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静静的白河 > 第二十章:苏秦张仪功成

第二十章:苏秦张仪功成

    当时七国争霸,互相打仗。僻居深山的鬼谷子却能洞察天下大事。他深知各个国家像棋盘上的棋子一样,天下大势或合纵,或连横,胜负危机,就在于哪些个国家能联合起来,这就是纵横捭阖之术,所以后世人都称他是纵横家的始祖。

    临下山时二人与先生洒泪而别,想当初:鬼谷子平常隐居山里,许多人想找他学道,历尽艰辛,都失败了。苏秦和张仪同时上云梦山拜鬼谷子为师,是一对志同道合的朋友,好学深思。青年时便离家远游,遍访名师。一路上轮番剪掉头发换钱维持生计,遇到好书就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名人名言,他们都铭记不忘。

    二人后来遇鬼谷子,回想那一天,他们人困马乏,两人正倚在一棵大树下打瞌睡。梦中被一位相貌古怪的老头唤醒,老人说:“心神梦游,形体当风,小心着凉。大劳伤形,读书不要太苦。”

    两人一听就知道遇到了高人,就问:“先生尊姓大名,何方人氏?”老人说:“我是方外人(即隐士),无名无姓,隐居归谷,就是归回自然的意思,人们都讹称为鬼谷。我常居鬼谷,人们叫我鬼谷先生,我也就顺其自然,以此自号了。”

    两人与鬼谷先生交谈,知道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道术精微,很了不起,就恳求他收他们为徒。先生见他们聪明好学,就答应了。

    鬼谷先生教他们养生术、登仙术,也教他们纵横术、游说术。

    一天,鬼谷先生向两人提起了养气的话题。鬼谷先生说:“你们知道五气吗?五气是五脏之气,即心气、肝气、脾气、肺气、肾气。五气化为志:思、神、心、德。旺盛的精神中有五气,精神是五气的总帅,心灵是五气的住所,品德是精神在人身上的表现。

    两弟子问:“怎么养五气呢?”

    鬼谷子说:“养气必须宁静,祥和。”

    两弟子又问:“五气得养,就是平心静气,那养气不就是养心吗?”

    鬼谷先生说:“说得对。如果一个人心志都得不到修养,五气就不会稳定。心神专一,欲望就不会过多,欲望不多,意志就不会消沉,意志不消沉,思想脉络就会畅通,思想脉络畅通,就能心气和顺,心气和顺就没有乱气郁积心中。”

    两弟子问:“养气和修养心志能治理国家吗?”

    鬼谷先生说:“你们不可求之过急,听我慢慢讲来。你们想遇险不惧吗?想思路清晰能言善辩吗?想计谋成功建立功业吗?那么就要养五气,五气不养,计谋功业难成。”接着鬼谷先生话语滔滔:“如果国家想重用一个人,了解他的才能有多大,应先知道他养气的功夫。五气稳固,思想脉络才畅通;思想畅通,意志才坚定;意志坚定,应付外界的能力才能强大,自身威势才能不分散,精神才能固守,然后可以神化归身,成为真人了。对外要观察人物,对内要养五气。五气得养,心情安定,精神愉快,思虑深远。思虑深远,计谋能成;计谋能成,功业必能成就。可要修成,则非三年五载的事。”两弟子学了三年,各科成绩虽说不错,超过了世上的一般人,可远远没有达到鬼谷子的要求。他俩觉得养生术好倒是好,可就是费时费力;若学纵横术和游说术,倒是能立杆见影。他俩想立即建立功名,请求先生放他们出山。

    鬼谷先生无法挽留两位年轻人,在他们辞别时,向他们说:“二位今后必然功名显赫;但是春天的花不能开到秋天。你们只贪图暂时的荣华富贵,忽略了长久的登仙术和长寿功的修炼。常言说:'女爱不极度,男欢不毕轮。’你们肯定会遭到报应的,我真为你们感到痛惜。”

