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炮灰修真记 > 第十一章边关战事

第十一章边关战事

    半月前,洛承接到一份密报,边关战事吃紧,尽管洛承早就预料到诸国混战,但此次牵涉国家众多,稍有不慎,满盘皆输,洛承看着手里轻飘飘的一张纸,指尖泛白,眉头深锁,似是下定什么决心,抬步向上官真的宫殿走去。

    “妾参见陛下。”

    “臣妾参见陛下。”

    洛承看见在上官真一旁行礼的玉景,密报不自觉的往身后藏了藏,她从前是不说臣妾的……想到此处,洛承心中紧了紧,面上不显,开口:“都免礼吧。”

    上官真静静的站在一旁不开口,她知道若不是非常之事,这位国主是不会轻易踏进她的宫殿,不料这位国主却迟迟不提正事,只与她寒暄,问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上官真静静的听着,恭敬的回答,反倒是一旁的玉景,神色淡淡,似是什么事情她都不在乎,回答洛承的问题,毫不出错,但总感觉怪怪的。

    好一会儿,洛承才拿出手里的密报递给上官真:“这是一份紧急的军事密报,你看看。”

    上官真愣了一下,按理来说自己是赤楚国人,俗话说非我族人,其心可诛,洛承竟然这么坦然的轩秦国的军事密报给自己看,上官真双手接过,打开细阅,越看脸上的神色就越凝重起来,周围的气氛似乎也随着这份密报的展开而凝滞。

    终于,上官真合上密报,叹了口气,明白了为什么这份密报自己可以看的愿意,当今天下四分五裂,许多势力割地为王,造成诸国混战,牵涉的国家不仅仅有轩秦国还有赤楚、辰荣等国家,只要有名有姓、实力可以的国家纷纷牵涉其中,这简直就是大乱炖,势力分布纠缠也是离谱。

    同时,上官真也明白了这位轩秦国主的意思,当即行礼道:“我赤楚愿与轩秦合作,共谋生机,赤楚上下愿听轩秦国主的调遣。”

    半晌,洛承开口:“现在想必你已经知道孤为何而来。军情想必不用孤来解释,你也能明白些,毕竟赤楚国的暗探可不是一群酒囊饭袋。”

    上官真轻叹一口气:“看来国主是已经知道了,那妾也就不再隐瞒了,不错三日前妾收到密信,各个部族已经出动,为首的乃是桂言,据说此人神龙见尾不见首,行踪诡异的很,从来没人见到他的真实面貌,此人一个月前出现在轩秦国西北部,不知用了什么方法,使西北部族尽数归顺,如今正朝着轩秦国西北边塞要地进军,以路程算,两个月后,就抵达城下。”

    一旁不出声的景娘突然开口:“国主今日来,想必心中早已有了人选。”

    洛承坐在椅子上,抚摸着椅子的把手,轩秦国重文轻武多年,将才难求,帅才更是凤毛麟角,当初洛承可以登基,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得到了手握军权的大将支持,也就是玉景爹爹的拥护。

    但是玉景的爹爹早在那场宫变之中牺牲,一时之间也没有合适的人选,要么谋略不足,要么武功不济,最后洛承筛选之后只有自己的国母玉景最为合适,一来玉景从小跟随她的父亲排名布阵,基础扎实;二来玉景如今受到上官真的教导,不论是武功还是谋略,比之她的父亲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军队中大部分是玉景父亲的旧部,很多将领也是看着玉景长大的,有玉景在能很快的将军队凝聚在一起。

    “不错,孤思来想去,你玉景是最合适的人选。”

    玉景垂下眼帘,让人看不清喜怒哀乐,忽然抬头,复杂的眼神正对上洛承的眼睛,看着洛承心中一惊,玉景淡淡开口,言语之中带着质问,也似是疑惑:“吾父因你而死,吾友因你自戕,韩羽赤胆忠心,却因你疑心过重遭你诬陷,声名狼藉,国主疑心至此,为何此次让我出战?就不怕,我手握兵权,反了你的天下。”

    上官真听到这话,为玉景捏了一把冷汗,偷偷打量洛承的神色,索性洛承并未生气,这让上官真安心了不少。

    洛承负手而立:“我知你不会。”

