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静静的白河 > 第二十一章:孙滨宠涓下山

第二十一章:孙滨宠涓下山

    孙滨和庞涓虽然是一起拜鬼谷子为师,但孙滨是齐国人庞涓是魏国人,在拜师的路上偶遇,并结为兄弟的,同拜师鬼谷子学艺,学习兵法,孙膑和庞涓两人性格却不相同,孙膑为人善心实在,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

    这天兄弟二人正在山中习武,忽然雷声大作,下起了瓢泼大雨,从早晨一直下到晚上,回到他们住的茅草屋,一进门,门槛处有一条一米多长的小蛇,庞涓一看,拿起手中的剑就劈下去,被孙滨挡了下来“贤弟,我们同为山中,是邻居相依相伴,只不过我们是人类,它们是生灵而已,看在这大雨泡天它可能是无处躲无处藏身才跑到这来的,就放它一马吧。”说完,用手抓出去放在石缝里了。这件事让宠涓很恼火,怪孙滨仁慈面软。

    庞涓的为人险恶心狠手辣,二人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时常嫉妒孙膑比自己强,恐其贤于己,因而总设计孙滨。

    二人在孙膑39岁时来到鬼谷子隐居的山上求学,希望鬼谷子能够传授给他们一定的技能。鬼谷子收下了二人,并根据两人不同的秉性教授不一样的技能。

    鬼谷子在两个徒弟中,更加偏爱的是孙膑,因为他的心地更加善良,为人更加质朴。鬼谷子将自己的技能的90%都教给了孙滨,却对庞涓有所保留。

    后来宠涓听说魏国正在招贤纳士,庞涓觉得机会来了,自己学的东西足可以独当一面,可以得到高官厚禄和国王的赏识了。

    但是鬼谷子认为他还不够成熟呢,庞涓又不好自行说出要下山的话,于是心事重重,但是鬼谷子看见庞涓那欲言又止的模样,就知道了他的想法,于是就不在挽留,而应允其下山。但是按照惯例,学生下山,先生要给学生算一卦,结果鬼谷子就送给了庞涓八个字“遇羊而荣,遇马而瘁”,先生鬼谷子曰:但汝不合见欺,他日必以欺人之事,还被人欺,不可不戒。吾有八字,汝当记取:遇羊而荣,遇马而瘁。

    那么这八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后来的庞涓的经历,就可以知晓。

    遇羊而荣是说庞涓下山遇见了羊就会发达,巧的是他求见魏王的时候,刚好厨师为魏王送来一头蒸羊,庞涓由此而发迹,而遇马而瘁则是说,庞涓遇见了“马”就会死,当然这个马不是骑的马,而是指庞涓被乱箭射死的“马陵道”。庞涓告辞先生,孙膑送他下山,庞涓说:“我与兄有八拜之交,此行倘有进身之时,必然举荐兄长,同立功业。”孙膑说:“此话真么?”庞涓说:“弟若说谎,死于万箭之下!”当下两人洒泪而别。

    孙膑还在山上,鬼谷子看他面有泪痕,问“留恋庞涓离去么?”孙膑说:“同学多年,怎能不留恋。”先生问:“你看庞涓的才干,能任大将么?”孙膑说:“承蒙先生多年教育,怎么会不能呢?”先生说:“不能!不能!”孙膑不解,先生也不作答,到第二天对弟子们说:“我晚上厌恶老鼠的声音,你们轮流给我驱鼠。”弟子们连忙答应。

    轮到孙膑值夜驱鼠时,鬼谷子取出一捆竹简递给孙膑说:“这是你祖上孙武子著的《兵法》十三篇,世上早已失传。我看后有批注心得,用兵秘密,尽在其中。我看你心地忠厚,就交给你吧!”孙膑说:“先生为何不一块传授给庞涓呢?”先生说:“得到这本书的人,好好使用会对天下有利;不然会有害于天下,庞涓品行不佳,我怎能轻易传他!”孙膑捧回书后,精心攻读,还依着书上阵法,拣山上石子树枝在地上摆阵演练。三个月后,先生又把兵书讨回。

    庞涓下山之后,在魏国那是如日中天,坐上了魏国上将军的宝座的他,功成名就,俨然已经忘记了与孙膑“同立功业”的誓言,而此时的孙膑正在研习鬼谷子老师传给他的有鬼谷子亲自注解的《孙子兵法》。

    庞涓走后,在魏国当了军师,孙膑还在山上又学得鬼谷子的孙子兵法和孙武子的兵书十三篇,后经墨子之徒秦华礼推荐给魏国,和庞涓一同做军师,庞涓写信请孙膑来魏国。

    孙膑下山之前,鬼谷子亲自为他预测前程。

    当时鬼谷子让孙膑随意摘一朵花,然后用花为他预测命运,孙膑就顺手把旁边花瓶中的黄菊拿出来递给了鬼谷子,鬼谷子看到黄菊花后感叹道:这是天意啊,这个黄菊花被人折断了,不是完好无损的,但是黄菊能抵抗风霜,所以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你虽然有时会遭到一些劫难,但是你能扛下来,大难不死,以后必定会有所成就,这是鬼谷子教授孙膑,并为他改名孙滨为孙膑。

    果然被鬼谷子算中,孙膑刚下山不久就发生了意外,狠心的同门师兄弟诬陷他。

    在当时实力特别强大的国家是魏国,魏国君主也渴望招贤纳士,庞涓到了哪里不出意外的得到了重用,庞涓毕竟也是跟着鬼谷子学习过的,善于使用谋略的他,率兵攻打了宋国和卫国,就连齐国也被庞涓率领的军队打得不敢轻易侵犯,魏王是个爱才之人,他听说庞涓的同门孙膑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就想把孙膑招入麾下,可是毫无心胸的庞涓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孙膑把自己的位置抢走呢?

