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网游竞技 > 最终幻想:拳王 > 第八章 空壳中学

第八章 空壳中学

    眼下还没有义务教育这一说,不会有老师和乡里管文教的干部到辍学学生家里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也没有人觉得娃娃不上学了有什么不妥,甚至有些孩子上着上着学突然就不来了,学校最多也就是打发相熟的学生问一下,结果如何,随缘而已,没人会追问。

    伊河乡是边境地区的一个小地方,临近沙漠,本来人口就不多,经济在全县十五个乡镇里排名倒数第二,能投在乡中的钱实在是不多,办学十年,撑到现在已经实属不易。

    乡中的建筑格局呈“回”字型,四周是三排教室和一排教师办公室以及库房,总共二十几间土坯房,教室还好,教师办公室一副年久失修的模样。中间的简易土操场暑期两个月没人维护,已经野草丛生,跑道都看不清了。足球门是用三根木头钉成的。两个篮球场和一个排球场倒像是新建的,黄土的地面夯的很平整,篮球架和排球网也都是新的。

    操场边还有几副颤颤巍巍的快散架的单双杠,看着随时要倒的样子,沙坑里的沙子经了雨水,早已板结成硬邦邦的一整块,再往外就是断续破烂的院墙和紧紧围住学校的茂密树林,藏上几个人不容易被发现,是学校里一些小混混吹牛抽烟或者用拳头解决个人恩怨的好场所。

    翻过院墙再走个两三百米就是水库了,乡中每年六月和九月,都有老师专职负责巡视,怕学生逃课去游泳。

    老师们收拾不听话的学生的办法也很简单,等他们下了水,就把衣服收了,留一帮娃娃光着屁股蹲在水里大眼瞪小眼。

    效果还是有的,起码乡中的学生这几年没出过事。

    这两年乡上其实一直想把乡中交出去,和临近的古楼镇中学合并是方案之一,那里靠近县城,条件要好的多,起码各科老师的配备还算齐全,但是并校计划迟迟没有结果,也不知上头咋安排的。

    伊河乡中的师资匮乏到令人瞠目的程度,语文政治历史地理之类的文科科目倒也罢了,照课本念也能撑下去。数理化英语全线缺人是真的很要命,直接影响到了办学质量,但偏远穷困的乡镇中学哪有人愿意来任教,工资低不说,关键是编制解决不了,毫无前途可言,整个县域大部分乡镇中学其实都面临这个问题,短期内看不到任何解决的希望。

    也因为如此,乡中这些年考上高中的学生称得上凤毛麟角,能考上的要么是乡上干部和教师子弟,因为父母亲读过书,能辅导,抓得紧,要么就是真的聪明,纯靠智商悟性硬拼上去。现在有点门路和余钱的家长都把孩子转到鼓楼镇中学或者县城四中。

    梁家老二梁岩开学就去了四中。

    理科科目看来还是要自学呀,尔东看看新发的课本,再看看所谓的课程表,自己都觉得心累,上初中就等于天天自习咩?

    乡中几位带初一的老师,学历最高的也就高中,矮胖红脸笑眯眯的袁老师四十来岁,算是本乡资深教育界人士,教语文历史,也是班主任。一脸严肃的复转军人李和平教政治和体育,政治自然是照本宣科,体育课特别一点儿有限,就是走队列,走完了扔几个篮球让学生们随便玩。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沈月教数学,水平嘛,也就勉强能把例题讲明白,时不时卡壳不说,还有突然间走神的毛病,英语老师暂缺,沈月也勉为其难的兼着,但她高中学的是俄语,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从她嘴里念出来,一股子列巴味道。

    沈月的英语课效果很不好,每次上课学生们笑的不行,很有点单口相声专场的意思,小沈老师实在撑不住,对校长说要么找人要么罢课,自己受够了。

    于是学校费了力气从县城找了个老师过来教英语,是个六十多岁的老爷子,据说是四十年代的大学生。

    但是老爷子一张口,连过来听课的欧阳校长也忍不住笑起来,因为实在是分不清老爷子是教英语还是唱川剧……

    尔东没有笑,他在前排坐着,清清楚楚的看见了老爷子眼中泪光闪烁,手中紧攥的粉笔已经折断,凄苦的眼神里,是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无法抑制的自哀…

    第二天,老爷子也请辞走了。

    尔东能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学业毫不关心,他们根本不了解也没时间了解自己这个堂堂小升初状元郎面临的窘境。

    二老(其实也就三十出头)现在忙忙碌碌,早出晚归,工作态度那是相当的积极。尤其是佟梅英,终于在吴书记亲自出面争取下,高效率的如愿以偿的进了乡中心小学,当上了代课老师。

    和尔东的预期有点儿出入,中心小学居然安排佟梅英去教音乐,也许是校方对上头的强行安排有所不满而故意为之。

    尔建国父子得知这一喜讯后乐不可支,又不敢放声大笑,差点憋出内伤。

    佟老师这高音吧,属实不错,但问题是喊出来和唱出来……毕竟还是有所区别的,效果也完全是两码事。

    佟老师,您还是自求多福多多努力吧,尔东暗暗祝福。

    佟梅英却完全不觉得有什么不妥,高高兴兴奔赴音乐老师岗位去也。

    总的来说,除了梁斌臀部伤势仍未痊愈,尔东身体状态依然欠佳,其他的一切都还马马虎虎。

    这一年,祖国遥远边境的城市乡村,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平静和贫穷之后,开始隐隐的骚动。

    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田间地头,人们开始无所顾忌的谈论挣钱的话题,当然,眼界有限,信息闭塞,最多也就在选择开个小卖部小饭馆或者种什么经济作物上打转。

    蓖麻热已经过去了,现在伊州开始流行种甜菜,而且是未来二十年的主流经济作物。

    个别脑子活泛的,看到了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刚需,热火朝天的搞起了砖瓦窑,尔东的三叔尔铁锁就搞了一个,据说很赚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