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网游竞技 > 最终幻想:拳王 > 第九章 量力而行

第九章 量力而行

    这是八零年代第三个年份的九月,边疆乡村空气清冽,阳光明媚,绿草如茵,河水清澈,炊烟袅袅,驴喊羊叫。玉米面逐渐退出餐桌,牛奶鸡蛋日益常见,年轻的父母们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青春期的成群的少年们呼啸来去,七十年代后的两次婴儿潮让这个国家的人口首次突破了十亿,计划生育政策在边疆刚刚推行,此时并没有人把这当回事,毕竟,地广人太稀。

    这是最不确定的时代,也是最喧嚣的时代,历史的大潮涌动,人们本能的感觉到了时代变化带来的巨大能量,既兴奋又迷惘,此时,过去的还在收尾,未来隐约间有了方向。

    伊河乡中初一三班学生尔东,这一周来强迫着自己沉下心来,努力融入空壳中学的日常,这一个星期里,他也初步确定了未来学业的方向。

    目前的大环境,即便是堂堂如梁副乡长,也只能送一个儿子去县城四中,尔东自然不认为自己的爹娘会有什么隐藏的关系还没有启用,更不会因此而抱怨什么。

    鉴于乡中目前这种扯淡的现状,尔东决定珍惜时间,以后全力专注于文科。至于物理化学生物之类的理科科目,就随缘吧,本来就不擅长也不喜欢。

    这个想法就没必要告诉父母了,他俩从小学起就没有管过自己的学业,再者说了,按照以往的经验,只要不是家庭能力范围以外的夸张要求,父母一般情况下都会满足。

    比如说他旁敲侧击的透露了一下想买台电视的想法,为此还煞费苦心的卖了一下惨,结果母亲马上就答应了,然后催着老爹满世界找电视票,因为此时电视机还是凭票供应。

    尔东早就从鄂胖子丫头那里打听到,只要钱能到位,电视机这玩意儿目前其实是供大于求的状态,所谓电视票顶多算是个订货证明,提前打招呼留货的意思,过年前一家三口看上电视没有任何问题。

    尔东想把初中三年的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课本全找来,这事要靠老袁头帮忙。内容搞不搞得懂无所谓,先死记硬背再说。

    病愈后,尔东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有很大提升,远远好过大病之前。二十天浑浑噩噩中不断重复的糟糕梦境,某种程度上似乎是一种细节记忆法的强化训练。目前虽然达不到传说中所谓过目不忘的境界,但背诵一篇五百字左右的文言文,大概需要三四遍强化记忆就完全可以巩固下来。

    普通的现代文就更不在话下了。

    单论背课文,一学期该背的都尽可能短时间内背完,节省下来的时间,抽出一部分理解和训练就可以。只要数学不太差,考高中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毕竟也是一乡之小升初状元,二三百人里的卧龙凤雏,起码的智商还是在线的。

    还有英语,没有别的捷径,也是背课文,管他什么发音语法,俄式口音又怎样,闷头背就完了,这年头教的学的都是哑巴英语,出去了压根儿开不了口也用不上,老毛子离得那么近都不来,何况隔了十万八千里的昂撒人。

    尔东甚至想到了上高中后该怎么办,到时候干脆就跟学校和班主任老师摊牌,说明自己的情况,刚开始就放弃理科科目,专攻文科。

    类似伊河乡中的情况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个例,老师们应该会理解。一念至此,尔东觉得县二中的老师们脑子也还是慢,非要搞什么高三分科,高二就不能分科么?如果高一分科的话,时间上是不是更宽裕?如果真能早分科,或许二中的高考录取率还能更高些吧……

    话说二中在恢复高考这些年,总体成绩也就一般般,但学校曾经出了个考上华清大学的天才,就靠着他的余荫,在伊州境内仍然小有名气。

    这位是八零年考上的华清大学,家庭情况非常一般甚至很差,父亲是锅炉工,母亲身有残疾,两人都是大字不识一筐的文盲,偏就合作生产了一个天才人物,一朝惊才绝艳凤鸟高飞,引一州十七县市惊叹三年。

    二中的校领导也有点儿发昏,这几年天天拿这个特例说事,给自己贴金,他也不反省一下,自己学校真要是如此牛叉,怎么三年过后还没有复制奇迹?四五百学生每年预考先刷一半儿,高考发榜后连中专技校都算上,每年也就不到四十个幸运儿考走。

    一年后,尔东偶尔路过二中,顺便去教学楼瞻仰了传奇大哥的照片。

    放大了的大幅黑白照已经有些陈旧卷边儿,天才兄头发蓬乱,戴着厚如瓶底的眼镜,方面塌鼻阔口,看起来很是朴实憨厚,朝着朝觐的人们用力的挤出个笑容。

    晚上看到应该会吓一跳吧,尔东心想,那张巨照和遗像实在是差不了多少……

    日子一天天按部就班的过去,尔东每天早起快走,背书,吃饭,上课,自习,晚上加走三圈,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安排的很满。

    毕竟少年心性,他当然羡慕在足球场上飞奔的梁家三条虎,以往的四人组合无往不利,可惜现在只能远远的看一眼。

    他也羡慕秋季田径运动会上身姿矫健的昔日同伴,但是这具身体目前还是不中用啊,且得忍耐一段时间。

    这期间伊河乡各族群众奔走相告的一件大事是,乡政府购买的二十四英寸日立大彩电到货了,政府院子里还拉起了三十多米高的不锈钢钢管天线,用三条钢索斜拉支撑固定,大风天也能保证稳定,清晰接收州台信号毫无问题。

    吴胜利同志大手一挥,决定每晚把电视搬出去,就摆在乡政府大院露天放映,各族群众随意观看。

    这事办的大气,按尔建国同志的原本设想,大彩电放在会议室,供乡政府干部和家属看看就得了,也算一项福利,结果吴书记来了这么一手,既让群众高兴,干部们也无话可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