    所以小肚鸡肠的庞涓就直接让人把孙膑接了过来,打算把孙膑害死,斩草除根,可是后来孙膑来了魏国之后,魏王和他聊完觉得这是一个旷世奇才,所以就打算把他留下来,直接封他为副将,可是小心眼的庞涓当然不喜欢这样做,但是他假心假意的表示,说孙膑才刚到了魏国,如果直接封这么大的官难以服众,所以应该先好好招待他,等他以后立了功劳,自己就会把这个上将职位让给他,魏王觉得庞涓说的有几分道理,于是就这么做了,庞涓把孙膑接到了自己的家中居住。

    接下来,有一个说自己是孙膑同乡的人来找他,还给孙斌带了一封家信,告诉孙膑说是他失散多年的亲哥哥给他写的,信里说希望孙膑能够回到齐国家人团聚,孙膑非常高兴,就马上回信,说自己在魏国报答魏王以后,就回去找哥哥,但是孙膑怎也想不到这个人是庞娟找人扮的?庞涓拿到信之后,就模仿孙膑的笔迹,找人重新写了一封假的家书,里面内容大概意思就是希望早日回到齐国团聚之类的,庞涓把这封假的信上交给了魏王,并且向魏王告状说孙膑想叛国,魏王看了之后半信半疑,后来庞涓又劝孙膑赶紧回家看望哥哥,孙膑非常信任庞涓,怎么能想到庞涓会害他呢?于是就跟魏王请辞,说自己打算去趟齐国,魏王听完之后很生气,就打算惩罚孙膑。

    庞涓这个卑鄙的人,一边在魏王耳边诬陷孙膑,一边还在孙膑面前假装好人,还欺骗孙膑把老师的兵法传给他,而且孙膑被庞涓陷害,设计挖去了他的膝盖骨,孙膑在军去营写兵法的时候,听到害他的是庞涓,就把军营烧毁了,并且自己也装疯卖傻,齐国的田忌爱惜人才,想办法把孙膑救了出来。有时候看透一个人的内心很重要,尤其是那些两面三刀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就把你害了。

    后来发现孙膑比自己的才华高,便心生恶意,设计谋害孙膑,使得孙膑膝盖骨被挖掉,并想把兵书十三篇得到手后,便将其除掉,后被孙膑察觉,腿跑不了便用兵不厌诈之计“装疯”忍辱负重拖延时间。

    诸侯并起,各自为政,这也导致了诸侯国之间的攻伐不断,不过既然说到了春秋战国,有一人就不得不提,但并不是说这个人掀起了多大的浪,而是他教出的弟子,把战国当作了棋盘,诸侯国在他们手中也只是一枚棋子而已。

    此人是鬼谷子,他教出的弟子是庞涓、孙膑、苏秦、张仪,其实,这四人和鬼谷子的师承关系。

    6年以后,孙膑学成下山去的齐国,成为当时实力相对强大的齐国谋士。因为是战争年代,战乱频发,孙膑在齐国和燕国的一次对决中被后者抓捕,成为了燕国的俘虏。

    因为孙膑是当时齐国特别重要的谋士,为了救出他,齐国就跑到鬼谷子隐居的山上去寻找他,希望他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将徒弟救出来。在鬼谷子得知孙膑被捕的消息之后,没有犹豫地便答应了齐国的请求,准备下山救孙膑。

    鬼谷子下山以后,成功地救出了被俘获的徒弟。

    庞涓和孙滨一起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苦心研学了三年,自以为天下无敌,就下了山一展抱负投奔到魏国。

    可是事情偏偏很巧,一向热心的游历四方的墨家弟子,遇见了孙膑,就对其说了庞涓之风光,于是在此人的撮合之下,庞涓向孙膑发出了邀约,只是孙膑想不到,这份邀约要命。

    孙膑以为庞涓情真,就辞别老师下山,投奔庞涓,而庞涓知晓孙膑之才能,非常恐慌,又听说鬼谷子老师亲自传给他了一份注解版的兵书,于是陷害孙膑之心遂起。

    孙膑常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地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於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庞涓和孙膑是一对师兄弟,不过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害怕庞涓会抢了自己的上将军之位,于是心生谋害之心。

    说白了,就是庞涓小心眼,容不下比自己优秀的孙膑,而对孙膑上了膑刑,让其终身不得为将,这样就对自己构不成威胁了,只不过庞涓没有想到齐王是一个不拘一格用人才之人。

    而庞涓只是要了孙膑的双腿,而孙膑却要了庞涓的命,庞涓临死前“遂使竖子成名”

    孙膑被庞涓陷害,而遭受了膑刑,后来孙膑逃亡齐国,被齐王赏识,再后来,齐魏发生两次大战,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孙膑把庞涓射死在了一颗树下。后被秦华礼等人救出魏国,赶奔齐国,后孙膑在马岭道用兵,庞涓中计,拔剑自刎,也是个罪有应得。

    庞涓为了自己的功利心,跟鬼谷子学了三年,就按捺不住性子下山来到了魏国,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哪儿知道庞涓存心不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HD。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给人笑话。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帐的车子里,帮助田忌出主意。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了,一定要放弃HD,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做去。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HD,忽然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地方,正碰上齐国兵马。两下里一开仗,庞涓大败。齐国大军得胜而归,HD之围也解除了。

    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死了。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孙膑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去攻魏国。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进魏国了。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庞涓察看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一直追到马陵,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都是障碍物。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给木头堵住啦!”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趁着火光一瞧,那树瓤上面写的是:“宠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魏兵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庞涓和孙膑,他们的恩怨情仇,也正是这二人的故事,让战国的历史多了几分精彩。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