    鬼谷先生养气和修性并重,用养气来养神,又用静神来养气,从而达到性命双修的境地。

    张仪和苏秦在鬼谷门下,同修纵横术。苏秦以“合纵”策略而挂六国相印,成为战国末期的显赫人物;和苏秦的“合纵”相反,张仪用“连横”策略获得秦国信赖,被封为相,蜚声于六国诸侯。

    苏秦、张仪。二人皆施展“合纵”、“连横”之术,将战国晚期各诸侯及天下形势掌握于股掌之中。太史公司马迁曾经评价二人,“此两人真倾危之士。”

    在苏秦挂六国相印之后,张仪西去投秦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颇有政绩。张仪正式出任秦相,并开始实行连横的战略。他与秦王商定,由自己先去魏国任相,设法使魏国首先背离合纵之约,与秦国结好。到魏国之后,他向魏王指出,就算是亲兄弟,也尚且会争夺财产,更何况六国各有“计谋”,同盟不可能长久。魏国处于各国包围之中,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只有依靠秦国,才能保证安全。但是魏王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于是张仪暗告秦王发兵攻魏。在他软硬兼施、打拉结合的策略下,魏王终于背弃合纵之约,转与秦国结盟。

    张仪回到秦国之后,又主动向秦王要求出使楚国,以拆散齐、楚联盟。晋见楚王时,他说,当今七雄之中,以秦、楚、齐最为强大,三者之中,又以秦国最强,齐、楚两国相当。如果楚国与秦国联盟,则楚国就比齐国强大;反之,如果齐国先与秦国联盟,则齐国就比楚国强大。所以,楚国最好的出路就是与秦联盟。

    他又许诺在楚国与齐国断交,同秦国结盟之后,秦国会把商、于之地六百余里归还楚国。楚王被眼前的利益所动,不顾众大臣的反对,受张仪相印,与齐国断交,并且派一名将军随张仪回秦国取回商、于之地。谁知张仪回秦之后,佯装摔伤脚,三个月不露面。楚王得知之后,竟以为是因为自己与齐国绝交不够,于是又派人到齐国大骂齐王,齐王大怒遂决定与秦结盟。

    这时候,张仪告诉随行的楚国将领,自己答应楚王的,不是六百里商、于之地,而是自己的奉邑六里。楚王得知此事大怒,起兵十万攻秦,却被齐、秦联军击败,折兵八万!并被秦国夺走丹阳、汉中之地。楚王不甘失败,又调举国之兵攻秦,再次大败,只好再割两座城池与秦国讲和。秦王提出用商于之地换取楚国黔中之地,楚王竟然答复,并说只要得到张仪并亲自诛之,愿将黔中之地奉送。

    张仪不顾个人安危,只身赴楚,买通宠臣靳尚和夫人郑袖,使楚王改变了对自己的态度。之后,他向楚王提出,他可以向秦王建议不要黔中之地,两国太子互为人质,永结亲盟。楚王对此十分高兴。就这样,齐、楚两国背离了“合纵”,与秦国结盟。

    张仪回秦之后,马上又出使其余几国,使他们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他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即位,张仪又利用国内外的舆论,采取引狼入室、声东击西的办法,引诱齐国攻梁,进一步起到瓦解合纵国的目的。

    齐国灭掉宋国,一时威势很盛,引起各国的不安。秦国联合了燕、楚、韩、赵、魏等国共同伐齐,大败齐军。燕国自昭王即位后,招纳贤能,任用乐毅为将,决心报齐国入侵之仇。这时,趁势攻下齐的国都临淄,连下七十余城,并入燕国版图。后来,齐将田单利用燕国内部矛盾,驱逐燕军,收复了失地。然而,齐国已经丧失了与秦国抗衡的能力。

    秦国在“连横”斗争中削弱了齐国,开始向东方大发展。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

    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

    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

    后来苏秦使用反问计,使有秦国参加的六国“合纵联盟”击败了齐国,才使齐滑王发现苏秦是个大间谍。结果苏秦还未来得及离开齐国,就被齐湣王下令逮捕五马分尸了。从此以后,张仪才开始使用“连横”策略,使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战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