    玉景好笑,好似自己从没有看懂这个竹马,他为了达到目的,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东西,玉景不得不承认,洛承是一位天生的帝王,能在夺嫡之战突出重围的他,深谙人性,更懂得利用人的恐惧和不安。

    最终玉景还是答应下来,抛开一切,玉景心中明了,她是轩秦国国母,而非只是被唤做玉景的小女娘。有人谴责她,父亲大难临头她倒好,眼睁睁看着父亲死亡,她可知何为孝道;有人嘲笑她,如今的她没权没势,又不得帝王宠爱,上不得大雅之堂……如此种种,玉景最初会气愤,会难过,会哭着趴在上官真的肩膀诉苦。

    一次玉景偶然出宫,在清谈会中被文人墨客逼问:“你的父亲去世,你作为最疼爱的女儿,为何毫无哀痛之心?”

    玉景听闻此话,起身站在那位文人身前,隔着一丈的距离:“我会酿酒,我能酿成全都城里最浓厚、最纯粹的酒水;我会舞剑,我能战胜全都城里功夫最好的大师;我善谋略懂政事,跟随我父征战时,我能坐镇帅帐,指挥军队决胜千里之外,有没有我的父亲,我都是一个好好活着的女娘,但不能因为我是个女娘,就应被人咄咄逼问,你的父亲死了,你为何不哀痛,为何不陪着死;不能因为我是个女娘,是我父亲的女儿,就应该被你们这些文人墨客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我不止是一个小女娘,不止是我父的女儿,我更是轩秦国的国母,我要为我的国家考虑。”

    自清谈会后,慢慢的玉景开始闭门不出,任凭外面的风言风语,她只是在自己的宫殿内读书习武,慢慢养成了一副稳重的样子。

    出征之前,玉景拎着几坛女儿红,来到父亲的墓碑前:“老头,我来看你了,还带了你最喜欢的女儿红,你快尝尝,这是你最喜欢的东街铺子家的女儿红。”

    玉景将酒水洒在墓碑旁,慢慢的蹲下身,抚摸着墓碑:“父亲,我有在听你的话好好活着辅佐国主,洛承是一个合格的君王,等一切事了,我们一起回老家。”

    “父亲,我不怨恨他,我知道你舍身护他,是不想整个轩秦国再次陷入内斗,百姓流离失所,可是我也不能再用以前的心思对待他了,等我得胜归来,我就带你离开,隐居山林、闲云野鹤。”

    玉景站起身来,转身离开之际回头,眼底似有泪光闪烁,声音带着丝哽咽:“老头,我走了。”

    在玉景转身离开之后,在竹林深处缓缓走出一个苍老的人影,口中呢喃着:“丫头……”

    玉景出征之时,满城父老乡亲相送,上官真和洛承在城楼遥遥相送。

    洛承看着骑在高头大马上的玉景,红衣银甲,高高的马尾在空中肆意飞舞,原先追着自己身后的小女娘长大了,她长大之后竟是这般的稳重,洛承紧紧攥着拳,又松开,似是泄了气般耷拉着肩膀,也弯下了脊背,整个人的精气似乎随着那人的离开而逝去。

    男人开口道“是不是从一开始我就错了,总盼着景娘能稳重些、再稳重些,可如今却是这般的沉稳,就像变了个人一般,现在回想当初他追在我身后,吵着闹着要嫁给我的时候,倒是更让我喜爱。”

    上官真轻声开口:“你后悔吗?我……有一丝后悔了,当初软软糯糯的少女,如今成长成了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她在朝着我们希望的样子发展,却唯独没有朝着自己希望的样子成长,我为了天下女子的命运掌握在女子自己的手中,推她去做这个第一人,我又岂能不知这个第一人就是一个活靶子,她会受到天下百姓的质疑,会成为文人墨客口诛笔伐的对象,会成为旧势力宣泄愤怒的工具,会作为新旧思想正式宣战的理由。可我却依然选择这样做了,当有一日她发现我并不是想象中的美好,她又如何自处啊……终究是对她不起。”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