。”

    平原君也连连称自己比不上信陵君。

    一时间,无忌在诸侯中名声鹊起。

    赵王为感激无忌,与平原君商议欲封五座城池给无忌做食邑。

    这让无忌很是惶惶,自己窃符救赵实属无奈之举,如果接受赵王封赏,岂不坐实了自己背叛魏王的指控?那些随自己来到赵国的门客也就成了叛贼,再也无法回魏国了。

    他坚决地拒绝了赵王的好意,赵王也只能作罢了。

    他可不想自己的门客客死他乡,在去仙鹤山隐居之前,他要设法逼魏圉赦免自己的门客罪责,让他们荣归故里。

    他确信,凭借邯郸之战的胜利,秦王已经不敢小觑魏国。而自己在邯郸之战中的表现已然成为魏国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对魏国意义重大,魏圉这个时候是不会与自己公然翻脸、追究自己“叛国”罪的。况且他在赵国的言行都给足魏圉面子。

    他希望自己与魏圉的关系可以转圜。现在,就看魏圉怎么说了。

    但是,魏圉一直没有表态。

    自从祀纮死后,魏圉内心对芮叔寄予了希望,希望芮叔顺利潜伏进秦国高层,在咸阳埋下一颗钉子。但是,芮叔一直杳无音信。

    长平之战以后,他派须贾出使秦国,欲摸清秦国下一步的动向。但是,没有想到,秦宰相张禄见到须贾后竟然当场要杀他,幸亏在场的谋士阻拦才作罢。接着,张禄便要求须贾传话给魏圉,让他交出魏相国魏齐的人头。否则,将怂恿秦王进攻魏国。

    魏齐是个本分的人,能与张禄有什么交恶?魏圉怀疑是秦国故意寻衅挑事,是要将下一步的蚕食进攻方向转到魏国来。

    他很忐忑,虽然怀疑是秦国的阴谋,还是向须贾询问了魏齐是怎么得最张禄的?

    须贾很沮丧,细细地介绍了张禄的由来:“张禄是魏国芮城人,字叔……”

    芮城人字叔?不就是芮叔么?魏圉恍然大悟,原来张禄就是芮叔啊?

    莫名的,一阵兴奋劲冲上了他的头,原来张禄是魏国的鼹鼠,是自己人!

    可是,随着须贾的介绍,他的心又跌落到了谷底。简直不可理喻,魏齐一个堂堂的魏国相国,竟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此地羞辱一个才华横溢的门客?芮叔受如此羞辱,对魏齐充满仇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个报复已经谈不上是他们个人之间的恩怨,张禄现在指名道姓地索要魏国相国的头颅,显然是冲着魏国来的,他是在表明一个态度:他是要与魏国为敌了!

    如此,自己手中一张的王牌竟然由于魏齐暴戾的羞辱给毁了,反而成了魏国的死敌。

    唉,魏齐,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给魏国招来大祸了!

    顿时,他对魏国有了切齿的愤恨。可是事已至此,他必须盘算起怎么应对的措施了。

    显然,张禄现在敢如此嚣张地索要魏齐的头颅,也是吃定自己不敢称他是自己派出的鼹鼠,这样做除了进一步激怒秦王,对魏国没有任何好处。所以,这事,只能忍气吞声,权当芮叔从来没有在大梁王宫出现过,彼此心照不宣了。

    如此,他只能屈服张禄的胁迫,将魏齐的头颅交给他了。因为,无论如何,魏国是不能让秦国将矛头对准自己,成为秦军的蚕食目标。

    他对张禄充满了惶恐,原先魏国只有白起一个令他胆寒的人,现在还必须加上张禄这个会对魏国作妖的人,魏国要想太平,必须除掉这两个人,他们对魏国的威胁太大了!

    他想好了,魏国必须藏身在赵国身后,绝不当抗秦出头鸟,然后设法与秦国周旋。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除掉白起和张禄这两个最危险的敌人。

    也是天意,赵国这个时候急需与秦国议和,急需找帮手逼迫秦国,魏国成了赵王拉拢的对象。他立刻拿定主意,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与赵国结盟。

    接着,他就接到了无忌将与赵国使团的赵胜、魏氏一起回大梁的通报。

    想起无忌持黄豆闯出宫去的那一幕,他怒意难抑。可是,这个时候公然拒绝无忌回大梁,无疑是公开自己与无忌的裂隙,给秦国有机可乘。而且魏齐倒了,他需要无忌来撑起门面为魏国吆喝。所以,他决定收起对无忌的愤怒,以欢迎的姿态迎接无忌的归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在意无忌的冒犯,他决意在招待赵国使者的筵席上毒倒无忌,要让他明白,不是自己没有办法报复他,而是大度,不与他计较罢了。

    一切按他的设想得到了落实,魏齐死了,魏赵虽然结为了盟国,秦国的矛头依然紧对着赵国。

    关键是他利用无忌对祀纮身份的好奇和魏齐的死,将无忌的视线成功地引向了张禄和白起身上,使得无忌对秦国的敌视更为强烈。

    看的出来,无忌对自己在秦国高层埋下鼹鼠钦佩得五体投地,一直暗示自己启动鼹鼠除掉白起。

    他则故作矜持、不予理会他的暗示,让他忌惮又无奈。

    没有想到,邯郸之战正胶着的时候,无忌来了一手窃符救赵。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事件,是公然背叛了自己,是对自己王权的蔑视和挑战,而且还让自己坐山观虎斗的精心算计落了空。

    仿佛兜头挨了一瓢冷水,他醒悟了,原来自己才是被拿捏的人,自己被无忌羞辱了。

    他恨得咬牙切齿。

    但是,无忌解了邯郸之围,击败了秦军,在诸侯中名声鹊起。

    现在,无忌的存在是对秦国最强大的震慑,他不能不考虑魏国的处境而与无忌翻脸。毕竟无忌的声望很高,与他维持表面上的和好可以有效地震慑秦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