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静静的白河 > 第三十八章:乐毅与管仲

第三十八章:乐毅与管仲

    乐毅很勤劳,他每天总是乐呵呵的。在他们家的屋后,种满了萝卜、青菜、豆qie(茄)、瓜、蒜等各种蔬菜,尤其是黄豆,种得多,也收得多-青豆接黄豆,黄豆接青豆,差不多一年四季不断。

    乐毅很尊敬父母。父母年老了,没牙了,咬jiao(嚼)很不方便,他看在眼里,ge(搁)在心里。

    一天,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弄些黄豆浸胖了,把它们磨成稠浆。然后把浆煮熟再给父母喝。

    从此乐毅孝顺父母出了名,并发明了豆腐。

    长大后乐毅曾辅佐燕王振兴燕国功劳极大,最后为何投奔了赵...

    乐毅的祖先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一征战沙场,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乐毅就是出生在此地。乐毅小时候喜爱兵法,曾经有人推荐他出来做官,到了武灵王被困饿死在此地时,乐毅就离开了赵国到了魏国。

    齐国人听闻燕国内政大乱,于是趁机攻打燕国,使得燕国兵力大损。因为此事燕王十分痛恨齐国,一直在心里记着这个仇恨。因为燕国地方偏远而且国力也很薄弱,所以燕王就降低自己的身份去招贤纳士。这个时候乐毅刚好为魏国出使到燕国,燕王就是分客气的招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乐毅被燕王的诚意所打动,于是投靠了燕王。

    当时的齐国很强大,燕国远远不是他的对手。燕国要攻打齐国看起来胜算是十分渺茫的,但是燕王心里一直咽不下这口气,一直在筹备攻打齐国。当时齐国帮助赵国灭掉了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这可谓是让齐国的名声更加强大了。各诸侯打算背弃秦国投奔齐国,但是由于齐愍王十分残忍,对待普通百姓不能做到仁明,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这个时候燕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于是与各位诸侯结盟,还派人去秦国劝说,诸侯王都一致人为齐憨王是个祸害都同意铲除他。经过去多人的联盟,齐憨王最终还是寡不敌众败兵而逃。

    乐毅率领燕国军队追击逃跑的敌人,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憨王与剩下的士兵死守都城坚决不投降。于是乐毅集中全部兵力攻打都城,攻下之后把齐国的东西全部运回燕国了,燕王见状甚是欢喜,亲自犒劳军队。虽然乐毅攻下齐国的都城但是燕王并没有就此作罢,又让乐毅继续带兵把没有攻下来的城池一举拿下。后来乐毅在齐国呆了五年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都给了燕国作为郡县。但是乐毅认为攻下城池再多,只要民心不服就还会有人造反,虽然现在没有但是以后就说不定了。于是乐毅建议燕王保存齐国的文化习俗,优待地方的名流等人,从根本上瓦解齐国。

    管仲做过当时认为是微贱的商人。他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见过许多世面,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几次想当官,但都没有成功。

    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

    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

    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

    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

    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

    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

    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

    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乐毅:向前来接替自己的大将军骑劫交出先王亲手交付自己的,代表军权的虎符,乐毅乘上大帐外早已备好的马车,离开了征战了五年的齐国的土地。

    五年前,他作为先王——燕昭王亲授的上将军,率领燕、赵、秦、魏、韩五国之兵伐齐。

    没有几年的功夫,就攻破了几乎全部齐国的土地,只剩下莒、即墨两个城还在齐国自己的手中。

    这些年来,他不是没有军事上的能力攻占所有齐国的城池,但是他认为唯有配合适当的政治措施,“宽其赋敛,除其暴令,修其旧政”才能长久地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所以他一直在继续力量、等待机会。

    然而,先王的逝世,新王的即位,却使得他此时不得不离开。

    一朝天子一朝臣,和新王原本就有隙的他,心里其实早就做好了离开的最北的,所以,马车没有向北,直趋燕国蓟城,而是向西,向着赵国的邯郸而去。

    留下的不仅是马车的辙迹,还有将军的惆怅。

    后来燕王死去,其子乐资即位。乐资在做太子是就对乐毅非常不满,现在坐上了王位可以想到乐毅的处境是十分的难堪。齐国人知道以后在外面造谣称乐毅有野心想在齐国称王,这个计谋对于乐资来说十分有用,于是乐资就怀疑乐毅,于是派人代替乐毅。乐毅知道乐资换人的用意,知道自己如果回到燕国就是九死一生,于是乐毅就前往赵国投奔了赵国。就是乐资的妇人之心导致燕国军队在与齐国交战的时候中计,这时候的乐资非常后悔换掉乐毅,但是已经于事无补了。

    管仲,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在齐国担任相国时,曾立下汗马功劳。

    衡山之谋

    作为齐相,管仲一直在谋划征服以出产武器而出名的衡山国。但是管仲一向擅长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他在出兵前派人在衡山国大肆以高价抢购兵器,使得衡山国的国民纷纷放弃农耕,转而从事制造兵器。

    之后,管仲又刻意哄抬粮价,使得衡山国和周边几国纷纷卖出粮食赚钱,但就在衡山国的粮食卖得差不多之时,管仲突然停止收购,并在粮食成熟前的夏季对衡山用兵,这时无兵器也无粮的衡山国只能束手投降。这一经典案例堪称是古代货币战争的典范战役。

    老马识途

    齐国发兵攻打孤竹国,孤竹国降将设计将齐国大军诱进荒漠,然后逃之夭夭。此刻天色已晚,四周一片风沙遮眼外加寒气逼人。齐国军队迷了路,不知所措。就在这个危急关头,管仲设计以老马识途的办法,带领大军走出困境。

    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但是两人在之后经商的时候,管仲一直将赚来的钱多分给自己,鲍叔牙却不以为意,体谅管仲家里的贫困。之后二人各为其主辅佐各自的主公时,鲍叔牙还出面救了管仲,并且向齐王大力推荐管仲,使其成了齐相。这份深厚的友谊在后世成为称颂一时的佳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