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向汝而生之汝瓷传奇 > 第五章:成功拜师

第五章:成功拜师

    汝瓷作为贡瓷,汝窑是重点保护对象,多少高官贵族都盯着这个窑厂,即使那些品相略差的“残次品”,如果拿出来,也是价值连城,普通百姓就更难接近了。怎么样才能去成为学徒呢?他在客栈里面边喝酒边琢磨。

    想到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方式。他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熟人,想打听消息都打听不到,如果能结识圈内大咖,那再经引荐,就方便多了。大咖在那里?那些有一定规模的陶瓷店肯定有这个资源,就是费用会多些,但是人应该比较靠谱。

    就好像去餐厅吃饭,如果点一杯饮料,那接待你的最多是服务员,如果是预定一个包间,那可能是经理接待你,但是如果要包场,那一般都是要老板出场定夺了。买瓷器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就不能买那些零碎物件,虽然便宜,但是没什么用,白花钱。想见东家或者掌柜,就得直接奔着精品去。汝瓷肯定是买不到的,但是其他窑厂的瓷器还是有机会的,比如定窑瓷器。

    定窑的中心窑址分布于今河北曲阳县一带。宋时曲阳隶属定州,故名定窑。定窑创烧白瓷于唐代,鼎盛时期在北宋。定窑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瓷窑体系,也是中国陶瓷艺术一座巍峨的巅峰。产品繁多,以白瓷为主,也兼烧酱釉、黑釉和绿釉,特别是覆烧工艺,以及刻花、划花、剔花、印花等装饰技艺驰名天下,是中国古陶瓷唯一个以精美白瓷傲立天下的瓷系。中国陶瓷史曾有“汁水莹润如堆脂”的赞美诗句,来形容定窑作品像玉一般的质地。

    定窑虽属民窑,但因瓷质细腻精良、釉面光润,釉色淡雅,纹饰秀美,风格高贵华丽,令人爽心悦目,曾一度被北宋代廷选作宫廷用瓷,因此出类拔萃,地位卓尔不凡。定窑瓷器在造型、布局、层次、线条(物别是阴阳线刻画技法的运用)以及图案的刻画十分讲究,手工工艺工整精到,尤其是纹饰和装饰之秀美,堪为北宋制瓷艺术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代表。毫不夸张地说,宋定窑在装饰技法上达到了有宋一代最高水平,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外,定窑的刻模与脱模技术也极为高超,在工艺上颇有改革和创新,代表着当时陶瓷制作的最高技术水平。

    定窑釉质莹润纯净,釉色白中蕴黄,呈象牙白的质感。其另一大特色是,定窑瓷器因其“覆烧”的制瓷工艺,作品口沿多不施釉,俗称“芒口”。定窑对“芒口”往往镶嵌一圈金、银或铜加以装饰,增其华贵,号称“金银扣”,即人们常说的“金装定器”,使得定瓷外观因此而雍容华贵,精美异常,堪比珍宝。这种华丽的装饰也更加突出了皇室的尊严与高贵。但随着宋徽宗朝“重神韵,轻雕饰”的一个“崇尚自然”的全新美学时代的到来,定窑瓷器有“芒”且注重装饰的美学风格难为艺术皇帝徽宗所认同,故渐趋衰落,直至最后被以崇尚自然美的北宋官廷废弃,将御用瓷器改命汝窑烧制。这一结果,于定窑而言,不能不是一个遗憾,也实在可惜至极。

    介绍了这么多定窑的内容,主要是想说明定窑虽属民窑,但定瓷一度被选为宫廷用瓷,其价值极高,而且在市面上偶有流通,李子汝可以在店里买得到。不像汝瓷,压根儿就看不到。既然确定要购买定瓷,时间有限,那就赶紧行动起来。

    街上但凡大一点的瓷器店,都会有某位高官的股份,因为这些店铺并非只是常规生意,还有一些“非”常规的生意。比如宫里东西流出来被变现的东西;给官员送礼不好明着送,来这里买画买字间接去送;还有一些其他不正当渠道来的东西。等等。所以这些店里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价值连城的好东西往往不会摆在明面上,需要跟掌柜走到后院的包房挑选。

    他在街上边走边看,数下来一共有三家规模不相上下的店铺,分别是:赵氏瓷器店、王氏瓷器店和谢氏瓷器店。一天功夫他都仔细逛了遍,但是没着急下手,觉得还是赵氏瓷器店更符合他的需求。一是店铺小二和掌柜都比较和善,二是经过简单的探听,有他想买的定瓷。

    买东西、靠近乎也有技巧,不是过去掏钱拿走这么直接。如果这么做,掌柜只会觉得你土豪,钱好赚,并不会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而是把你当冤大头。一件珍品,就像掌柜自己的孩子,虽然是用来售卖,但是也是珍爱备至,作为买方,最好让掌柜知道你是真的热爱,是真的懂行,他的商品能卖给你,让他觉得你会好好珍惜,用心保管。就像“《说唐全传》五”里面说到:“卖金须向识金家。货物要卖给识货的人。这才是一件乐事。

    前一天他逛完了三家店,第二天早上在客栈用过早餐之后,出门直奔赵氏瓷器店。进店之后,小二茶水伺候,他直接叫小二把掌柜赵三爷的叫过来,赵三爷真名赵志彦,家中排行老三,为当朝吏部侍郎家宰,所以圈内称其赵三爷。将自己的需求告知,要买一件定瓷,一件精美制作的定瓷,同时,把提前准备的铁币送与掌柜,作为小费,要其帮忙物色。赵三心领神会,让他先回去,过两天再来。

    赵三爷为什么要这么做?现在店里没有吗?为什么不直接卖?

