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静静的白河 > 第十一章:老子道法

第十一章:老子道法

    那时老君有一位驾车人名叫徐甲,他从少年时就受雇为老君驾车,约定每天的佣金是一百钱。老子到函谷关时佣金已累积到七百三十万钱。徐甲看到老君放弃官位要到远方去,就急忙前来索要这些钱。老君对徐甲说:”我要去西海诸国,等我回来,我用十倍的黄金还你这些钱。“徐甲答应了。

    到函谷关后徐甲在野地里喂头青牛。老君想试试徐甲的心,就把一棵吉祥草化作一位美女。这位美女来到徐甲牧牛的地方,就用美色和巧言来戏弄徐甲,结果徐甲被这美女迷住了,想留下来和她在一起,不再为老君驾车了。

    于是徐甲背弃与老君先前的约定,到守关官吏那里控告老君,索要佣金。老君对徐甲说:“你跟随我已二百多年了,其实你早该死去了,是我给了你太玄生符,所以你才能活到今天。你为什么不想想这些而却要告我于官呢?”说罢,太玄生符从徐甲口中飞出,徐甲立刻化成一堆白骨。

    看到这种情况,尹喜就为徐甲求情,给老君叩头,请求饶恕徐甲的罪过,赐徐甲复活。老君又用太玄生符投向那堆白骨,徐甲马上就又成了活人。尹喜把佣钱如数给了徐甲,并有礼貌地把他打发走了。

    鬼谷子开始著《隋书·经籍志》、《关令尹内传》,把老子过函谷关、尹喜拜师、老子化胡事记录了下来。老子和鬼谷子的交情颇不一般,他们的师生情谊也非常深厚。在《鬼谷子传奇》,书记载了老子西化流沙回来,在蒙山修道终老,飞天升仙。

    智商最高的人,鬼谷子和老子分别名列第一和第二,足见他们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崇高地位。

    老子《道德经》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数家,的确是治国治军之学、修身养德之学、长生久视之学。《老子》五千言,以之求道则道得,以之治国则国治,以之修身则身安。”《鬼谷子》,哲理深邃,思辩精微,语言简练,书中许多阴阳变化之理、动静虚实之术、纵横捭阖之说、揣情摩意之策、权衡谋略之道,都包含着老子《道德经》的思想。老子学说的精髓概括起来不外八个字,即:尊道、贵德、无为、寡欲,而这八个字在《鬼谷子》一书中贯穿始终,处处体现。

    “尊道”。老子用道来描述和表征世界的始源、根本、本质、规律和最高的统一性,人和自然、人和人相统一的终极基础。在《道德经》中老子有73次使用道的概念。他在第四十二章中明确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鉴于“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老子提出“万物莫不尊道贵德”(第五十一章),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五十二章)。《鬼谷子》一书中也多次使用道字,粗算下来也近20次,如“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提出“施德者,依道”“先王之道,圣智之谋”,指出“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要求“凡谋有道”“利道而动”,“阴道而阳取”。显而易见,鬼谷子这些“道”的论述,与老子《道德经》所言如出一辙。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鬼谷子粤若稽古,揭示了人在天地间经常遇到而且必须处理好的四个道:即阴阳之道、柔刚之道、开阖之道、弛张之道,做到阴阳相合、刚柔相济、开阖相变、张弛相宜,从而筹策万事万物的发展过程及规律,把握事物变化的关键,使世间事物背亡趣存,有条不紊,各有所归。

    再讲“贵德”。老子把贵德置于自己学说的核心和基础性地位,认为“含德之厚,比如赤子”(第五十五章),“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第二十八章)。他把“重积德”作为人与“道”合一的根本途径,指出:“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可以有国。……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第五十九章)他还把修身、修家、修乡、修邦、修天下联结与融合起来,指出:“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老子强调“重积德”,鲜明表达了以德为本的思想,这与孔子讲的“据于德”和释迦牟尼讲的“无量福德”是相同的。鬼谷子深受老子“贵德”思想的影响,在《捭阖第一》中指出:“以阳求阴,苞以德也”,在《内楗第三》中指出:“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才能确保“策无失计,立功建德”。在《符言第十二》中讲到:“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在《本经阴符七篇》中指出:“施德养”“以德养五气。”在《中经》中又进一步指出:“以道为形,以德为容”。《鬼谷子》书中13次讲到“德”字,指出:“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指明了“崇德之术”,在于“恢宏博纳,山不让尘,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流,故能成其深;圣人不拒众,故能成其大”,说明“神明之位,德术正静,其莫之极”。这些论述字字句句与《道德经》的德论思想如影随形,相合相成。

    讲“无为”。在老子看来,“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第五十一章)主张顺道而为,而达到无所不为。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三十七章)他还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还有老子讲的“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第七十三章),都是对无为思想的阐释和发挥。鬼谷子对老子的无为无不为思想心领神会,他在《鬼谷子》开篇中就提出:“度权量能,……无为以牧之。”“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也才能“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牗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他在《持枢》篇详细解释无为思想,指出:“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盛必衰。”于是,鬼谷子在《本经阴符七篇》中着重指出:“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他在“实意法腾蛇”篇中指出:“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这些论述显然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讲讲“寡欲”。老子提出寡欲的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十九章);“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第四十六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四章)鬼谷子对老子寡欲思想深明其义,他在“养志法灵龟”中指出:“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创造性的提出了“安己”理念。鬼谷子讲的“安己”就是欲望少、心安静。他说“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而欲望少、心安静,“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鬼谷子还给苏秦、张仪写信告诫他们“去掉俗世名利之累则心平,心平则仁义道德彰显”,让他们不要好“朝露之荣,忽长久之功,轻乔松之永寿,贵一旦之浮荣。”鬼谷子还在《谋篇第十》中指出:“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而“贪者易诱也”。这些都体现了老子清静寡欲的思想理念。

    老子六句话蕴藏着深刻的道理,你要记住:第一,治心,清静无欲;第二,治身,皈原真柔;第三,要治世,自然无为;第四,治家,合和恒一;第五,治神,抱一还元;第六,治万物,得一而生啊!这六句话包罗万象,天地之间,一切的本源都在其中,你要探求的治世真理也在其内,除妄念,灭心火,调阴阳,补五行,抵孽障,求慧性,求清静,得长寿。只要把这六句话体悟透彻,你就可以应对世间万变,还可以救度众人,你也就不枉来人世一遭。紫真先生的这六句话,概括起来是清静无欲的治心观、皈原真柔的治身观、自然无为的治世观、合和恒一的治家观、抱一还元的治神观、得一而生的治万物观,在《道德经》和《鬼谷子》中处处体现。就拿“得一而生”的治万物观这句话来说,《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开篇也说:“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老子的师尊紫真先生讲“万物得一而生”,《道德经》三十九章讲:“万物得一以生”,《鬼谷子》则讲:“心能得一”“执一而养产万类”。这三者是多么相似,老子与鬼谷子同宗同源,一脉相承可见一斑。

    定志,这些论述显然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