    非也。

    如果马上就给其展示,显示这个东西来的太容易,不好喊价。自古珍品难得,不来回磨个几次,怎么会体现价值。商人的商字,里面不就是两个“人”字,想做一个合格的商人,他的脑子必须比普通的人精明一倍才算合格。

    两天后,李子汝按约定时间到店,和掌柜寒暄几句,被带到后院,在包间里面拿出一个包装精美的锦盒,打开锦盒,是一个“定窑白瓷碗”,釉色白中泛黄,呈象牙白色。胎体轻薄,胎色白泛灰。唇厚、丰肩、平底。是一个典型的定瓷。但是,按照常规套路,第一次展示的一定不是最佳的,深谙游戏规则的李子汝,虽然心里很满意,但是口头上说着:东西是好东西,但是还理他的期望差点意思,烦请掌柜的再费费心。掌柜听到这些话,好像也是意料之中,嘴上说着这个碗已经是不可多得的上品,自己很舍不得,这不是看在李子汝诚心诚意要买,绝不拿出来。但是手上打包的动作却未停下来。其中拉扯不在赘述,最终的结论就是,过两天让李子汝再来,他再去找找看。经过这两次见面,他们开始熟络起来。

    两天后,李子汝再次出现在赵氏瓷器店,小二直接带他来到后院,另一个小二叫赵三爷过来。一盏茶的功夫,赵三爷过来,端着一个金丝楠木质地的锦盒,。经过一阵寒暄,打开来引入眼帘的是一个“定窑白釉弦纹三足奁式炉”,这个着实让李子汝没想道,曾经拍卖700多万港币的同款真品就这样展示在他面前。他小心翼翼的将其拿起来端详。

    炉直口,筒腹,平底,三蹄足。胎白质坚,除口沿一周露胎外,通体施白釉,釉色如象牙般柔和滋润。纹饰简朴,具韵律美。此炉造型简单大方,制作极其精致,器形甚为规整,仅口部一周无釉,覆烧法烧成,为定窑瓷中精品。

    这让李子汝爱不释手,这种感觉想藏都藏不住,赵三爷看到他这副神情,知道这单生意稳了,眉开眼笑。掌柜嘴上不停的夸赞这个奁式炉多么的精致,多么的舍不得出手,目的大家心知肚明,想抬价而已。李子汝应承着说好像哪里还差点意思,目的大家也心知肚明,找点理由压价。就这样拉扯了几个回合,最终以一个都认可的价格成交,伴随着掌柜的不舍,李子汝将其打包带走。临走前,和掌柜说,以后有好东西帮他留着点。

    经过这么一个来回,他和赵志彦彼此都已经熟悉。趁这个时机,他开始谋划下一步,那就是建立和赵志彦的私交,获得他想了解的汝窑的信息。买瓷器回来第三天,他让客栈小二邀请赵志彦去当地最有名的酒楼醉亭轩赴宴,聊表感谢并让其继续帮他留意。赵志彦也未推脱,如期赴约。酒桌上的推杯换盏,关系一下拉近许多,就这样,一个月之后,两个人已经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

    于是李子汝把他的想法告知赵志彦,即,想拜访汝窑大师,然后拜师学习,成全他对这门艺术的热爱。赵志彦不理解,明明这么有钱了,为什么还要做这种事情,毕竟制作汝瓷需要做很多看上去很辛苦很脏的活儿,完全和他有钱人的形象不符。李子汝说这个是他的一个梦想,别人做的再好,不如自己动手做好。既然热爱,就彻底一点。赵志彦一听,好像也说得过去。你说,好巧不巧,赵志彦的好朋友陈明德就是远近闻名的汝瓷制作大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汝窑的扛把子。这可把李子汝激动坏了,什么运气居然能碰到这么巧的事情。他们不光是本家,而且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所以关系非同一般。

    据赵志彦介绍,陈明德本人非常严谨、严肃、严格,因为汝窑烧制及其困难,成本出品率很低,不少人失败数次就不再继续,他也不再想收徒弟。但是,如果赵志彦肯帮忙介绍,应该问题不大。他再三和李子汝确认,是否愿意吃这个苦,别半途打退堂鼓。李子汝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打退堂鼓。他坚毅的眼神,让赵志彦看到了他的决心。话不能白说,事情更不能白做,他给了赵志彦一大笔钱,用于其运作这个事情的费用。而且,拿出了他之前购买的“定窑白釉弦纹三足奁式炉”作为拜师礼,麻烦赵志彦帮忙送予陈明德。

    相对于现金礼金,这个定窑瓷器肯定更得陈明德心意,到陈明德这个级别的大师,肯定不会缺钱,反而一件难得的精美的瓷器会让他察觉到送礼人的用心。所以说,送的贵不如送的对,送的对,不如送的又贵又对。

    果不其然,几天之后,收到了赵志彦的消息,邀请李子汝赴醉亭轩一叙,并告知,一同赴宴的还有陈明德。李子汝一看,这事十有八九是成了,欢喜不已。这天晚上都没睡着觉。

    陈明德师傅是一位看上去六旬左右的老者,身材微弯,头发花白。他的脸上刻满岁月的痕迹,眼神里充满智慧。

    饭桌上陈明德描述了他学习汝瓷制作这一路走来之艰难,想看看李子汝的决心和毅力,李子汝笃定的眼神让陈明德打消了他的疑虑,再加上赵志彦在边上帮李子汝说好话,这个事儿就这样定下来了。宴席即将结束,陈明德道:“子汝,你拜托赵三爷转送于我的那件定瓷我很喜欢,你很有眼光,瓷器的制作需要对一个人的审美要求很高,审美不足的人不适合做这个工作,我感觉你应该可以。下月初一,你过来吧。”

    “多谢师傅,以后还请师傅多多费心,徒弟感激不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